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在小区差点“走丢”,让我彻底意识到这件事真的没做好

瓜妈说:


昨天收到两个妈妈的留言让我特别感动,一位妈妈说特地收藏了我们的 一些干货文,想打印下来随时翻翻;


儿子在小区差点“走丢”,让我彻底意识到这件事真的没做好


另一位妈妈说虽然有时对于文章会倦怠,但没有真的离开。


儿子在小区差点“走丢”,让我彻底意识到这件事真的没做好


谢谢你们发来鼓励的信息,我知道你们在看,有时是默默地收藏,这就够了,我们只写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相信吸引到的妈妈也都是志同道合。我今天又来跟大家分享干货文了


前几天有个妈妈和我说,最近被幼儿园中班的儿子,几起“路痴”行为弄得哭笑不得。原来,儿子的好朋友和她们住同一个小区,隔了不到十来栋的距离,娃奶奶和她都带孩子去玩过。前几天,她家来了一些老家的土特产,她就想着和娃一起给他的好朋友送点。


出门的时候,她想考验下娃的记性,说:“宝宝,今天你带路,妈妈跟在你后面,一起去阳阳家(儿子好朋友)好吗?”。娃信心满满地说,“我去过很多次阳阳家,我认识路!”。


但没想到的是,5分钟能到的路程,儿子绕来绕去,用了差不多快15分钟的时间。


儿子在小区差点“走丢”,让我彻底意识到这件事真的没做好

朋友给我画的示例图,蓝色部分是娃走的路线


朋友有点纳闷,自己平时带娃去取过快递,娃当时还说,“妈妈,阳阳家就在前面一点哦”。为什么这次让他自己找阳阳家,却要绕个大圈呢?


其实在路上,她就听见娃嘴里“念念有词”:“妈妈,我知道路,会经过奶奶经常带我去玩的游乐中心,然后一直走一直走,走到底,就到阳阳家了。”


儿子在小区差点“走丢”,让我彻底意识到这件事真的没做好


原来,两家奶奶经常带娃一起去小区游乐中心玩,玩完后,有时奶奶会带娃,沿着那条笔直的路再去阳阳家继续玩。所以娃眼中记住的参照物是:游乐中心+笔直的路走到底。


虽然多费了一些时间,但最后娃也算是找到了目的地,朋友还是夸奖了娃:“宝宝真厉害。”但心里却在想,宝宝的空间感不行啊,对经常走的路线,他能记住,但是遇到这种有好几条路线的时候,他就有点懵了,万一哪天迷路了就麻烦了。

儿子在小区差点“走丢”,让我彻底意识到这件事真的没做好



“空间智能”强的娃

在这些领域有很大优势


上面妈妈说的这种情况其实不用特别担心,一般来说,娃在3岁左右,就能“认路”了,他们可以从离家不远的地方,顺利走到家门口。而娃要在脑海中建立一个地图,对好几条路有整体的把握,找到捷径的路,却需要5、6岁甚至是更大,才能做到,这涉及到娃“空间智能”的发展。


我们听得多的可能是“空间感”,对“空间智能 ”比较陌生,其实它指的是,人对周围的视觉空间的感知能力,对色彩、线条、形状、空间关系的敏感度,能在大脑中虚空架构一个外部世界的模型,并加以操作的能力。


之前看《最强大脑》节目,他们把空间思维能力作为快速区分“普通人”、“学霸”和“天才”的一条重要考察标准。


儿子在小区差点“走丢”,让我彻底意识到这件事真的没做好


从小学到高中,空间力在整个学习任务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有研究表明,“空间智能”是发展其他智能的先决条件,对孩子在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数学的学习上(也就是STEM)起到极大的作用。甚至之后的公务员考试、500强公司的面试中,空间思维能力也属于必考内容。


“空间智能”强的人,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中找对路径,并且空间中的各个物体建立联系。简单来说,就是能用“脑海里的眼睛”去“看见”物体的形状并分析它们,最后产生思维图像,看到图像的延伸。


儿子在小区差点“走丢”,让我彻底意识到这件事真的没做好


其实我们身边就能遇到一些“空间智能”强的人,他们能够合理安置空间内的物品;方向感很强,能轻松地从地图上的一点走到另一点;很会构图、拍照;能准确地将车倒进车库等等。


儿子在小区差点“走丢”,让我彻底意识到这件事真的没做好


不仅生活中需要“空间智能”,从事科学、数学、艺术等工作,空间智能更是不可或缺!建筑师、工程师、医生、飞行员、摄影家、画家、设计师、物理学家等,都需要很强的“空间力”。


建筑师和工程师能够自如地构思楼房的设计;


儿子在小区差点“走丢”,让我彻底意识到这件事真的没做好


化学家能够想象出分子中原子的三维排列方式;


儿子在小区差点“走丢”,让我彻底意识到这件事真的没做好


外科医生能轻松辨认人体的各个部位;


儿子在小区差点“走丢”,让我彻底意识到这件事真的没做好


无论是服装还是家居,设计师的色彩和空间设计都充满了美感;


儿子在小区差点“走丢”,让我彻底意识到这件事真的没做好


画家米开朗基罗甚至能在一块原石中看到他未来的雕塑……


儿子在小区差点“走丢”,让我彻底意识到这件事真的没做好


这些都得益于他们强大的“空间智能”。美国认知心理学家Nora S. Newcombe指出,早期孩子的空间智能的发展,能够预测他们在数学上的表现。那些善于将空间关系形象化的孩子,在小学的算术上表现更优异,在中学的科学课上成绩更好。


