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公司争签“不可能打工”当事人,媒体怒批“蹭流量”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4年前,一段采访视频在网上蹿红,因偷电动车被警方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周某气定神闲的面对镜头说出这番话,被网友戏称为“窃·格瓦拉”。

网红公司争签“不可能打工”当事人,媒体怒批“蹭流量”

四年多来,网络上关于周某的视频、表情包、段子等频频活跃在大众视野中。2020年4月18日,是周某第四次刑期执行完毕的日子,网络早早就掀起一阵“狂欢”,关于其出狱的相关词条直接刷爆微博热搜。

“不可能打工”男子热度不减,网红公司争抢签约

根据不完全统计,#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盗贼将第四次出狱# #30多家公司想签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男子# #不可能打工男子称后悔曾经行为# 等话题均引发热议。

网红公司争签“不可能打工”当事人,媒体怒批“蹭流量”

新浪舆情通大数据平台统计显示,早在4月10日,@新京报我们视频 @凤凰网等媒体就将目光聚焦在周某身上,其“即将出狱”的话题在全网引发2.5万条相关信息;4月18日当天,万众瞩目中,周某引发全网5万余条相关信息,公众讨论极其热烈。

网红公司争签“不可能打工”当事人,媒体怒批“蹭流量”

而面对具有超高流量的“网红”人物,不少公司也按捺不住了,蜂拥上门希望与周某“签约”“200万”、“300万”的签约价也成为网民茶余饭后的谈资。周某会否成为“直播”网红,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用犯罪前科当噱头”的深度探讨与反思。

网红公司争签“不可能打工”当事人,媒体怒批“蹭流量”

作为网红经纪公司,追逐流量已经是见怪不怪,不过这次对周某的追逐哄抢引起了网民的巨大争议。

有网友表示,无论从法律层面还是道德层面周某都不能视为榜样人物,其“金句”也是折射出自身价值观的扭曲,网络可以适度玩梗但不能标榜

还有网友认为,这次如果周某出狱后能改行做直播而不再偷电瓶,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价值观,还有人建议让周某直播带货,卖电瓶车和车锁,撬不开的电瓶车一定成为爆款。

妄以犯罪前科当噱头,媒体批直播机构蹭流量

四度入狱的周某,没有想到当初说的一段内心独白,会让他成为火遍全网的“明星”人物,更不会想到如今已经进入网络直播时代,他的出狱等来的是网红资本的追捧。

@凤凰周刊 在微博上发起投票,询问网民对“直播机构争签网红不可能打工者周某”的看法,截至20日16时,20.2万网民参与投票,其中有12.8万票投给了“反对”63.36%的投票网友认为,这样的做法会传递错误的价值观;还有3.4万票选择了“支持,这是给周某重启生活的机会”。综合来看,半成以上的网民对于“直播机构争签周某”的做法并不赞同。

网红公司争签“不可能打工”当事人,媒体怒批“蹭流量”

面对网红公司的争抢热潮,人民网、凤凰网科技、新京报经济新闻等媒体也先后发文,对这种蹭流量的方式提出质疑与批评。

网红公司争签“不可能打工”当事人,媒体怒批“蹭流量”

诚然,周某的言语曾给无数网友带来欢乐,自身也存在着相当多的话题点,但以其劣迹事件为噱头试图以直播形式将流量变现,这种热度蹭的难免有些病态。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升级迭代,为“流量至上”的提供了生存土壤,然而内容缺失、价值失语、审美错位等问题,也往往带来了流量风暴过后的“一地鸡毛”,这不得不引起人们重视。

昔日“大力哥”被重提,网络直播内容生态遭审视

熟悉“窃·格瓦拉”的网友,想必对“大力哥”也不陌生。

2014年,“大力哥”赵金龙因抢劫未遂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被捕后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为没钱所以抢钱买“大力”。长期喝“大力”药水(一种止咳药水,处方药,大量服食易上瘾)使他神志不清,随口说的很多“金句”被上传到网络后一时风靡,并引发了网友“二次创作”的风潮。

网红公司争签“不可能打工”当事人,媒体怒批“蹭流量”

2016年,出狱后的“大力哥”接受了一份新工作——网络主播。网友的猎奇心理很快就被勾起来了,“大力哥”初期直播时,曾一天涨粉15万。但是热度过去之后,大家发现他的段子语录、表演才能似乎和大力药水一起戒掉了。有网友称,“‘改造’成功了,没以前的感觉了,喝瓶大力还我们奇迹。”

这两天,“不可能打工”当事人周某的出狱,他的人生轨迹在某种程度上似乎与“大力哥”有些相似。尤其是周某遭网红公司的哄抢,难免让人重新审视“大力哥”出狱后的直播之路。

网红公司争签“不可能打工”当事人,媒体怒批“蹭流量”

近几年直播行业迅猛发展,网络主播已经成为当下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群体。一些主播在某个方面或垂直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依靠优质内容的产出,逐渐受到用户的肯定与推崇;但也有一些网红,热衷于哗众取宠、博出位、追流量,“火”的快,“凉”的也快。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环境下,最稀缺的资源是人们的注意力。拥有注意力,就表示拥有流量,而流量代表着变现和盈利,但这一切,都应建立在内容优质、导向健康的前提上。

“窃·格瓦拉”、“大力哥”的故事和出格言论给了网友不断“玩梗”的素材,这也是他们被网红公司(直播机构)看中的原因。但在缺乏独特优势和优质内容的情况下,他们的热度和价值在短期内被“榨取”完,接下来面临的,难免是淡出公众视野的结局。比起做直播网红,他们更需要的是健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适应和融入现实社会。

*新浪舆情通-政企舆情大数据服务平台,为政企用户提供舆情监测、预警、分析、报告等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流量   舆情   媒体   政企   前科   公司   噱头   药水   当事人   价值观   热度   网民   机构   网友   内容   时尚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