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以白为美,西方却以黑为美?

“以白为美”古来有之,在历史中显得更富贵、健康和性感,无论男女,白皙肌肤不仅仅是美,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农业社会中,百姓劳动者在风吹烈日晒下劳作奔波,肌肤自然比较黝黑;而富贵及官宦人家养尊处优者足不出户,故皮肤白而细嫩滋润,肤白则成为家境殷实和有地位的象征,一直沿袭到今天。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看,白皙肌肤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形成了密切关系:白色肌肤显得更富贵。

为什么中国以白为美,西方却以黑为美?

肤如凝脂代表魏国夫人庄姜成为衡量中国美女的标准之一

肤如凝脂成了衡量中国美女的一个标准,“白面书生”也成为男性美的勾勒。

中国追求美白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

为什么中国以白为美,西方却以黑为美?

山西发现距今2700多年春秋早期化妆品盒内检出美白类化妆品残留物 图源:中新网

为什么中国以白为美,西方却以黑为美?

先秦时期:古代女性以淘洗稷粱的水除垢美白,专称为“潘”或“潘汁”,淘洗稷粱的水其实就是今天所说的“淘米水”,这种水古人又称为“淅米水”。富人的“潘”由精米制成,含有淀粉、维生素、蛋白质等物质,古人认为用它洗脸能起到一定的养颜功效。

为什么中国以白为美,西方却以黑为美?

陕西春秋时期遗址男性贵族墓出土的微型铜罐美白化妆品

东周时期:东周先民就已经制作并使用以油脂为基质混合了一水碳酸钙颗粒,美白化妆品。类微型铜容器是贵族彰显其身份的一种表现,表明贵族阶层使用化妆品,也是贵族阶层内部文化认同的表现。

为什么中国以白为美,西方却以黑为美?

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米粉敷面。美白功能“香粉”是用新米磨浆,日下曝晒,发酵沉淀,研磨成粉,添加入香料而成。

为什么中国以白为美,西方却以黑为美?

巢湖汉墓出土西汉柿蒂纹玉盒,盒内还残留有白色粉状物

汉朝时期:铅粉开始盛行,为了肌肤冰雪莹“洗尽铅华”。铅粉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铅,有固体及糊状,固体加工为瓦形和银锭形,称“瓦粉”和“定(锭)粉”;糊状俗称“胡粉”。铅粉色极白,且有光泽,包含了铅、锡、铝、锌等多种化学元素,吸干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状。铅、汞的化合物能促进黑色素细胞的凋亡,对皮肤有漂白作用,但长期大剂量使用,会造成中毒,皮肤反而会粗糙、黑化,严重甚至会致死。古人并非完全不知其毒性,但通过铅汞美白见效很快,不少女性挡不住诱惑,铅粉盛行一时,取代附着性不强的米粉。时至今日,仍然有非法化妆品作坊添加含铅化合物标榜快速美白。

为什么中国以白为美,西方却以黑为美?

魏晋南北朝:美白多是通过内调,除了将白芷来熬水喝,也开始大量使用花卉来美容。

为什么中国以白为美,西方却以黑为美?

神仙玉女粉

为什么中国以白为美,西方却以黑为美?

隋唐时期:流传“神仙玉女粉”,益母草加入佐料,经过晒、揉、烤、研等步骤制成,现代的解说就是益母草做的面膜粉。还有类似于睡眠面膜的“常敷面脂”,主要是用细辛、葳蕤、黄芪、白附子、山药、辛夷、川芎、白芷、瓜蒌、木蓝皮,加猪油炼成的,可以光洁皮肤、祛皱保湿。

为什么中国以白为美,西方却以黑为美?

宋 苏汉臣《靓妆仕女图》局部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为什么中国以白为美,西方却以黑为美?

五代至北宋早期 影青釉刻花粉盒

为什么中国以白为美,西方却以黑为美?

五代、宋朝:花露水提炼技术由中东地区传入中原。人们通过蒸馏法将花朵蒸汽成水,积而为香,入食、入药,达到养颜之功。

为什么中国以白为美,西方却以黑为美?

八白散

为什么中国以白为美,西方却以黑为美?

清代粉彩人物粉盒

为什么中国以白为美,西方却以黑为美?

清朝时期:除了珍珠粉,还有“八白散”,把白丁香、白僵蚕、白牵牛、白蒺藜、白及、白芷,白附子、白茯苓,这八种材料蛋清调好涂脸,据说有淡斑美白祛痘的功效。太平车,也就是面部按摩神器,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

为什么中国以白为美,西方却以黑为美?

现代女性肌肤美白的面部特写

为什么中国以白为美,西方却以黑为美?

现代的美白成分科技

从文明可以记录开始,“一白遮百丑”已演变成为数千年中国的审美体系,美白来到了颜值时代的今天,从洁白无暇到透亮皙白,“白富美”更是成了时尚的追求。以颜值为王的95后、00后对“白”更有一种执念,各种美白成分、防晒、抗氧化、抗糖化等美白现代科技,快要让现代人白成一道光。

“以白为美”,东西有之,传统上说,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人也都曾“以白为美”。古罗马人喜欢把面粉、蜂蜜、蛋清和柠檬汁和成白糊,涂抹在脸上,以达到美白效果。直到19世纪后半叶的维多利亚时代,在英国人的审美中,古铜色和黝黑色依然是干粗活的下人的肤色,上流社会的淑女绅士对之不屑一顾。

直到二战以后,欧美经济快速发展,许多人有闲钱和闲暇去锻炼,去海滨晒太阳,晒成古铜色的肤色,审美习惯渐渐发生变化,纯白开始让位。正是这样潜移默化的规则,让小麦色的肌肤和健美的身材,成为贫富阶级的一种隐形象征。

另一方面,近代西方不同肤色的人群发起的权利运动和反歧视运动,令欧美社会不得不改变自己的传统价值观,包容不同文化和不同的审美取向。

在欧美国家,如今人们就普遍崇尚古铜色皮肤。因为在他们看来,把皮肤晒得黑黑的,除了标志富有,还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东周   铅粉   富贵   附子   益母草   白芷   古铜色   固体   肤色   中国   面部   肌肤   贵族   时期   皮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