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宰割,是小国必然的宿命吗?从美墨共建的毒品经济说起


任人宰割,是小国必然的宿命吗?从美墨共建的毒品经济说起

「什么样的社会和政府,就会出现什么样的罪犯。」墨西哥黑帮米却肯家族首脑莫雷诺‧冈萨雷斯如此疾呼。

然而在这场百年交锋的毒品斗争里,我们又怎能肤浅地将罪犯的标签,理所当然地烙在毒枭的头上,而不过问其背景缘由?

墨西哥的毒品经济,追根究底,是一个由美国消费者、军火商、政府和墨西哥政府、军警、毒贩、媒体,以及无数生活于贫困的农民,基于庞大的资金与私人利益,以美金和子弹,从历史、经济、地理、政治、律法、社会等各面向所共同堆砌起的彼此依赖、攻讦、亦敌亦友的暧昧网络──在这场以墨西哥上万人生死为背景的悲剧里,人人都是罪犯。

而追根究底,一如卡门波露萨与麦可华莱士在《毒枭之国》一书首章〈让人成瘾的巨大市场〉中所谈到的,近百年来一切悲剧的起始,不过是初时美好的商机:

「因为美国的庞大需求,越来越多的墨西哥农民、中产阶级以及富商加入毒品产业中,因为它的门坎很低,不需要什么创业资本,也没什么显著的危险。市场之大使得每个人都有充足的空间发挥,不需要通过暴力来争夺抢食。」

书中沿历史脉络,分析美墨间百年的政治与经济纠葛,是如何一步步将墨西哥由农业之国转变为依赖美国经济、成瘾于毒品贸易,无法自拔、无可自救,只能不停地向下沉沦入腐败漩涡,并终将自我毁灭的毒品王国。


任人宰割,是小国必然的宿命吗?从美墨共建的毒品经济说起

哈里森法案:墨西哥由「农业之国」,转变为「毒品之国」

毒品交易在美墨边境由来有自,从 20 世纪初墨西哥北方金三角──西纳罗亚州、杜兰哥州以及奇瓦瓦州为获取美金所生产的大麻、鸦片衍生物、海洛因,以致如今自哥伦比亚辗转走私而来、再行加工的冰毒、可卡因,美墨毒品网络因地缘优势、美国的庞大消费人口、消费能力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协议所优惠的通路管道,而成为每年可创造出几十亿美金流动的制度化商贸。

然而,庞大的非法金流亦造就了影响社会、动摇国本的无数武装暴力事件,血流漂杵,却难究是非。墨西哥政府和毒枭的关系,因历史上层层的利益纠葛而难舍难分,贪腐与犯罪长年盘踞于此,显然已像移转性癌症一样病入膏肓。

在本书〈让人成瘾的巨大市场〉一章中,作者解释道:「在美国,各种精神药物的使用和销售──特别是鸦片、大麻以及古柯碱──在 19 世纪到 20 世纪初时是完全合法的。」巨大的市场由此而起,直至 1914 年美国禁毒令〈哈里森法案〉正式宣布,在此之前世界多数政府对精神药物仍持相对开放的态度。突兀的禁令导致巨大的需求瞬时无法被满足,价格飞涨,邻近墨西哥贫困的农民看准风头,趁势发展。

最初的毒贩子们只是基于地理与气候因素,在中低纬度、高海拔的西玛德雷山脉地区适合种植大麻与鸦片一带(即西纳罗亚州、杜兰戈州以及奇瓦瓦州交界),恰巧于对的时间、地点,生产了对的产品的农夫。

一开始只是针对大麻与鸦片衍生物的小农生产,后因高昂利润而扩大规模,毒贩们渐渐得以和地方政府互相合作,又因经贸能力增强而足以和中央政权分庭抗礼。

书中便提到:「他们可以为国家带来固定的收入(而且远不只是附加收益的程度),同时也为自己的腰包、总检察长办公室的长官添加利润,作为升迁的踏阶石,以更靠近政治当局,或踏上权力顶点。墨西哥革命制度党追求的不是根除毒品,而是制度化──创造『营利空间』。」

如其所言,政府当局无意采取实际行动打击毒品,相反的,他们甚至私下支持,以创造全国性利润,提升国家经济,对美政策亦只是表面附和。时至今日,墨西哥毒品政策的操作面大抵如是。

尽管在 20 世纪中叶,墨西哥曾应美要求发起的一系列联合打压,但无论其真实立意为何,最后结果皆无异于在毒贩间进行一次大范围的「优化活动」,奠定了其制度化、专业化、集团化和当局之后合作明朗化的基石。

