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可鼓励陈果这样的大学老师

为什么不可鼓励陈果这样的大学老师

作为一位老师,特别是大学老师,之所以区别与普通人,在于大学老师的语言。衡量一位大学老师有很多标准,其中之一就是语言。和各个学科相比,哲学特别追求语言的精确。贯穿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不断地提高语言的精确度。陈果是教哲学的,在她的课堂上的最大问题就是她的语言。

陈果的语言粗糙,大量使用社会流行用语,而没有对这些语言进行分析和批判。她曾这样形容说,哲学家分两类,一类是“看透世界”,并且忧郁。另一类是“看透世界”,而继续爱这个世界,所以不忧郁。这种话,社会上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说,但哲学教师绝对不可以。

原因是,大众语言中流行的“看透世界”,包含着五花八门的内容。面对这种语言,教师的任务是要引导学生对社会流行的“看透世界”提出挑战,对“抑郁”这样的概念提出疑问。大学课堂对社会上流行的语言不能随便拿来就用,而要对其进行最严厉的审查。

为什么不可鼓励陈果这样的大学老师

陈果把“看透世界”直接当做自己教学的基础。其结果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在她的课堂上消失掉了。如果不对“看透世界”这样的社会流行概念进行分析和批判,要高等教育干什么?

在同一视频中,陈果把“抑郁”和哲学联系到了一起。社会上流行“抑郁”这个概念。“抑郁”可以是一个严格的医学术语,但也有可能是大众对“抑郁”的滥用。一个心理学医生谈的“抑郁”是严重的精神疾病,而大众嘴里的“抑郁”也许是一时的不开心。那么陈果谈论的抑郁是什么东西呢?我们不得而知。这样含糊不清的表达,在学术上是不允许的,属于语言滥用。

高等教育如果失去了语言的精确,就失去了学术价值。高等教育和民间饭后谈资的区别,就是语言上的精确。没有学者的咬文嚼字,就没有学术的准确。没有学术的精确,如何有科学的进步。在所有的学科中,哪一个进步不是包含着语言的越来越精确?

为什么不可鼓励陈果这样的大学老师

陈果走红的现象反映了在学术界,至今存在着在语言使用上的粗糙,糊里糊涂地把大众的语言拿来当成科学语言。这是高等教育的大忌。如果大学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了乱用语言的榜样,学生难免会被误导。据说陈果有无数的粉丝,还有人把她封为“复旦名师”,如果真是这样,那可真是学术界的悲哀。

在陈果的视频中,滥用社会流行语言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人被她的众多视频所迷惑,以为她讲得很精彩。而殊不知,她的精彩是以语言的精确为代价。在华丽的表演后面,是她的语言粗糙,充满漏洞,不仅经不起推敲,而且有哗众取宠之嫌。

身为复旦大学哲学讲师的陈果犯得大忌就是她的语言。如果社会上有人追捧她,也无所谓。但如果她的学生带着同样粗糙的语言,离开复旦大学,那真这所上海名校的悲哀!(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复旦大学   老师   大学   大众   学术界   社会上   粗糙   精确   抑郁   哲学   学术   语言   教师   社会   时尚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