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大开设“刺绣课” 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6月6日,华东交通大学中文系开设的一堂刺绣课火了。白鹃梅、栀子花、向日葵......在穿针引线中,学生们感受着女红这项传统文化的魅力。

该学院教师介绍,“在中文系开设传统技艺这门课,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文专业的同学不仅要掌握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语言和文字,还要尽可能的掌握一些传统技能”。

华东交大开设“刺绣课” 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主流媒体助力传播,公众聚焦针尖上的手工艺

新浪舆情通大数据平台统计显示,截至6月8日14时,事件在全网引发四千多条相关信息,其中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半月谈等主流媒体纷纷参与,助力事件在全网传播扩散。微博相关话题#华东交大中文系开刺绣课# #大学中文系开传统技艺课# 也引发了上千万次阅读,不少网友透过话题勾起了对中国女红久违的回忆,窥探到传统技艺中的乐趣,并唤起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心。

华东交大开设“刺绣课” 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不少网友表示“想体验”这门课程;部分网友则提议,“可以考虑把非物质文化技能都纳入高校开课,很多古老技艺都要失传了”;还有网友惊讶于不少男同学同样在认真学习刺绣,“看到男同学手捏绣花针很熟练,学生们都很喜欢这门课程”......

根据新浪舆情通大数据平台的统计,事件在微博平台传播过程中,女性传播者占比58.43%,男性传播者占比41.57%;尽管综合来看女性用户对事件关注度更高,但男女用户比例仅差8.43%就可以达到持平,说明大量男性用户在看待该事件时不仅仅是旁观者姿态,他们同样对“大学开设刺绣课”或“传统技艺的传承”抱有浓厚兴趣,并自发参与话题传播与讨论。

华东交大开设“刺绣课” 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女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早已不是女性的专属,这类传统技艺走进高校课堂,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性别偏见,让男性也可以去自由的学习。

传统文化课程走进高校,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在不少人看来,诸如刺绣类的传统技艺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高校选择开设这门课程,无疑是为这项传统文化的传承打开了一扇窗口。

去年4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就开设了一门《中国刺绣与汉绣文化》的选修课,其中,男生的选课率占总数的40%以上。新浪舆情通大数据平台统计显示,“针法”“绣花针”都是出现频次比较高的关键词,彼时就已经有不少网友对刺绣的“技艺”“内涵”产生兴趣。

华东交大开设“刺绣课” 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2017年,同样在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一堂题为“浅谈民间剪纸——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特色剪纸艺术课,让学生兴致盎然。

华东交大开设“刺绣课” 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传统文化课程在高校里的普及,折射出的是传统文化不断得到重视,以及文化传承的深入人心。

红网 在《高校开女工课,为传统文化打开一扇窗口》一文中表示,小学和中学阶段接触到传统文化或许能够为学生们唤醒传统文化的萌芽,但大学阶段有更好的条件去学习和传承。大学生是脱离了应试教育框架和压力的群体,有更多的时间去探寻自己的兴趣所在,倘若这门课正好让一些人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或许能为女红的传承找到新动力,其他传统文化亦然,所以这样的课程,不如多开一些。

将优秀的传统文化适度纳入高校教育课程体系,将传统民俗艺术、技艺与本科教学相结合,也不失为一种文化传承模式的创新。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承氛围,方能促使传统技艺在大学校园里焕发出新活力。

数据说明:本文由新浪舆情通撰写制作,数据来源于新浪舆情通、微热点、铀媒等蜜度信息旗下大数据产品,部分引用外部公开数据与资料。欢迎引用及转载,请注明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刺绣   技艺   舆情   传统   绣花针   女红   交大   传统文化   中国   新浪   活力   高校   课程   事件   网友   数据   文化   时尚   华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