紧接着在〈警察与毒枭同在〉与〈当贪腐持续进行〉两章,作者更明确地响应了扫毒活动后,警方、军队、政府,是如何自下而上一层又一层慢慢被毒贩所侵蚀腐化,由正义的化身沦为罪犯的保护者,以至出现如今毒贩当家,「屠夫掌握着莫大的权力」的景象。


任人宰割,是小国必然的宿命吗?从美墨共建的毒品经济说起

「内乱」与「外患」,促成这场「所有人对抗所有」的战争

当剧烈的全球经济衰退,加上政府高层无止尽的贪婪欲望一同席卷而来,70 年代的墨西哥尚可以原油出口,硬是撑住即将崩毁的经济基本盘;然而,80 年代的油价下跌,直接击垮墨西哥整体局势。

为避免墨国经济如骨牌效应般拖垮整个拉丁美洲,进而更大范围地影响美国本身,美国联合了世界银行与国际基金货币组织,共同祭出了非官方的延期还债计划,以对墨西哥进行结构调整。

新自由主义稳住了墨西哥对美的偿债能力,却是以国内广大的民生与农业经济作为代价,加之 90 年代美墨间签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协约,导致粮价暴跌,此举无异是将当地农民们推出了母国市场,富者越富、穷者越穷──如作者所言「百万富翁与歹徒同时诞生」

书中描述农民们在此环境下,不是迫于无奈直接落草为寇,进入前景兴旺的毒品产业,便是进入获益于北美自由贸易条约而生的边境加工厂后,绝望地发现,这只是绕了一圈,以另一种形式进入了因涌入大量人口、薪资暴跌而产生的暴力环境之中,并受其迫,不得不走上贩毒的绝路──贩毒集团因此不断扩张,并以「不拿钱,就得死」的强硬贿赂手段不断深入渐趋衰弱的政府结构。

经济的崩毁导致了道德的沦丧,最终,握有大把钞票的毒枭们,在美国无意间促成的特殊背景下,以源源不绝的、来自美国的美金和子弹,成功换得了墨西哥大半领土的实际统治权,并将反对声浪与对生意的可能威胁一并视作异己,大力打压,各自雄据一方。

2006 年墨西哥政府正式向毒品宣战:政府通过和相对易于管理的贩毒集团合作,共同打击另一贩毒集团,以期可以再次将毒品贸易收归掌控、将由黑帮与贩毒集团所控管的领地再次划入疆域;同时,通过形塑「国家敌人」,强化人民凝聚力,将人民的眼光自国内因大环境影响而严重劣化的经济问题,转向破坏社会和平的毒贩集团。但这无异于是国家另一种层面上的自我分裂与毁灭,如〈灾难的前奏〉一章所言:

「贫困的农民涌入毒品经济,他们担任种植者、枪手、包装者、司机、警卫或小贩,许多农村村庄因为毒品贸易的获利而现代化,他们与毒品贸易唇齿相依,他们将为了保卫这一切而战。」

毒贩、警察、军队、政府,在层层长年累积的腐败间,彼此混战,这是一场「所有人对抗所有的人的战争」;另一方面,对毒贩集团所执行的斩首活动,不仅导致了因群龙无首而各自分裂互斗的混乱、毒枭间越演越烈的冲突暴力、社会的剧烈动荡、贩毒集团因战斗不断而大幅提升的武力装备,更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年和军人投入了毒品经济,酿成更多的街头枪战。

这场为期 6 年的毒品战争,最终以至少 10 万人的死亡惨然收场,并间接促成毒贩集团「去芜存精」的再次「优化」,更直接引起了公民的愤怒──公民们沦为另一种层次的罪犯,揭竿起义,以暴制暴,对毒贩宣战。

作者提到,人民的不满以及对政府的不信任,使他们愤而成立武装自卫队,然而,武装自卫队显然是对国家主权的蔑视,特别表现在对外的画地为界上,可谓是「国中之国」

主权的崩毁、加剧的械斗、国土的分裂,彰显了墨西哥因毒品贸易所受之果,司法荒怠、无力维护其宪法对人民的基本保障,以及其对外完整形象。


任人宰割,是小国必然的宿命吗?从美墨共建的毒品经济说起

美国的关键角色:右手兜售武器,左手打击毒枭

那么,贩毒集团究竟是如何从绿林小农,壮大至如今这般猖獗跋扈的一方霸主?其中,美国的角色不容小觑。

《毒枭之国》认为:美国的禁毒令与庞大的药物需求,催生了墨西哥的贩毒产业,加之北美自由贸易协议所导致的墨西哥贫富差距巨幅扩大、更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下、粮价剧跌、边境工业区涌入农村人口,而沦为聚集了黑暗与血腥的贫民窟。

