真正需要拯救的不是ofo,而是戴威!

摘要:一个创始人的性格往往决定一家公司的前途,是光明,是黑暗。

最近,戴威与ofo因为押金难退问题持续发酵,成为各行各业茶余饭后,讨论且关注的话题。而媒体人们则用数以万计的字符阐述戴威如何失败,归结四个字则是,“咎由自取”

大家把90后创业者戴威人性的弱点写的淋漓尽致,“他自大、他狂妄、他傲慢、他小气...”遥想在一年以前,他的人性还是非常光辉,“他有理想、有抱负、有冲劲、有情怀...”

不得不说,ofo走到今天确实与戴威有很大关系,一个创始人的性格往往决定一家公司的前途,是光明,是黑暗。但细品之下,戴威真的是因为性格所致吗?是因为他自大与傲慢吗?这些可能都不是最主要原因。因为他是输在了认知,败给了自己。

真正需要拯救的不是ofo,而是戴威!

一、戴威的世界观

戴威的世界观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理想世界观,在这个世界里,任何事情都要服从于自我理想的实现,拿他在北大校园时期创建一个要为学生提供24小时服务,带来学习空间的咖啡馆说起。

戴威的想法是好的,发现了痛点,想为学生做一些有价值的服务,他有这个想法时,鼓动人心,说干就干,虽然最后没能成功,但这强化了他的认知,自己有能力做起一件事。

包括他成为北大的学生会主席,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但是对于戴威来说,他想做就做了,而且做成了,但24小时咖啡馆对他来说仍有遗憾,并不能证明自己为自己定义的成功,或者说,不能证明自己想做一件事就能做成的逻辑,于是有了后来的ofo。

对于为什么要做自行车,有人说这是他一直想做的,之前就筹划了很多次,后来因为各种事情耽搁了,一有机会戴威就琢磨,一定要把ofo搞起来。

至于自行车为什么要叫ofo,可能他自己并不关心,这是团队应该关心的事,他更在意的是,ofo要成为自己心中那个理想的公司,实现成功,“让世界没有陌生角落”。

曾经有内部员工与戴威发生分歧后陷入反思,为什么他要做这么一个公司,为什么要选择在不该扩张的时候扩张的海外,为什么不听劝阻还执意要扩张到海外?

原因估计是:自行车是一款代步工具,戴威觉得ofo代表的就是他自己。如果ofo能扩张到海外,就等于他自己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留下了足迹。

真正需要拯救的不是ofo,而是戴威!

这是他为何不做共享汽车、共享别的什么产品,任何一个代步工具都不能够像自行车一样如此受大家欢迎,上手难度低,易操作,环保节能,易收到支持和青睐,行人能过的路都能过,于是ofo就有了这个让“让世界没有陌生角落”的愿景。

但是若真想“让世界没有陌生角落”也是有前提的,就是需要非常之多的自行车,怎么获取?花钱租、花钱买、花钱造,租的东西不是自己的,这显然不是戴威想要的,无论是花钱买,还是花钱造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几亿,几十亿,甚至成百上千上万亿,钱从何来?

不违法的钱从何来?戴威虽然在认知上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是确是一个极其有操守的人,在ofo最难的时候,他选择坚持,没有像小蓝单车创始人一样提前逃往海外。

找父母要钱?这不是戴威能忍受的,通过他的成长以及在北大做学生时期的经历,可以看出,他不甘心做一个二世祖。

2013年、2014年创业创新的火热,帮了他一把,他想到融资是个好方式,后来就有了他见了几百家VC的故事。

他去见投资机构,不是像其他创业者一样,是为了资金、为了资源、为了背书,戴威的想法很简单的,造自行车需要钱,机构有钱。

二、戴威ofo商业逻辑:“让世界没有陌生角落”

戴威是个有操守的人,不去银行或是其他方式寻找投资,而是找了VC

他拒绝风险,股权投资的特点是投资股权,一旦失败,不会产生真实负债也不会违法,他的理想必须光明正大且在毫无风险之下进行,股权投资显然非常合适。

很多篇文章中都提到一个经典桥段,戴威去找朱啸虎,聊完之后出来查朱啸虎资料,才发现,那是滴滴的早期投资人,突然觉得这个人很有名,也很厉害,就决定跟他合作了。

真正需要拯救的不是ofo,而是戴威!

