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就比较媚俗吗?在市场有限的大马,传统艺人面临网红的挑战

我们想让你知道的是

随着网红经济的崛起,已冲击到了大马中文娱乐圈原有的生态,而在疫情期间更加明显,传统的线下娱乐活动、影视公司拍摄作业无法进行,而网红却能生存,因此疫情也让许多传统艺人尝试跨界转型为网红了。

网红就比较媚俗吗?在市场有限的大马,传统艺人面临网红的挑战

马来西亚已进入网红当道的时代,然而也和许多国家一样,网红对于不少民众而言,俨然就是贬义词,充斥着负面的印象。

这是刻板印象吗?早期马来西亚网红多是素人出身,创作的内容常以扮丑、恶作剧或做了某些令人侧目的事情而爆红,因为衍生一些负面观感,而且争议性事件屡屡登上新闻版面,如马来西亚政府在疫情严重地区推行禁止群聚和娱乐活动的行动管制令(MCO)时, 一众网红高调庆生再次跃上舆论风口浪尖上,因此有的网民往往将他们贴上不成熟的小屁孩、拜金主义等标签

然而,对于这班20岁上下的年轻网红,强赋予他们社会责任会否太沉重呢?

大马网红培永:网络是双刃刀

大马其中一位具代表性的网红培永认为,网红确实需要负上一定的社会责任,这是保护自己,也保护不够成熟的年轻网民。

「我一直都认为 「『网红』 其实是个中性词。但每当有一小部分的网红为了引起关注,而用相对比较激烈的方式,做一些违背社会责任的行为而爆红时。最后在媒体的报道下,自然会对整个网络生态环境衍生负面的观感。」

他说,原生网红一般没有如传统艺人般有整个团队保护,而通常绝大部分的网络内容创作者,在早期起步的时候,都是孤军奋战,没有专业团队把关。也因如此,进入网络世界门槛相对比较低,人人都有机会。

「网络是很可怕的双刃刀,这是它危险的地方,但却也是精彩的地方。」

网红就比较媚俗吗?在市场有限的大马,传统艺人面临网红的挑战

培永五年前参加大马收听率最高的电台MY FM的《 Be My Star DJ》比赛后,获得男子组冠军,正式以周末DJ的身份出道。 他在建立Youtube频道后,以创意和搞笑内容的业配广告大受欢迎。形象讨好的他人气非常高,被网红界、网民称为大马最强网红。

刚出道时,18岁的培永只是来自并非富裕州属吉兰丹的乡下孩子,因为喜欢分享生活点滴,所以一心向往主持界发展。结果入行后认识了很多网红朋友,犹如发现新大陆,原来网络是一个可以让他自由分享任何事情的平台。

尽管培永成为了大马一线网红,但他在电台,即传统媒体的洗礼和训练却改变了他想法,原来越自由是越可怕的。

「在传统媒体的那段时间,有着门槛很高的训练,而且让我终生受用, 不会迷失。那时候老板很严。他觉得,身为电台DJ在电台说话传播,一定需要负上社会责任,必须意识到三观正确与否。我们分享任何东西可能很主观,也会直接影响听到你内容的人。所以,有影响力的人,头上就有把透明的伞。当你知道透明的伞在那里,就可以尽情地将你所有的创意发挥到淋漓尽致。那个雨伞就是社会责任心。」培永说道

大马网红赚钱容易? 培永:要赚大钱需要建立商业价值

培永表示在网络创作这条路上的,好运的话,可能一年、三年就能赚钱,但也有可能一辈子都红不起来,没有任何的保证。至于收入往往是同工不同酬,网红A和网红B一样都在努力拍影片,但价钱却可以很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商业价值有别。

培永始终认为,现在的中文界网红已经越来越专业,一线网红一般都有其团队和经纪人,但是大马网红界还未到真正的成熟期,还有许多发展空间。

「如何定义成熟?对我来说,就是当这市场内的大多数网红能够独立地很系统化地生产影片,然后他们各自建立了商业价值。不只是微商,而是大品牌都相信网红稳定的商业价值,那才是成熟期。但现阶段,真正有商家价值的网红,还不多。」培永接着说「所有网红在初步阶段,都会烦恼到底能不能红?所以想尽办法受到关注。然后第二个阶段,就是续航力。如何保持知名度?如何维持你的知名度!然后过了第二阶段,就会烦第三阶段,你都到关注了。然后呢?你如何进一步定义和部署你的商业价值。网红来到了第三阶段,那才是迈入成熟期的网红。」

