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鼻羚羊因无法忍受其它动物嘲笑自己的鼻子,于是伤心地跑去了沙漠……

GEO视界

德国国家地理中文版©

关注

高鼻羚羊因无法忍受其它动物嘲笑自己的鼻子,于是伤心地跑去了沙漠……

“广袤的中亚大陆上,何处才能见到高鼻羚羊的身影?为了解开这个疑问,德国摄影师克劳斯 -尼格曾先后八次深入中欧腹地,找寻这一神奇物种的足迹。他曾乘坐双翼式飞机飞越哈萨克斯坦无垠的荒漠,也曾驾驶越野车追寻数千公里区域。在不懈的努力下,他最终用镜头记录下了这群“神兽”的宝贵影像。”——导语

撰文/ Markus Wolff摄影/ Klaus Nigge

久很久以前,有这样一个传说:高鼻羚羊因为无法忍受其他动物对它巨型鼻子的嘲笑,才伤心地选择在寂寥无人的荒漠草原上生活。其实事实正好相反,有人正不远万里的来到这里,乘车数个小时,直捣中欧腹地,为的就只是看一眼这种稀有珍贵的动物。也许克劳斯 - 尼格一行人并没发现,他们一直在原地绕圈。因为这里的地貌景观实在是太相像了。

无穷无尽的尘土和枯草早已经被夏末的艳阳夺走了原本的颜色。“灰黄,干枯,百无聊赖”这是尼格此刻的感受。他随意挑了一个地方叫司机停车,然后从车上下来,并把自己的行李也一同卸下:一个旅行包,一个表面坑坑洼洼的铝箱和两个装着摄影器材的背包。运输司机在放下他之后便继续向前行驶了。尼格目送着汽车渐行渐远,直到它消失在地平线的边缘。

高鼻羚羊因无法忍受其它动物嘲笑自己的鼻子,于是伤心地跑去了沙漠……

高鼻羚羊是群居动物。在夏季时,它们的一个家族群体中只有三十到四十个成员。而在春季和秋季时,羚羊群会汇集到一起进行迁徙,到时的羚羊总数将会达到数千只。想要在这个庞大的群体面前隐藏相机镜头是十分困难的。

尼格独自留在下车的地方,简单地环顾了一下四周。作为一名自然摄影师,他早已见识过许多的危险与神奇。他曾经潜伏在环境复杂危险的东南亚热带雨林中只为拍摄菲律宾鹰的照片。还曾攀上堪察加半岛(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火山斜坡,只为拍到生活在那里的棕熊。不过,眼前这种景象却是前所未见:荒芜一片。没有山峦,没有树木,没有丛林。如果此刻他闭上眼睛随便转一圈,就根本不知道刚才送他来的运输司机是从哪个方向来的,又是从哪个方向离开。现在他就这样孤零零的站在原地,像是一艘飘荡于哈萨克茫茫灰黄色“海洋”里的小船。

高鼻羚羊因无法忍受其它动物嘲笑自己的鼻子,于是伤心地跑去了沙漠……

荒漠草原上稀少的河流(例如这条乌雷日兰希克河)对高鼻羚羊和旱獭来说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这不是克劳斯尼格第一次踏上阿斯塔纳这片炽热的土地,当然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这片面积跟法国差不多大的不毛之地就像是落在中欧大陆上的一块“汗渍”。在尼格长达数年的项目进行过程中,他曾先后八次来到这里,期间更是乘坐双翼式飞机飞越一万多平方公里的距离,乘越野车走过三千多公里曲折颠簸的路段。尼格的旅途时常险象环生。有一次他因为一个不小心弄断了自己的锁骨。还有一次,堵在汽车排气管中的枯草被引燃,差点把他租来的那辆价值不菲的越野车烧掉。

总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尼格已经对一切危险与意外做足了心理准备。而此次项目的目标是绝大部分摄影师都无法完成的。他的目标是在哈萨克斯坦找到一种拥有着奇特相貌的害羞的动物。这种动物是羚羊的一类,可是物种进化却在它的外貌上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高鼻羚羊因无法忍受其它动物嘲笑自己的鼻子,于是伤心地跑去了沙漠……

在气温高达四十摄氏度的夏末,一群高鼻羚羊在河水边饮水嬉戏。克劳斯尼格有幸记录下了这个宝贵的画面。同时,这也是整个考察活动的最高潮。

高鼻羚羊因无法忍受其它动物嘲笑自己的鼻子,于是伤心地跑去了沙漠……

由于盗猎羚羊角活动的猖獗,高鼻羚羊的数量急剧下降。好在,在周边国家的大力保护下,高鼻羚羊的数量终于有所回升。

它不同于其他偶蹄目动物那样拥有一副优雅的外表,而是被进化成了一个另类的四不像。虽然身形优雅流畅,但是面部却生得仿佛来自于电影“星球大战”中的外星生物一般。高鼻羚羊最显眼的就是它们嘴巴正上方那个异常庞大,方向上拱起的鼻子,就像是一节又短又软的“大象鼻子”。

