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洲的年轻人听到“求知若渴,虚心若愚”时,他们会怎么想呢?

每当凤凰花开的季节,青年学子便踏出校园,走向人生的下个阶段。

当非洲的年轻人听到“求知若渴,虚心若愚”时,他们会怎么想呢?

西非地区的凤凰木,在六、七月间也是同样盛开,火红色的花瓣,一朵朵镶嵌在绿色的枝头,强烈的对比色在单调的草原干漠上,显得好耀眼。整棵树木向天空展开,如果旷野中矗立一棵凤凰木,远从数百米外看好像一把火炬,恰如其名,当地语言称之为火焰花。

当非洲的年轻人听到“求知若渴,虚心若愚”时,他们会怎么想呢?


相同的花绽放,却不代表一样的毕业场景。成功的教育,栽培出乐观、充满希望,迫不及待一展专才的青年。而撒哈拉以南的西非地区,无疑是一片教育的荒土,刻苦的环境,考验着青年学子求学的意志力,和渴望翻转人生的韧性。高中毕业会考(BAC)是当地学生的梦魇,BAC考试题目采开放式问答,题目仅有短短几行字,考生却得长篇大论地论述,申论必须有条理和逻辑,作文更要求言之有物和举例证明。录取率不到百分之十、一个科目长达四小时的马拉松考试时间,这对于非洲极度缺乏教育资源的孩子是体力和毅力的严峻考验。

当非洲的年轻人听到“求知若渴,虚心若愚”时,他们会怎么想呢?

准备考BAC的高中生

他们成长的过程,极有可能是幼童时期在泥巴堆中爬行,会走路了就得帮忙赶驴车到远方的水井打水,或是推着陈旧的手推车到市场贩卖家里自制的小米汁、发酵酒或是炖树薯…。到了学龄,可以坐在教室里的孩子,已经是被归类在「幸运的一群」,其余的人就继续分摊家计,或者终日无所事事,踢着完全没气的破足球、滚着肮脏的废轮胎当消遣,打发时间。有的人结交坏朋友,成群结队到街头,要么乞讨,要么打闹滋事混日子。

回到这群「幸运的小孩」,获得教育的机会也不代表着一辈子有着落。温室里的植物可能被人嫌弃没有韧性,却能保证大多数的植物都能成长茁壮。而一堆撒在荒野的种子,面对贫瘠的土壤、杂草的干扰和断断续续的浇水,又能保证多少种子得以发芽,成功存活到成熟、可以自立的那一天?

布吉纳法索的小孩子们得到的教育环境远不及温室,而这一片荒原塑造他们韧性的速度,也赶不上他们对未来希望的消沉。先天不足又后天失调,长大茁壮的机率很渺茫,眼看着他们在昂首直立之前就已枯萎凋零了一大半。

贫瘠的土壤

贫困导致国家投入到教育上的资源极其匮乏,绝大多数的小学缺乏足够的照明,事实上六成以上的学校教室根本连电力都没有;其他有电力供应的地区,一间45平方米大的教室也只有装一盏日光灯,忽明忽暗,灯管坏掉一年,大家也见怪不怪。校方认为反正上学时间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阳光充足的非洲,如果室内太暗,大家就移往户外,找一棵大树下席地而坐,也可以上课。假如学校获取些许经费后,不是整修教室,而是在教室外砌起了一面面水泥墙,涂上绿色的油漆,变成黑板,从此在户外上课,不再依赖电力。也算是一种非洲式的变通。

当非洲的年轻人听到“求知若渴,虚心若愚”时,他们会怎么想呢?

户外的水泥黑板

然而,资源的匮乏并不只有反映在电力和照明上,破旧的课桌椅、斑驳的教室,放眼所及:金属的部分都生锈、非金属的都落漆、木头的早已腐蚀败坏;墙角堆着皱褶又发霉的笔记本,老师收回来批改学生的作业,里头的字迹看得出一枝枝已经写尽的铅笔,握不住短短的笔身,摇摇晃晃的凌乱笔画;也有写干了的圆珠笔,因写不出墨水,只剩下来来回回涂画留在纸本上的刻痕。

看着这间在非洲荒原上遗世独立的小学校,很难想象校长口中说的,每年遇到雨季的时候,雨水会淹没整个平原,学校就会变成湖中央的唯一一栋建筑物,小朋友要上课就只能卷起裤管,踩着烂泥巴,一步一步向学校迈进。若遇到连续几天暴雨,大家就只能划船上学,不然学校就直接宣布停课。解决的问题其实不少:可以铺设柏油路连接学校和对外的道路、可以开挖疏浚渠道解决每年雨季的泛滥、也可以加盖围墙至少保护雨水不要淹进教室、更可以翻修屋顶不要让漏水弄湿课桌椅、笔记本皱褶又发霉…但这些建议说到口干了都仍是奢侈梦一场、当地学童的天方夜谭。大家继续靠着非洲式的变通、自力救济过生活。

杂草的干扰

当非洲的年轻人听到“求知若渴,虚心若愚”时,他们会怎么想呢?