不过,培永始终坚持,流量不是王道,内容才是,然而现实却是,大马网红的创作内容多是娱乐为主,相对比较少知识型网红的出现。

可是在另一方面,大马电视台新闻节目收视率依然非常高,广播电台的时事节目也仍受欢迎。因此曾是知名电台主持人的盈盈疑惑,如果越来越多年长或成熟网民在网上涌现后,对于重信息和知识性的内容的需求是否会水涨船高呢?无论如何,盈盈认为需求是绝对存在的,而她也决定去创造需求。

盈盈曾在大马广播电台988和One Fm当DJ,曾获得最佳女主持人奖。 除了主持广播电视节目,她也是名广告配音员。

大马没有知识型网红? 盈盈打造科普时事内容抛砖引玉

凭着个人多年主持的专业才能,盈盈离开广播界后持续在网络世界发挥所长,除了娱乐新闻和业配内容外,她也在其YouTube频道做了大马化和生活科普的内容,以轻松的方式来解释这国度的节日特色、钞票冷知识、马来名字取名之道等等,希望可以让华人更加了解各族文化。

盈盈近期也开始做媒体识读和课题分析的内容,针对不同课题,如鸡排妹性骚扰风波进行解读和科普,也让她和网民有不同思维的对话。

「马来西亚很多人对于知识是有一定渴望的,但是大多网民在网上不爱看需要思考的内容,而有这方面自觉的内容创作者也相对少,因为要寻找数据制作知识型内容其实不容易。」盈盈说道。不过盈盈自认为自己其实还不是最适合当知识型网红的人选,但因为平时就非常关注大马与海外的时事课题,她总觉得应该尝试抛砖引玉。

「我知道我做这样的内容流量不高,但是我知道价值在哪里。我从传统媒体出身,有意识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譬如我以前当DJ的电台有200万人收听,那代表我在这平台说的内容,就有可能影响了200万人。」盈盈举例,媒体人范琪斐从传统媒体转战到网络媒体,但她的内容不会因为在网络发布而低人一等,她对国际时事新闻的分析内容依然影响许多阅听众。

不过,盈盈相信在网络越来越普及后,也有越来越多年长的网民想看有内容的分析性或科普性影片,加上有越来越多传统艺人的加入,大马的网络内容创作会更百花齐放。

从抗拒到加入 赖宇涵误打误撞却闯出一片天

在这一年多疫情影响下,大量传统艺人转型到网络平台发展。有的如鱼得水,但也有很多水土不服的,这当中就包括了在新加坡和大马都有不俗发展的艺人Jaspers赖宇涵。

网红就比较媚俗吗?在市场有限的大马,传统艺人面临网红的挑战

赖宇涵出生于大马,如今已是新加坡公民,如今他的影响力不仅涵括星马两地。出道多年的赖宇涵集演员、歌手、编剧等多身份于一身,从新加坡名导梁智强的「梁家班」出身的他,在《新兵日记》电影系列让人印象深刻。而在过去一年,赖宇涵在网络上以「暴牙菇」的谐星形象广为人知。

新加坡喜剧演员赖宇涵首次担纲编剧与参与演出的电影「男儿王」,在去年入围金马奖两项提名

其实,这两年才在网络世界闯出名气的赖宇涵,曾经就是个对网红模式有所抗拒、也不习惯的艺人。赖宇涵回忆道,做传统艺人时,与民众距离感是好的,但是网红却越亲民越好,需要贴近阅听众,并分享很多自己的生活点滴、公开自己的私生活。

「我之前是很抗拒要在网络公开私生活,我吃了什么,做了什么,几乎都不在脸书和IG公开……」 那为何赖宇涵还是选择妥协了呢?赖宇涵大笑说:「当我艺人身份差不多要死的时候……」

虽然赖宇涵的「暴牙菇」形象对于大马网民是深入民心的角色,但他正式投入网络平台才是两年前的事。在机缘巧合下,他参与《低清》影片的演出,结果恶搞 《Joker》以及穿梭不同影片的「暴牙菇」都大受欢迎。

赖宇涵坦承,尝试跨界与与合作后,给他带来了许多契机,他也感受到在网络世界受欢迎所带来的利益,包括年轻粉丝多了,人气高了,甚至主流媒体也更关注他了。但其实,出身梁家班,也在娱乐圈训练和打滚几年的赖宇涵,也曾因网红兴起对娱乐圈造成的种种现象感到失落和挣扎。

「虽然已经拍过了几部电影,但是觉得很懊恼的是,近年接电影案时,他们某程度会看网络流量数据来cast一个演员。感觉自己多年来演戏唱歌写剧本努力训练的经验,还比不上流量高的网红。那时候就这样输给某某某,我会觉得气馁伤心不公平。我问自己既然没有办法改变这趋势,只有去网络世界增值!」赖宇涵回忆道。

不过,就在网络平台打滚了两年后,赖宇涵开始慢慢找到他表演和发挥的模式和空间,也调整了心态。当了网红并不表示他就这样失去了艺人的地位。他要用他在传统演艺圈和媒体中所学习的功力和创意,一样尽情地发挥,要在网络世界里堂堂正正地做一个艺人!