儿子在小区差点“走丢”,让我彻底意识到这件事真的没做好


“空间智能”不足

影响娃学习、生活,方方面面


“空间智能”强的娃在很多方面有优势,而“空间智能”弱的娃,在学习、生活中都会受到一些影响。


就像之前有妈妈问我,孩子为什么总是左右不分啊,穿鞋子的时候,左脚穿右脚的鞋子,右脚穿左脚的鞋子,走路摇摇晃晃的,自己还全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哪怕纠正过他好几次,可下次孩子还是会弄错。


儿子在小区差点“走丢”,让我彻底意识到这件事真的没做好


还有妈妈说,发现孩子写字总是“反着写”!一笔一画、一撇一捺到了娃手里,顺序都掉了个,孩子写出来的字就像是镜子里照出来的一样,别别扭扭的,好奇怪。


儿子在小区差点“走丢”,让我彻底意识到这件事真的没做好


还有,宝宝不会把玩具“物归原位”;方向感不好,刚离开家门几米远就懵了;看书的时候跳行、串行、漏看……等等。


儿子在小区差点“走丢”,让我彻底意识到这件事真的没做好


这些并不一定是妈妈说的,“我家娃怎么这么粗心,这么迷糊呢!”,很可能只是因为孩子的“视觉空间智能”不足造成的(空间智能的发育主要靠视觉刺激,所以有时候也把它叫做“视觉空间智能”)。


不管是“写反字”、走错路、穿错鞋,孩子只是在表现他们眼中看到的图案呈现在他们大脑中的样子。但是因为“空间智能”发育不足,导致他们存在一些“视觉空间的失调”,所以他们表现出的样子,与实际的样子就会有所出入。就像是射箭,明明已经瞄准了靶心,但是手一抖,箭就偏离了。


儿子在小区差点“走丢”,让我彻底意识到这件事真的没做好


妈妈不用特别担心,对于孩子来说,存在“视觉空间失调”,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哪怕我们大人,有时候也会出现漏字、错字呢,更何况孩子,他们本身在视觉传达表现力上就稍微弱一点,我们平时多观察、早发现,并且找机会多锻炼孩子的这项能力,之后娃在学习、生活上就不会产生什么大问题了。


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

就能帮助宝宝发展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和先天遗传有关,但同时后天也是可以培养的。空间智能的发育主要靠视觉刺激,而视觉信息由大脑中的枕叶负责处理,0-6岁之间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0-6岁也是发展宝宝空间智能的好时期,无论男孩女孩,都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提高空间智能。


瓜瓜的空间智能发展算是不错的,2岁多的时候,他就能带着我从家附近的超市,一路走回家。现在瓜瓜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了,好几次带他出去玩,回来在停车场里,都是他帮我找到了车。


儿子在小区差点“走丢”,让我彻底意识到这件事真的没做好


在瓜瓜很小的时候,带他出去遛弯,我就会开始注意培养他的“认路”能力。


——“瓜瓜,我们停一下。你看,现在我们站在这个路口,前面分成了几条路?”


——“3条。”


——“太厉害了。左边这条你知道是去哪里的吗?右边这条呢?”我会加上手势,让娃理解左、右。


——“这条路是去超市的,这条是去公园的,奶奶经常带我走这条路去公园玩。”


儿子在小区差点“走丢”,让我彻底意识到这件事真的没做好


一路上我还会让瓜瓜留意一些建筑物,标志物,比如“瓜瓜你看,这个地方有个蛋糕店哦。这里有个喷泉水池,往旁边的小路走一会儿,就能看见了我们的家了。”


对于我们大人来说,在熟悉的地方,认路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但对于孩子来说,哪怕只是小区一块不算特别大的地方,在他们的脑海中,各条路加在一起,就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


儿子在小区差点“走丢”,让我彻底意识到这件事真的没做好


瓜瓜有时候也会搞不清,有次他问我,“妈妈,上次你带我来取快递是走那边的路,今天为什么又走这里了?”


回到家,我拿出图纸,按照之前和瓜瓜说过的沿路的标志物,给瓜瓜画起了地图,“瓜瓜,你看,有这么多不同的路线都可以到达快递点,它们之间的联系是这样的……”,从而帮瓜瓜在脑海里构建出图像。

儿子在小区差点“走丢”,让我彻底意识到这件事真的没做好

瓜瓜看完恍然大悟,下次出门的时候,这个小地图就装在他脑海里了,不用我说,他自己走到一个路口,就会说:这条路可以去哪里, 那条路可以去哪里。


我也经常让他画一画家里附近的地图。从家的位置开始,到小区所在位置,然后扩散到小区附近,再到学校……由小到大,“扩充”孩子脑海里的地图板块。


儿子在小区差点“走丢”,让我彻底意识到这件事真的没做好


除了上面说的教娃“认路”、“画地图”,玩拼图、乐高、积木,让娃自己收拾玩具,把玩具“送回家”,这些简单的小习惯,都有助于发展娃的“空间智能”。


儿子在小区差点“走丢”,让我彻底意识到这件事真的没做好


瓜妈最后说:


宝宝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宝宝的很多能力都能在游戏中得到培养的。


低幼的宝宝,爸妈们可以让孩子玩简单的迷宫游戏,迷宫游戏是培养孩子空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儿子在小区差点“走丢”,让我彻底意识到这件事真的没做好


2岁+的宝宝就可以给他们玩一些搭建游戏了。宝宝对着图形进行搭建,是一种从具象到抽象过程的思维过程,在搭建的游戏过程中,需要宝宝对线条、形状、颜色、大小、方位有一个认识,而这些都是有利于宝宝“空间智能”的发展的。


儿子在小区差点“走丢”,让我彻底意识到这件事真的没做好


最后,妈妈们也来说说,家里的娃方向感好吗?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别忘了点个“赞”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儿子   小区   好朋友   方向感   奶奶   路线   视觉   能力   妈妈   宝宝   孩子   地图   智能   时尚   游戏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