杂草的干扰,影射着碍于现实、受到大环境影响而中途辍学业的孩子们。一般中小学的学费并不贵,以当地的物价来计算,公立学校一学年的学费大约是六、七公斤白米的价钱。但这却不代表家家户户都舍得牺牲几公斤的白米,花钱给小孩去学校上课,把小孩留在家里务农、帮忙照顾弟妹比较有生产力;还有人认为,小孩可以在家门口跑跳玩耍也是过一天,还不会花到什么钱。难怪在乡村地区不识字率仍高达七到八成。

大人看不出送小孩上学的重要性;若问小孩子想不想要上学,小孩可能也说不要,那家里就乐得不用为学费操心。这些学龄的孩子,不上学成天没事,三五成群集结起来上街乞讨,脖子上挂着一个空的西红柿罐头,在马路上来回游走,遇到路人就轮流用着当地土话、法文、英文嚷着「我要钱。」有人说到大城市里面、外国人出没的地方比较容易讨到大钞,几个人就一起偷跑到城市,聚集在城市中的每个十字路口,对正在等红灯的轿车比出「赏点吃饭钱吧」的手势。也有看不下去的好心人,把乞讨的小孩叫过来教育他们:在街头讨饭不是办法,怎么不去上学,学个一技之长,找份工作,赚钱养家呢?无奈失学的小孩根本听不懂这些复杂的词汇,只吐出少数几个说得清楚的单字:「那给个100元好给我吗?」

断断续续的浇水

断断续续的浇水,诉说着非洲教育后天失调的宿命。身处教育沙漠,当地的老师却无心扮演绿洲的角色,因社会风气并不重视老师,这既不是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也不是个收入可以满足生活的工作,当地的人才选择志向的时候,教职永远是倒数后几名。优秀的人不愿意执教鞭,无奈站上讲台的人也只是混口饭吃,遑论热情与理想。

在这里老师上课也按时来,上课之前也不备课,上课就是老师从头到尾照着书本念,叫学生抄笔记。一天七、八个小时的上课时间,对于没有准备太多的老师来说是漫长的,所以提早下课、只上半天课居然也司空见惯。

当非洲的年轻人听到“求知若渴,虚心若愚”时,他们会怎么想呢?

抄书、写作、理论至上的教学法,几乎没有实践的课程,自然科学老师不做实验;科技老师也不太用计算机。学生没有动手的习惯,最终形成社会上百姓光说不练的风气,教育程度高者亦然。社会精英,公开演讲头头是道,却少有实际作为。产业界没有务实人才,也拖慢了经济的发展。

这些志气低落的教职人员在工作上没有得到太多成就感,生活上也无法「贫贱不能移」,反而更想利用物质的力量,来提升自身的份量、获得旁人的尊敬,所以十个教师有九个都在外面兼差赚取外快,同事间互相比较的是谁副业赚得多、谁先买房换车,而牺牲掉的就是学生的受教育权。兼差工作若与学校课堂冲突,必定是放弃学校,打电话给班长宣布今天老师请事假,学生一哄而散。老师一个星期缺课两、三天屡见不鲜,一个学期下来实际的上课时数大打折扣,学生并不会去反应,或许停课时还会暗自窃喜,形成皆大欢喜的局面。

当非洲的年轻人听到“求知若渴,虚心若愚”时,他们会怎么想呢?

恶劣的求学环境,对非洲的学童来说,是最强烈的物竞天择。能够在贫瘠的土壤中,抗拒杂草的干扰,熬过断断续续的浇水,长成茁壮的植物少之又少,堪称奇葩。高中毕业会考(BAC)的通过比率极低,而没有通过的人只能到处打零工。

OMAR来自布基纳法索南部,20来岁,他一路念到高中,考了几次毕业会考。他说不出这些年来在学校学到了什么,别说一技之长了,对什么学科或领域比较有兴趣都不知道,因为上学不过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日子。前些年在法国人开的餐厅里端盘子,每个月领相当于人民币150元的薪水,糊不了口。他面对残酷生活那种无助的神情,仿佛在诉说着,在茫茫大海的残酷现实中翻滚挣扎、拼命想抓住任何可能的漂流木,同时透露着想要生存下去的渴望、对自我的不确定和对无情大环境的无言控诉几种相互矛盾的情绪。一个希望枯萎的心灵,又怎会对于生命或事业有热情呢?

当非洲的年轻人听到“求知若渴,虚心若愚”时,他们会怎么想呢?

多年前,苹果集团创始人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演讲时,曾说出经典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听众是一群美国常春藤名校的高材生,他们风光完成学业、顶着名校光环,对未来充满自信与憧憬,这句话便是在提醒他们能够永远「求知若渴,虚心若愚。」乔布斯当年若能够到非洲的学校为毕业生致词,他的忠告,在一群全世界最弱势、最悲观,教育最失败的学子耳中,会不会听成「你们将永远挨饿,永远愚昧无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非洲   西非地区   求知若渴   凤凰木   兼差   茁壮   贫瘠   韧性   虚心   杂草   干扰   教室   小孩   年轻人   老师   环境   学校   时尚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