虽然这个鼻子的造型非常奇特,但它却是高鼻羚羊抵御夏日酷暑的重要器官。它巨大的鼻腔中分布有带粘膜的囊,这个囊就如同一个降温通道,可以为血液在流向大脑的过程中降温。而在冬季,为了适应高寒地区的生活,高鼻羚羊会换上一身怪兽般浓密厚重的皮毛,同时它的鼻腔也会在冰冷的空气到达肺部之前,为其加温以使得空气变得温润。高鼻羚羊鼻腔的这种特殊而又先进的构造,是其他任何物种所不具备的。

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特殊器官,才使得这个物种从众多物种中脱颖而出,独自霸占这片荒漠草原近千年的时间。,例如,皮毛厚重的猛犸象,它们灭绝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无法适应气候的剧烈变化。而相比之下,高鼻羚羊却可以无忧无虑地在这里奔跑千年。

高鼻羚羊因无法忍受其它动物嘲笑自己的鼻子,于是伤心地跑去了沙漠……

队员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等待中度过。不只是在等待“碰巧路过”的高鼻羚羊,还包括等着从农户家买来的羊肉被晒干。

尽管时光飞逝,几十个世纪,不同的年代匆匆流过,高鼻羚羊还是保持着这副千年不变的相貌,安然无恙地漫步在这片草原之上。时至今日,它们甚至已经成为了生活在这里的最重要的一个生物族群。同时,它们也作为传播媒介,将许多植物的种子传到了更遥远的地区。除此以外,高鼻羚羊还有着很强的生存能力,它们以一百多种植物为食,其中甚至包括一些有毒植物。即使是已经枯死了的绿色植物,高鼻羚羊也绝不放过。因此,但凡是它们生活过的地方,绝对不用担心会有草原火灾的危险。

这群羚羊曾在 18 世纪时陷入过一次生存危机。当时猎人们捕杀它们是为了它们身上的肉。这片自由的天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变成了高鼻羚羊的地狱。短短数十年间,这群羚羊的数量从几百万头下降到寥寥几千头。苏联政府不得不出面对高鼻羚羊进行保护,这才使得它们的数量有所恢复。但是很快,在苏联解体后,它们的数量又急速下降,甚至险些灭绝。现在,越来越多的偷猎者越过防卫疏松的国界线来此盗猎高鼻羚羊。

高鼻羚羊因无法忍受其它动物嘲笑自己的鼻子,于是伤心地跑去了沙漠……

适应冬季的身体构造:高鼻羚羊一身厚重的皮毛可以有效地抵御寒冬。此外,它们吸入的空气会在鼻腔内被暖化、湿润后再流向肺部。

因为人类对它们肉和羚羊角(尤其是在广大的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羚羊角被视作珍贵的药材)的需求已经快将这类神奇的生物逼上了绝路。如今,许多科学家甚至认为,员必须用最快的速度冲过去给新出生的小羚羊称重,以免伤害到它们。高鼻羚羊不仅仅是从哈萨克草原上消失了,而是彻底地从地球上消失了。

高鼻羚羊因无法忍受其它动物嘲笑自己的鼻子,于是伤心地跑去了沙漠……

发现了!想要找到高鼻羚羊的繁殖地,一双好眼睛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们每年都会在不同的地方繁殖,并且繁殖期短。

庆幸的是,高鼻羚羊并没有灭绝。哈萨克斯坦境内的羚羊数量渐渐恢复到了八万头左右(其中约有四万五千头生活在阿斯塔纳地区)。这全要仰赖于哈政府严苛的法规,数额巨大的罚款以及和摄影师尼格一同找寻高鼻羚羊的这一群人。他们身材强壮,甚至有好几个在被惩罚教育成为羚羊保护者之前,还曾盗猎过这种动物。但是无一例外,他们对高鼻羚羊的习性以及分布都十分熟悉。有了他们的帮忙,尼格才有可能在这片不毛之地上迅速找到羚羊群的足迹。

当一行人来到一个大家都不熟悉的地方时,他们就会选择问一下当地人。大伙通常会投宿到那里的一户农民家中,还可以吃到新鲜的面包配黄瓜。除此以外,热情的主人还会请他们平常发酵过的马奶。但是克劳斯尼格喝不惯这种奶的味道。为了表示礼貌,他通常都会很快地将碗里的奶一口喝光。“你看,他多喜欢喝马奶呀!”善良的哈萨克斯坦人会开心的边说边给尼格的碗里重新倒满奶。