政府的无力回天以及国际经济局势的波动,再再促使了更多的墨西哥贫民与农夫落草为寇,投入毒品产业,并催生因毒品贸易的获利而「现代化」的毒品村庄,为维护其所仅有,这些贩毒的农村与当局达成了某种形式上的独立自治──向当局缴纳外交式的特定献金,由毒枭及黑帮统筹规范。

美国当局除却因毒品所加剧的国内犯罪问题,亦不愿见资金单方面地向外流出,于是右手兜售武器,左手打击毒枭,试图从中平衡其黑暗经济。

新闻报道中,那些美国缉毒局在美洲各地发起的扫毒活动,只是治标不治本,每缉获一处,贩毒集团就会在另一处以更优化的商业模式、更多样化的产品内容,和更先进的武器装备再次崛起。

国际毒品产业主控者的地位,不只一次地在墨西哥、中美各国与哥伦比亚间转移;只要有需求有利润,便有无数贫困者愿以身涉险,从中获利。大量的需求、因禁毒而价高难求所导致的社会问题、对邻国不公正的贸易条约所促使的邻国经济劣化、试图控导国际局势的野心的反噬⋯⋯美墨毒品问题是美国一手豢养出的巨兽,蚕食着光鲜亮丽的美国梦。

美国将大量走私入美国本土的禁药,称之为腐败美国文化与人民身心的毒瘤,然而,对于墨西哥而言,美国作为麻醉药物的最大消费国,对禁药的广大需求即因之而来、源源不绝的金流,又何尝不是腐败墨西哥律法、政治与社会的毒药?


任人宰割,是小国必然的宿命吗?从美墨共建的毒品经济说起

开放禁毒令,就「万事太平」了吗?

在《毒枭之国》末章〈没有毒品的世界〉,作者以「我们试图证明『墨西哥毒品战争』是个不当的用词,事实上它应该是过去 100 多年由墨西哥和美国联合建构而成的一个现象,而如果这个说法为真,也就意味着『战争』的结束可能需要边界两侧的国家共同努力」,将问题症结还原至两个国家长久所建立的关系。

一个产业的发展,必然是由整个社会所共同形塑,毒品无非只是众多产业之一,要反省毒品背后的问题,不是只要「打击犯罪」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找到问题的根源。

若毒品议题是浮在海平面上的冰山,海平面下,只怕更是长期以来的资源与财富分配不均,和小国依赖大国所必须承担的经济与政治风险。

当小国只能依赖大国,就必须承担以小搏大的杠杆风险,尽管能获得来自大国的好处,却必须面临经济无法自主以及所有风险的转嫁,紧密的经济依存,最终成为民生的镣铐,在美国强权的面前,墨西哥已然沦为丧失经济与政治主权的魁儡国度,而美国亦因促长毒品经济及其乱象而自食苦果。

「让这些禁令支持者害怕的,与其说是药物本身,不如说是他们对用药族群的恐惧感。」研究美国麻醉品政策的著名历史学者戴维‧马斯托如是指出。

近年来,由于各项新研究对旧理论的反证,美国各州已逐步开放大麻合法化,对用药族群的恐惧感,亦随药物使用的普遍性而渐减。然而,从长远来看,半合法半违法的情况可能难以存续,终有一天得逐步废除整体禁毒制度──即麻醉品除罪化。

若有一天毒品在全球合法、价格下降,透过对药局与处方签的适当管制,则可对消费人员加以监控,并可以配套措施,加强社会安全防治以减少犯罪,更可有效降低毒品交易所衍生之危险。

以毒品合法化终结毒品战争,乍看之下确实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法,然而实际操作上可行吗?

社会动荡大多来自于一个国家的经济不稳定,那么,回到美墨的问题所在,就消费国美国而言,若突破保守团体攻势,自然不成问题,惟须在经贸外交上,做更长远且相对平等、通盘性、全面化而非纯粹利己的考虑。

而对于墨西哥而言,则更需要一个完整的结构性解决方案,针对通用教育、优惠医疗、产业结构、普遍性贫穷、青年高失业率、M 型化贫富差距、经济不平等等各项议题加以改革并打造国内不依靠外援、足够稳健且独立的经济基础,以在失去强大的毒品外汇时,仍可以自身优势挺过国际经济波动,或者不随之起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毒品   墨西哥   经济   北美   毒枭   毒贩   任人宰割   大麻   小国   美国   罪犯   当局   宿命   药物   产业   政府   社会   集团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