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或重回15年?楼市2条“新规”,国家智囊给出“房价下跌表”

我国现在还缺房子吗?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群体有不同的答案。开发商也许永远在说,房子仍然供不应求;有专家认为,未来还有2亿人进城买房,房子还不够住;网友却表示,当地县城很多房子处于空置状态。有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存量住房已经够34亿人居住,而我国仅有14亿人。与此同时,我国大部分城市住房空置率高达20%以上,总计有超过7000万套房子处于空置状态。很显然,总体来说房子不是不够住,而是已经过剩!


房价或重回15年?楼市2条“新规”,国家智囊给出“房价下跌表”

自98年房改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房价也持续上涨。尤其是最近十年来,房子已经不再仅仅限于居住属性,更被赋予了投资属性。那些早早投资买房的人都赚得盆满钵满,有人甚至因房子实现了财务自由。正因为此,社会各界普遍认为房产是最佳投资品,大家不管有钱没钱,都会动用“六个钱包”买上一套房子。炒房客甚至不惜背负高杠杆大量囤房。

楼市2条“新规”,房价或重回15年?


房价或重回15年?楼市2条“新规”,国家智囊给出“房价下跌表”

俗话说: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繁华过后尽萧索。楼市经过近三年多的调控,“房住不炒”日渐深入人心,房价涨幅也逐步收缩,购房者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今,对于投资客来说,不再是房子能不能涨价的问题,而是未来房子能不能卖出去?当前,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经炒过40平方米,未来购房主力90末和00后多数将继承1-2套房子的情况,未来真正需要买房子的人越来越少。


房价或重回15年?楼市2条“新规”,国家智囊给出“房价下跌表”

有数据显示,当前杭州、北京、天津等城市二手房挂牌量均在10万套左右,成都和重庆更是高达13万套以上,而且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这表明卖房的人越来越多,接盘的人却越来越少。在这样的情况,购房者应该认真思考未来房子会不会贬值,会不会真的出现“葱价房”。因此,对于任何购房者而言,买房前都应该先重点关注下所在城市的二手房存量情况,如果存量高那么意味着未来房价下跌的概率很大。因此,很有可能出现今天买房,明天贬值的尴尬局面。


房价或重回15年?楼市2条“新规”,国家智囊给出“房价下跌表”

与此同时,楼市连发2条“新规”,房价未来走势越来越清晰。第一,1号文件明确表示“农村建设用地可以通过入股、租用的方式直接用于乡村发展”。此外,3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改革土地管理制度,赋予8个省市更大用地自主权。这意味着今后土地市场将发生较大变化,土地供应或许将增加。第二,针对一些地方对房贷政策调整情况,银保监会明确表示,目前房贷政策整体没有变化,个别地方和银行作出的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的调整都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这意味着“降低首付比例”不可能在大范围内实施,或许也意味着开发商只剩下降价卖房自救这一条路了。

国家智囊仇保兴给出“房价下跌表”


房价或重回15年?楼市2条“新规”,国家智囊给出“房价下跌表”

对于2020年房价走势,市场上现在主要有两种不同看法,一部分人认为风波过后房价将迎来一波反弹并创新高,另一部分人觉得今年房价将下跌。对此,我们不妨来听听被誉为国家智囊的仇保兴的观点。仇保兴曾多次建议征收房产税、空置税,以此遏制房价快速上涨势头,解决刚需群体购房问题。很显然,在仇保兴看来房产税和空置税的发布能使房价有效降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三大税”预计再2025年前后出台,也就是说2025年以后我国房价很可能出现明显的下跌。


房价或重回15年?楼市2条“新规”,国家智囊给出“房价下跌表”

此外,经济学家任泽平曾说过,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如果从人口的角度来看,预计2025年前后我国将迎来人口增长拐点,而且有机构数据显示未来10年我国购房主力人群将减少6100万人。如此看来,2025年很可能成为我国房价下跌“元年”。到时候,恐怕只有部分人口持续流入的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城市房价还能坚挺,其他绝大部分城市房价很可能将陷入长达十年的下行周期。因此,作为购房者,今后除了刚需自住,谨慎在二三四线城市买房投资!大家觉得呢?欢迎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智囊   楼市   房价   范围内   存量   首付   二手房   房子   土地   情况   未来   我国   政策   国家   数据   城市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