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药业财务造假300亿,罚款60万是“罚酒三杯”吗?

5月14日,在“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前夜,中国证监会依法对康美药业300亿元违法违规案作出处罚决定。证监会责令康美药业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21名责任人员处以90万元至10万元不等的罚款,对6名主要责任人采取10年至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涉案的相关中介机构涉嫌违法违规行为正在行政调查审理程序中。同时,证监会称已将康美药业及相关人员涉嫌犯罪行为移送司法机关。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300亿,罚款60万是“罚酒三杯”吗?


5月16日,康美药业发布公告称:董事长马兴田等5名高管辞职,且不会影响董事会的正常运作。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300亿,罚款60万是“罚酒三杯”吗?


此前,康美药业被誉为中国股市的“白马股”,作为中国医药行业的“领头羊”,是A股最有名的医药企业之一。2018年上半年,康美药业的市值一度超过1200亿元,仅次于恒瑞医药。


2018年开始,康美药业多次被质疑财务造假及其实控人操纵股价,2018年12月28日,康美药业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019年4月30日,康美药业连发20多项公告,自曝财务数据会计差错,称2017年营收多计88.98亿元,营业成本多计76亿元,销售商品收入多计102亿元,货币资金多计299.44亿元等。


2019年5月17日,证监会发布调查结论,认定康美药业2016年至2018年年报存在重大虚报。据媒体报道,对舆论的种种质疑,康美药业董事长马兴田称“财务差错和财务造假是两回事”。


2019年8月,证监会对康美药业下发《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显示,康美药业存在以下四大方面的问题:一是康美药业涉嫌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91.28亿元;二是累计虚增货币资金886亿元;三是《2018年年度报告》中存在虚假记载,虚增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投资性房地产,共计36亿元;四是《2016年年度报告》《2017年年度报告》《2018年年报告》中存在重大遗漏,未按规定披露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关联交易情况。

财经圈更关注 网友负面情绪凸显


新浪舆情通统计,“康美药业财务造假罚款60万”引发舆论热议,5月14日至5月18日期间,全网相关信息达到2.06万条,其中敏感信息占比为76.56%,可见舆论对相关信息负面情绪较多。


在事件传播过程中,财经类媒体较为关注此事,如@每日经济新闻 、@凤凰网财经 、@新浪财经 等;@证监会发布 报道有关部门对康美药业的处罚决定获得较多转发量,这也侧面说明该事件具有财经圈层化传播特征。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300亿,罚款60万是“罚酒三杯”吗?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300亿,罚款60万是“罚酒三杯”吗?


从关键词云可以看出,“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为事件的主体,“罚款”“处罚”“60万”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部分舆论认为其造假虚增收入近“300亿”,是“犯罪行为”,如此“处罚”过轻,康美药业“退市”也成为舆论呼声之一。在“证监会”发布处罚决定次日,“康美”股价“涨停”受到较多关注。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300亿,罚款60万是“罚酒三杯”吗?


分析参与微博相关信息传播的性别占比,男性要远高于女性,占比近八成,可以看出相关财经事件更受男性关注,也侧面说明该事件的财经圈层化传播特征。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300亿,罚款60万是“罚酒三杯”吗?


证监会处罚过轻遭质疑 舆论认为康美药业仍存在多处风险


分析@证监会发布 发布对康美药业的处罚决定微博的转评热词,可以看出“60万”提及量259次,成为网友提及次数最多的词,可见网友对于康美药业财务“造假”“300亿”“罚款”“60万”的关注。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300亿,罚款60万是“罚酒三杯”吗?


部分网友认为证监会处罚力度过小,相当于变相对严重造假公司的保护,损害监管者和股市的公信力。


挖贝网称“一面是富可敌国的财富,一面是最高罚款仅60万的监管制度,企业家和高管怎能不受到财务造假以维护巨额财富的扭曲激励”;


经济金融专家@余丰慧 称“这个处罚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是对上市公司造假的重罚,而是对重罚一词的莫大讽刺。这个处罚无疑于变相对严重造假、民愤极大公司的呵护。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来形容比较贴切。再次让监管者的公信力大幅度下降,再次让市场和投资者极度失望,最终损害的是股市公信力”;


知名财经博主@韩大锤 评论“像康美药业造假几百亿,其处罚措施如此轻描淡写,既难以服众,也给造假者发出了严重错误信号,只会让他们更加的肆无忌惮,再不来真的,问题就会越积越多积重难返,A股市场以后就是想健康也难”。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300亿,罚款60万是“罚酒三杯”吗?


但部分舆论指出,60万的处罚是老证券法中有关于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顶格惩处,有关对康美药业的惩处并未结束,后续的民事赔偿、刑事追责将让康美药业的财务欺诈付出沉重代价。


人民网分析“首先,康美药业的相关当事人很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其次,康美药业尚未摆脱退市风险;此外,康美药业还面临投资者索赔的巨大压力”;上海国瓴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薛天鸿律师称“现已具备通过司法程序向康美药业进行民事责任求偿的前置条件。


在2019年8月17日之后卖出或者继续持有康美药业股票造成亏损的投资者,均可以向康美医药发起索赔,索赔范围包括:投资差额、佣金、印花税和利息损失等。目前,其已对接了近百位因康美药业虚假陈述而受损的投资者(股民),相关投资者对接人数尚在快速增长中”。


中国新闻周刊从多个律所了解到,从康美药业被立案调查,就先后有投资者通过上海国瓴律师事务所、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等多个渠道发起索赔诉讼。


打击财务造假 监管部门“零容忍”态度凸显


证监会公告,不只康美药业,康得新、辅仁药业等上市公司也存在涉嫌财务造假行为。2020年5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委会议,直接点名“财务造假”。在“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也表示,证监会将用好用足新证券法赋予的监管职权,加大惩处力度、强化监管震慑。2020年以来,已有16家上市公司披露收到了证监会的立案调查通知书。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300亿,罚款60万是“罚酒三杯”吗?


部分舆论认为顶格处罚“财务造假”,传递出的是监管层对财务造假“零容忍”的态度和加大证券违法违规成本的决心。新京报文章中称“可预期的是,对财务造假的重拳整治,也将有效震慑资本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从监管层连续发声到不断落地实际行动,传递出的是监管层对财务造假零容忍态度和加大证券违法违规成本的决心”。


数据说明:本文新浪舆情通撰写制作,数据来源于新浪舆情通、微热点、铀媒等蜜度信息旗下大数据产品,部分引用外部公开数据与资料。欢迎引用及转载,请注明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药业   舆情   财务   公信力   律师事务所   证监会   上海   中国   新浪   舆论   投资者   股市   事件   报告   财经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