高鼻羚羊因无法忍受其它动物嘲笑自己的鼻子,于是伤心地跑去了沙漠……

虽然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高鼻羚羊数量再次回升,但是偷猎事件仍时有发生:草原雕将考察队队员引到了一个地方,在那里散落着十具雄性高鼻羚羊的尸体 --- 它们的角都被割掉了。

高鼻羚羊因无法忍受其它动物嘲笑自己的鼻子,于是伤心地跑去了沙漠……

为了给高鼻羚羊装上追踪器,哈萨克斯坦越野摩托车大师正追赶一只高鼻羚羊,它的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七十多千米。

每天清晨,寻羚小组就会从这里出发。羚羊保护者,尼格以及多年研究高鼻羚羊的德国科学家斯蒂芬 -楚特是一组。楚特是法兰克福动物协会以及哈萨克斯坦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这一联合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他们开着越野车,径直穿过这片广阔无垠的荒漠。车轮扬起的浑浊的尘土,就像一副被拖在车后面的肮脏的降落伞。他们有时也会停车下来观察周围的情况,例如当经过某个已经生锈了的观察铁塔时,队员们就会爬到塔顶用望远镜观察周围有没有高鼻羚羊出没的痕迹。

一旦发现一只高鼻羚羊,所有队员都会十分开心。因为他们每发现一只羚羊,就会喝一杯伏特加以示庆祝。就算登上高塔之后没有发现羚羊,他们也会喝一杯酒当是鼓励自己。一整天下来,尼格总共喝了17小杯酒。即使考察小组能幸运地碰见一群高鼻羚羊,但是能清楚拍到它们的照片实在是少得可怜。因为这种羚羊不仅十分怕人,而且动作敏捷。一旦遇到“观察团”,它们会以七十千米每小时的速度迅速跑开。

高鼻羚羊因无法忍受其它动物嘲笑自己的鼻子,于是伤心地跑去了沙漠……

经过一段追赶,羚羊终于摔倒在地,被拦入网中。

待到羚羊的繁殖期时,接近它们的机会就能大得多。即便如此,那也只是春季里的几天时间。“如果细心观察,你会发现,那个时候的草原重新焕发了生机”,尼格说道。当春天来临,当这片不毛之地长出新的杂草和野花时,当草原上突然多出了许多沙鼠、小松鼠、黄颊麦鸡和蓑羽鹤时,当土拨鼠从它们的洞穴中探出头来时,也就是高鼻羚羊的繁殖期了。只可惜这段黄金观察期被尼格错过了。当时他已经到了这里,但只停留了短短三天就因锁骨骨折而被送回了德国。现在他又回来了,但春季的盎然生机早已从草原上消失。

现在的克劳斯尼格只得站在夏末艳阳下的这一片不毛之地上,盼望着,能有一群高鼻羚羊恰巧选择经过他们的迷彩帐篷前。这已经是他唯一的奢求了。坐在仅有一平方米的尼龙帐篷中,这位摄影师只好靠阅读杂志来打发时间。看完书,他就抬起头眺望一下四周的一片荒芜。等待着,耐心等待着。那时的他肯定料想不到,几个月后,他立在一个小水洼旁边的相机会清晰的记录下那震撼人心一幕:足足三百头的高鼻羚羊从水洼旁边经过,时不时的还有几只单独跑去水洼边喝水。

高鼻羚羊因无法忍受其它动物嘲笑自己的鼻子,于是伤心地跑去了沙漠……

新出生的小羚羊也要经历一场等待:因为在刚出生的前几个小时里,它们还不能奔跑。

即使是在饮水的时候,它们也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谨慎地观察着周围陌生的环境,准备随时跑回自己族群的队伍中。在水中嬉戏的高鼻羚羊 --- 这副珍贵的画面并不是出现在克劳斯尼格的想象中,而是无比真实的出现在了他的镜头前。就是那里!哈萨克斯坦的羚羊保护人员总是可以非常清楚的指出适合扎营的最佳地点。但是每个地点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呢?这个问题是德国摄影师克劳斯尼格常挂在嘴边的。虽然他们挑出来的都是高原上的谷洼地,周围也都长有绿草甚至是稀疏的灌木,但是类似的地貌在这片草原上多的数不胜数。所以,这个谜题尚未解开…

购买本期精彩内容请长按二维码

高鼻羚羊因无法忍受其它动物嘲笑自己的鼻子,于是伤心地跑去了沙漠……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德国国家地理GEO最早于1976年发行,如今已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年发行量超过200万册,是欧洲发行量最大的人文地理类杂志。本号是德国国家地理官方授权中文版。为您提供海内网高质量的阅读!

新浪微博: @GEO视界

公众号ID

GEOChina2014

GEO视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羚羊   克劳斯   哈萨克斯坦   中欧   羚羊角   动物   不毛之地   鼻腔   德国   越野车   荒漠   物种   摄影师   沙漠   草原   鼻子   伤心   数量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