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世界,究竟还存在哪些「非典型领土」?

波多黎各(Puerto Rico)


放眼世界,究竟还存在哪些「非典型领土」?

波多黎各(Puerto Rico)是美国的一个自由邦,属于美国的非合并建制领土(Unincorporated territories),指由美国政府控制,但美国国会未对该领土通过组织建制法律。波多黎各适用部分美国宪法且自组政府,但因为不是一「州」,不适用选举人制度,因此无法参与美国总统大选,不过仍能参与党内初选,因此许多总统候选人都会到波多黎各造势。

15 世纪地理大发现时,哥伦布经过加勒比海时发现了圣胡安岛(San Juan),这便是现在我们所知的波多黎各,从此开始长达405 年的殖民史。时间拉至美国独立后,门罗主义主张使得美西在 1898 年开战,最后由美国战胜,两国签订《巴黎和约》,其中便包含割让波多黎给美国波多黎各── 于是,波多黎各成为美国领土的一部分。

波多黎各的自治地位则从 1900 年开始,美国通过《平民政府组织法》,让波多黎各可以选出自己的议会,更能在美国国会中有一席无投票权由美国总统任命的众议员。17 年之后,再通过《波多黎各与联邦关系法》,使波多黎各人正式拥有「美国公民」(citizen)的地位。现在,根据 1947 年的新法,波多黎各更有自己的《宪法》,强调高度自治权。波多黎各元首为「总督」 (Governor ),由波多黎各选民直选选出;波多黎各也有独立的国会,分为参众两会。

1967 年到 2017 年以来,波多黎各已经举办 5 次公投,从「维持自由邦」、「成为美国一州」或是「独立」3 个选项中选择。从早期 1967 年有 6 成选民希望维持自由邦,到 1993 年维持自由邦仅以不到 2% 的差距,多于独立;2012 年则翻转,6 成选民支持建州。最近一次的公投则在 2017 年,在仅有 22% 的投票率下,97% 希望成为美国的一州。

2017 年,波多黎各惨遭玛莉亚飓风袭击,有近 3 千人因此罹难。美国总统川普当时未能迅速救灾,甚至扬言撤出救灾资源;在勘灾时,他丢掷纸巾的举动,皆饱受抨击。

英属开曼群岛(Cayman Islands)


放眼世界,究竟还存在哪些「非典型领土」?

被称为「避税天堂」而吸引各国到此开设「纸上公司」的开曼群岛,是英国在加勒比海西印度群岛的海外领地。

开曼群岛与英国的关系要从 17 世纪说起:1603 年西班牙连同牙买加将开曼群岛割让给英国;直到 1962 年,开曼群岛都仍是牙买加这个殖民地的一部分。但这年,牙买加独立,成为英联邦会员国,因此开曼群岛便独立成为直辖殖民地(crown colony)。1972 年修订宪法后,开曼群岛获得更多的自治权。《2002 英国海外领地法案》(British Overseas Territories Act)也让开曼群岛人获英国公民身份。

开曼群岛的最高元首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实质行政首长「总督」(governor)也由英国选定人选,现任总督是英国外交官 Martyn Roper。另外,实行双首长制的开曼群岛还设有由总督任命的「总理」(premier)一职,现为开曼群岛两大党之一「人民进步运动党」 (People's Progressive Movement)的党魁 Alden McLaughlin 担任。

国会则设有 21 席,其中 2 席由总督提名,另外 19 席交由人民每 4 年直选一次,其中 7 席将成为各部会首长,「总理」也就是从 7 位中的一位主要政党领袖担任。开曼群岛国会通过的法案,皆需英国当局核准。

人口约有 6 万人的开曼群岛,有近 10 万家公司在当地登记。

法属新喀里多尼亚(New Caledonia)


放眼世界,究竟还存在哪些「非典型领土」?

「你是否希望新喀里多尼亚岛获得完整主权,成为独立国家?」

法属新喀里多尼亚(New Caledonia)(以下简称「新喀里多尼亚」)是法国的海外领地(overseas territory),曾在 2018 年举办独立公投,约 17 万选民中,高达 8 成的选民参加投票,最后以 43.6% 赞成脱离法国独立、56.4% 反对,独立公投失败。

但当时法国媒体 Frances 24 以「新喀里多尼亚公投让独立运动充满希望」(New Caledonia referendum leaves independence movement hopeful)为标题,因为选前民调显示将有 63% 的选民投下反对票,最后的投票结果超出预期。根据 1988 年与法国的协议。在 2022 年之前,新喀里多尼亚还能再举办 2 次公投。

新喀里多尼亚位在南太平洋,首都是努美亚(Noumea),人口约有 27 万人,其中 42% 是当地原住民卡纳克人(Kanak)、30% 欧洲人,另外 11% 是玻利尼西亚人。

法国从1853 年开始殖民新喀里多尼亚,纳入法国版图。二战过后便正式成为法国 13 个海外领地之一。在法国的统治期间,新喀里多尼亚实施种族隔离政策,造成原住民卡纳克人与欧裔白人的对立。

1988 年发生的「乌韦阿岛事件」(Ouvéa cave hostage taking),独派的「卡纳克社会主义国家自由阵线」(FLNKS)挟持多位法国军人作为人质,要求与法国政府展开谈判,最后 19 名卡纳克人和 2 名军人死亡。

法国当局经过协商之后,在 1988 年签下《努美阿协议》(Nouméa Accord),将新喀里多尼亚改制为海外特殊集合体(Special Collectivity),使他们能有自治政府及属地自治议会,更因此使新喀里多尼亚能在 2022 年前举办 3 次独立公投。根据报道,下次公投可能在今年年底举行。

新喀里多尼亚不是唯一一个近年寻求独立的法国海外领地,像是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French Guiana)和莫桑比克海峡的马约特岛(Mayotte)居民都有对法国的抗议声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新喀里多尼亚   波多黎各   加勒比海   放眼世界   选民   法国   英国   总督   首长   美国   群岛   领土   国会   领地   非典型   独立   海外   自由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