「我认识到我依然可以用我搞笑艺人的功底来发挥『暴牙菇』这角色,我也尽量用一个专业团队来拍摄。」、「我不走Low路线,不骂粗口,不玩色情元素,不搞prank(恶作剧),我有我风格,我就用我在传统媒体学到的功力继续发挥创意,就做网络版的《搞笑行动》!了解和琢磨网络市场需求,稳扎稳打做下去!」

渐渐地,赖宇涵看清流量不一定能展现一个人受欢的态度,尤其很多传统艺人尚未投入经营网络平台,但是著名资深歌手开演唱会,还是会有很多粉丝来捧场,而流量更多的网红开见面会,出席的人数未必成正比。作为卡在传统和新媒体中间的赖宇涵,也在努力寻找平衡,找上岸的模式,但他始终认为在娱乐圈只有努力和提升才能延续演艺生命。

曾被调侃放下身段 林德荣直播销售额破千万反击

网红就比较媚俗吗?在市场有限的大马,传统艺人面临网红的挑战

网红就比较媚俗吗?在市场有限的大马,传统艺人面临网红的挑战

被大马媒体称为「大马广(播)影视一哥」的林德荣,更是将网络平台成为他娱乐事业的主场,包括制作网络综艺节目,直播卖货为他带来丰厚收入,在风光的背后,他也曾面对过跨界当网红是否贬低自己地位的质疑。

「我之前也曾经被调侃,身为娱乐圈一个老大,转去网络,会贬低自己的身份吗?当我在直播做到好成绩赚钱。当一个艺人却找不到饭吃,那就是贬低身份了!我今天不是只有自己要生活。我有整个团队,如果我不动,整个团队会滞留不前。」林德荣说。

林德荣刚做直播的时候也有不习惯,但是很快地就尝到了甜头了,他记得做第一场直播收入大概有3千令吉的收入,第二场有3万令吉,但到了第五场就创下了超过1千万令吉的记录,他助理还对他说,「哥,其实只是做直播,就可以有了全年的收入。」

「我们用传统和专业的作业模式制作,他们也会很投入。一样的,我们也要跟他们学习,例如他们的模式,他们的穿著等等。大家互相学习,互补互利。」或者说,在如今越来越多传统艺人转攻网络平台,网红逐步艺人化的趋势下,林德荣已经不会特别去分别传统艺人和网红了。

最后,林德荣提醒「我想跟所有在线的(艺人)说,其实大家都有自己的强项,就在网络这平台发挥才能,做好一件事情。」

艺人与网红 不分贵贱

也许网红崛起深深冲击了大马娱乐圈,但是却也同时开拓了另一个生机。

就如培永接受访问时强调的,当艺人都来当网红,大马的网络生态就会变得更成熟了。

网红就比较媚俗吗?在市场有限的大马,传统艺人面临网红的挑战

在农历新年期间,声音社交媒体平台Clubhouse忽然爆红,由于这阵子大马华人因疫情而宅在家,因此Clubhouse也成了众人追捧的新社交媒体平台。在Clubhouse热潮期间,培永穿梭在Clubhouse各房间,几乎每一晚他都看到有传统艺人「开房」谈论他们对于网络平台发展的焦虑,甚至让培永感觉到娱乐圈里,传统艺人与网红的对立氛围依然浓厚,但他始终觉得没有必要如此对立,即使艺人去当网红,也自有其商业价值。

培永说「刘德华最近加入了抖音。但大家不会因而叫刘德华Tiktoker或网红」。他认为,刘德华依然是刘德华,如同从广播、电影界跨入网络的林德荣,就也还是林德荣,网络就只是一个平台,进来了就只是增加了曝光率的机会,让更多的关众有机会看到更多面向的自己,不会因平台的改变而矮化或贬低自身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艺人   传统   马来西亚   新加坡   创意   疫情   网民   传统媒体   娱乐圈   电台   团队   媒体   内容   时尚   市场   平台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