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养生,记住这几条最关键

已经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也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全年最长的日子。夏至之后一段时间内气温持续升高,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盛夏,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长夏。

夏至养生,记住这几条最关键

​夏至习俗

几千年的时间里从官方到民间

夏至这一天也发展出了多样的民俗

北京:吃宽面

“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绍兴:祭祖

旧时,在浙江绍兴地区,人们不分贫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而绍兴地区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此风俗至今尚存。

无锡:吃馄饨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山东:吃凉面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夏至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暑热关,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养生节气,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夏至我们应该怎样养生吧。

夏至要防三种病

夏季人体为了适应炎热的气候,生理功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食欲下降、情绪低落等,导致抵抗力下降。同时高温、高湿的气候又给病原微生物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夏天也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所以称之为“多事之夏”。

消化道疾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沙门菌、致病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毒素污染食物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主要与夏季饮食不洁,冰箱里的生熟食不分开放置有关。

心脑血管疾病

夏季出汗多,水分流失的也多,血液浓缩,血液黏度也随之升高,特别是老人血管弹性下降,血液黏度增加,极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和脑血栓形成。

上呼吸道感染

夏季睡眠不足、长时间使用空调、露宿等情况下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俗称热感冒。

夏至养生重点

生熟食品分开放置

大多数人直觉认为,冰箱温度低,内里存放的食物都是安全的。但冰箱并非“保险箱”!各种食物乱塞、存储方法不对,又或者忽视对冰箱的清洁,都会引发“病从口入”的潜在危险,如急性胃肠炎,甚至“食物中毒”,所以需要将生熟食品分开放置。

适当运动保持新陈代谢

当然,运动强度不是越大越好,夏天因天气炎热,不能追求出大汗。如果运动量过大,流失大量汗液会使机体缺水严重,导致中暑。而且人体有一定的承受度,如果超过这个度,就会出现体力透支的现象,对身体不利,一般以20-40分钟为宜。运动时可以适当的休息,避免过量出汗。特别是在炎热的三伏天,可以选择一些稍微缓和的运动。

“苦”味养生

夏季阳气盛,所以夏至后的日常饮食应该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平时大家可以多吃苦味食物,清补身心。炎炎夏日往往让人心烦意乱,建议大家可以尝试“苦”味养生。苦瓜能泄去心中烦热,排除体内毒素。建议凉拌,以保留苦瓜中所含有的维生素。

另外,夏季气候炎热,因为人体外热内寒的体质特点,人的脾胃处于相对虚寒,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夏季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

宜夜卧早起

夏季养生,宜夜卧早起(晚22:00入睡,早6:00起床最佳),睡好子午觉,养生又美容。古人把“三寒两倒七分饱”称为养生之道的三大法宝,其中的“两倒”就是指要睡好子午觉。午间小“寐”,在这昼长夜短的时节可以焕发精神、增强免疫功能。

多补充水分

夏至后,许多人会有全身困倦乏力及头痛头晕的症状,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这一时节气温高,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使体内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进而造成头痛头晕,因此夏至要多补充水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夏至   安康   胃肠炎   熟食   无锡   节气   馄饨   冬至   孩童   炎热   水分   夏季   气候   食物   人体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