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首创“家暴查询”制度,网民建议“全国推广”

近日,浙江义乌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建立涉家庭暴力人员婚姻登记可查询制度的意见(试行)》,将根据家庭暴力的程度,对发生家庭暴力达到一定程度的人员在婚姻登记领域进行注册,婚恋对象可查阅对方是否有家庭暴力的记录,对是否进入一段婚姻提供参考,以达到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行为的目的。

结婚登记前,可以查询对方是否有过家暴行为,这样的制度让无数网民眼前一亮。微博话题#义乌涉家庭暴力人员婚姻登记可查询# 登上热搜榜,截至24日15时,话题讨论量已经达到1.7万

“家暴”话题长期活跃于公众视野,“反家暴”成基本诉求

家庭暴力这一行为仍长期并普遍存在于社会中,不但给家庭造成伤害,也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近年来愈发成为社会高度重视的公共议题。

根据新浪舆情通大数据平台统计显示,近3个月来,与“家庭暴力”有关的全网信息达497.8万条。庞大的信息量背后,是无数网民对“家庭暴力”现实问题的探究。

义乌首创“家暴查询”制度,网民建议“全国推广”

​而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所公开的裁判文书显示,以“家庭暴力”作为关键词进行全文检索,共筛选出37198篇判决文书,因为“家庭暴力”走向诉讼离婚的家庭不在少数。

尽管一部分人选择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但因为婚姻家庭关系的隐蔽性、受传统“家丑不外扬”“家暴是家务事”等思想的影响,存在家暴行径的社会悲剧还无法完全窥探。

诚然,家庭暴力是家庭情境下的一道写实残影,但投射到社会大环境中,网民反抗意识愈发崛起,制止这一施暴行为的呼声从不间断。

新浪舆情通对近三个月“反家暴”全网相关信息进行统计,16.6万的声量规模远不如“家暴”带给网民的撼动更大。

从全网声量的地域分布上来看,广东、北京、上海三地网民对“反家暴”的讨论度最高;一定程度上,经济发展水平、网民受教育程度、男女平权意识等因素影响着公众对“反家暴”的重视和实践。

除此之外,受“合肥李女士家暴案警方拒做伤情鉴定”事件影响,安徽网民打破沉默,对“反家暴”有了更新一轮的解读。

义乌首创“家暴查询”制度,网民建议“全国推广”

​面对家暴不再沉默,逐渐成为当前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共识。而要打破沉默,制度的完善和保障不可或缺,才会让被施暴者更有底气和勇气摆脱施暴者的毒手。

义乌首创“家暴人员可查询”制度,网民呼吁全国推广

社会对家庭暴力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家暴行为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当前义乌出台该项《意见》,不失为一种健全反家暴机制的有益尝试。

且根据义乌市妇女联合会党组成员、挂职副主席周丹瑛介绍,登记查询范围不仅仅限于夫妻之间,还包括家庭成员之间以及同居期间发生的家暴行为。建立该项制度是希望婚恋对象可以通过查询的方式,对是否进入一段婚姻提供一个参考,也达到预防警示、减少家暴的目的。

《意见》出台后,从媒体到网民,赞誉不断。在事件传播过程中,中国妇女报、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环球网等新闻媒体利用媒介话语权对事件给予强调,并提出补齐反家暴配套机制的意见。

义乌首创“家暴查询”制度,网民建议“全国推广”

​如人民日报-人民微评表示,浙江#义乌涉家庭暴力人员婚姻登记可查询#制度,值得叫好。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的差别,实行可查询制度,对有家暴史的人退避三舍,可自我保护,可减少悲剧。

在推进中完善,在完善中推广,不再让家暴者的拳头伤及无辜,更不能容忍家暴者频频得手。

楚天都市报在评论文章中指出,“仍然会有许多家暴行为,由于受害人未报警、报警后撤诉、情节轻微等原因未被处罚,从而也没有纳入记录范围。要推动查询制度进一步完善,就必须提供更多的记录支持。”

红星新闻发文称,对家庭暴力的治理是系统工程,需要惩罚,帮助以及服务三者的结合。其中,服务不仅仅包括对受害者的服务,还包括对施暴者的服务,包括强制教育,强制矫治,白丝带心理咨询等服务......除了服务外,还应当设立前科消除制度,即一定时间内若没有再出现暴力行为则可以消除其记录。

义乌首创“家暴查询”制度,网民建议“全国推广”

​尽管媒体方面存在着诸多考量,但网民的态度和思维则相对积极乐观。根据新浪舆情通大数据平台统计显示,微博网民在参与该话题传播时,“good”“赞”的表情符号出现频次最高,不少网民表现出了支持态度;“鼓掌”“加油”“心”“作揖”“中国赞”等表情,同样也是网民评价该制度时的积极态度的呈现。

义乌首创“家暴查询”制度,网民建议“全国推广”

​“家庭暴力”引发社会普遍共鸣的同时,预防和制止家暴行为逐渐上升到社会共同责任层面,不少网友表示希望该举措在全国推广,保护更多受害者的权益。

@广州日报 发起的相关投票中,“支持”声音占当前全部票数的98.86%,网民在表示认可的同时,还希望该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实践。

义乌首创“家暴查询”制度,网民建议“全国推广”

​意见的施行,将在“预防家暴”上赋予重要意义。一方面,它能满足婚恋男女对对方是否存在家暴行为的知情权,另一方面还会加重个人实施家暴后需要承担的后果。

健康文明的家庭关系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反家暴”仍是需要正视和重视的社会问题。而“反家暴”不能只靠舆论撑腰,相关制度的完善和严格执行,对打击施暴者的嚣张气焰、及时有效遏止家庭暴力来说至关重要。

数据说明:本文由新浪舆情通撰写制作,数据来源于新浪舆情通、微热点、铀媒等蜜度信息旗下大数据产品,部分引用外部公开数据与资料。欢迎引用及转载,请注明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义乌   网民   舆情   制度   家庭暴力   暴行   婚恋   新浪   婚姻登记   话题   意见   人员   建议   家庭   社会   数据   时尚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