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引用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何凯明

工作在科研战线上的人,也许都期望自己的论文可以登上顶尖科学杂志。如今能够把自己的文章刊登上海外杂志的中国学者不少,但是即使登上了杂志,还有一个关键数据:引用量。对一篇科学论文来说,最实在的数据是有没有人引用你的论文。一般来说,引用人数不多,这意味着论文的水平有限。

在众多论文中,他的论文不仅获得大量的引用,而且引用之多,达到了全球第2。这就是何凯明等4人的团队。他们的《图像识别的深度残差学习》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 文章发布于2016年,引用数达到了25256。但即使得第二名,距离第一名还是差了2万多。不过考虑到,何凯明作为一个80后,这样的成绩已经很值得骄傲了。

何凯明的文章涉及的是计算机视觉。在这个领域,何凯明虽然年龄不大,却被一家印度杂志选为当今计算机视觉领域的6个领军人物。作为最年轻的他,被排在最后。

排名第1的是牛津大学教授安德鲁-西塞曼Andrew Zisserman,今年已经64岁。排名第2的是已经73岁的美籍印度人阿尼尔·嘉以Anil K. Jain,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第3名是1960年出生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教授Jitendra Malik;第4名是日本人金出武雄,年龄已经76岁。第6名是61岁的法国人杨立昆Yann LeCun。和这些都已经年过花甲的教授们相比,何凯明的确很年轻。和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相比,何凯明还有很大上升的空间。

论文引用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何凯明

到目前为止,人们看到,何凯明已经有了一个极为良好的开端。这个开端应该是从广州开始的。在他就读的广州执信中学,他夺得了全国物理竞赛和省化学竞赛的一等奖。他之所以能够在2003年被保送清华,也许就是因为他已经表现出了杰出才能。他的高考满分让人羡慕不已。

在清华大学的大三,何凯明来到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而当时的研究院负责视觉的是汤晓鸥,一位在计算机视觉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毕业后,何凯明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研究生,同时继续参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工作。从此,何凯明开始了飞跃。

2009年,他的第一篇论文Single ImageHaze Removalusing Dark Channel Prior发表,被计算机视觉和图形识别会议Conference on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评为年度最佳论文。这是25年来,华人首次获得这个荣誉。何凯明开始被外界所注意了。随后他的论文开始创造了中国人写的论文的奇迹,在国内没有任何人能望其项背。这个时候的他也不过二十几岁。

是什么让何凯明这样一个学生取得这样的成绩呢?是因为他超人的才能吗?难道他有爱因斯坦一样的智商?这里有太多太多的题目可以讨论。

和何凯明相比,为什么现在有人为了发文章不惜造假?为什么有人把力气都花在了溜须拍马的功夫上,而没有老老实实地去做学问?为什么不可以像何凯明一样,在自己的网页上简单地说:我是脸书人工智能研究(FAIR)的研究的科学家,在获得了博士学位后,加入了微软亚洲研究(MRRA)。我的研究兴趣是计算机视觉和深层学习。仅此而已,不多不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密歇根   爱因斯坦   论文   领军人物   微软   亚洲   美国   广州   开端   中国   大学教授   研究院   视觉   杂志   计算机   时尚   文章   世界   何凯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