其实,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甚至觉得有些可笑,一个创业公司CEO去找投资人居然都不知道这个投资人之前做了什么,这家机构是干啥的?实在既可笑,又无语。

这件事情又再一次验证了戴威的逻辑,想要成功先造车,造车需要钱,股权投资的钱没风险,找到一个能给钱的投资人,拿钱去造车,造更多的车,最后实现,“让世界没有陌生角落”。

所以,朱啸虎是什么特点的投资人,对戴威来说并不重要,他根本不关心朱啸虎的投资风格,他只是知道能给到钱,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有了朱啸虎与戴威理念不一致,套现ofo的情景。

可能在朱啸虎眼中,戴威是一个有背景、高学历、有资源、有理想的年轻人,正好赶上O2O等一系列风口衰败,投资人急需一个更适合的领域下注,朱啸虎又是一个很有前瞻性的投资人,于是在特定的环境下选择了ofo,但是他却只了解ofo,并不真正了解戴威。

他不知道这个年轻人到底想要是什么,只能从商业逻辑中推演ofo的发展轨迹。但实际上,ofo的轨迹只是戴威成功逻辑中的放大版,他只是想做到“让世界没有陌生角落”。

如果说ofo是朱啸虎、程维等人价值变现,资本输出的工具;那么,对于戴威来说,ofo则是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前面一波人是为利来,他是为自己定义的成功而来。

从目前来看,他离自己理想的成功,很远。

成功这个词在世人眼中有很多定义,1000人有1000个成功的解释,对于乞丐来说能吃饱饭,能穿的暖就是成功;对于一些创业者来说公司能盈利,能扩大盘子,自己能成为高端人群,就是成功;对于投资人来说,自己投资公司能通过并购、上市,带来巨大回报就是成功,可是戴威现在都没觉得自己是成功的。

真正需要拯救的不是ofo,而是戴威!

他有如此光鲜的背景,让人羡慕到嫉妒恨。因为自己还没实现让“让世界没有陌生角落”。虽然,他自己的IP已经快世人皆知,但他只喜欢追求自己想追求的东西,是理想也是执念,自己还没有感受到那种“让世界没有陌生角落”的愉悦。

就是因为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从来不关心别人的评价,这也是他很少出来去做回应的原因,他只是习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三、戴维的“自我认知”

在这种人的认知世界里,一旦形成一种自我肯定的规则,外人是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即便你的意见看来有理有据,即便他表面认同,即便他觉得你说的对,还是会按着自己的步调走,用无数个自己觉得可行的理由,相信自己是对的,别人是别人,自己是自己。

性格是可以根据环境改变的,但是认知很难。

包括后来,大家都了解了戴威与程维等人的过节,不同意合并,拿不到融资,一票否决等等。这些事情曾让外界哪怕内部都很是不理解,对于一个刚成立没几年的ofo来说,能拿到如此之多的融资,如此高的估值,理当有个更好的结局才对。哪怕是不能造血,仍有很多途径可以让ofo有更好的归宿,团队有更好的选择。正是因为这些,媒体舆论也都在说,戴威矫情,傲慢自毁了ofo实际是,戴威的理想国仍没崩塌,估计北大的24小时咖啡一定程度上给这个年轻人心里带来阴霾,让他更加坚信自己死也要守住ofo。

想要让戴威认清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现实,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所以现在,真正需要拯救的不是ofo,是戴威,打破他的理想国,打破他的认知逻辑,远比拯救一个ofo更加重要,在这种认知之下,还会有下一个ofo或者下一个别的什么公司,卷土从来,进入恶性循环。

(文章经过整理微调,原文来源:投资家网 作者:李振 )

关注小商业新视界,深度好文每天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世界观   投资人   傲慢   创业者   认知   北大   逻辑   自行车   角落   性格   陌生   事情   理想   时尚   世界   公司   戴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