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分享|“读书日”时说读书

作者:王向坤

4月23日这天是“读书日”,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包含着对于作者、作品、知识产权的尊重与保护,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属于一个世界性的专门日子。

读书是每个人的事儿,也是全人类的事儿。猛一想,是个很大的话题,似乎不知从何说起。

但是呢,读书又是个具体的事儿,站在有限的角度,还是可以说一说的。

除去上学读书之外,读书是一个很个人的事儿。每个人怎么读书,无关乎其他人,别人不太上心,也不太愿意知道。不过,这并不影响一些统计数据的公布与出台。

读书作为文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不时的要拿出来说一说。怎么说?统计数据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统计什么呢?如今人们见得比较多的就是人均读书多少本。如果人们不做思考,看一看也就过去了。如果稍作思考,这个数据又是什么意思呢?特别是,随着统计数据一起说的就是对比数据,这个更重要,对比数据才是一些人进行统计之后的重要目的,它很容易就能让人看出差距,作者的意图可能就在于此。

如果你稍加留心,这样的统计数据里面,作为国人的读书记录是不太好看的,很明显就是我们的书读得太少。随着网络、媒体的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便利,随之而来的就是我们也越来越在意我们与世界之间的差距。于是,各种对比数据就多了起来,这是好事情,它让我们很清楚的看到优势和不足,以此自我鞭策和鼓励,更容易激发奋进的动力。

但是,数据多了,就不容易分辨这到底是怎么来的,有时细究之下就不免存疑,我们还继续说读书这件事儿。

人均怎么算?那肯定要知道总体多少本,这又怎么算?也许人家有个标准,但对于公之于老百姓面前的数字,人们的解读可能就会五花八门。

按人们的常识,习惯于分年龄段,婴幼儿就免了吧,我们从进入幼儿园开始算,一直到大学毕业,3+6+3+3+4=19,在这19年的时间段中,国人的读书应当是靠前的,我们应当有这个自信。可能有的人会挑刺,说我们课本读的多,练习题做得多,就是应试教育好,但是其他方面差一些。这就跳到了素质教育上面,我们本无意于比较什么,但是有的人看这方面不行,就转到别的方面,总之找毛病。我们这里不讨论这个,我们说课本也是书,读课本是最基础的读书,这方面你不行,就是说我们不行的他不行。

那好,这就剩下工作的群体,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包含着所有进入到工作年龄段的人,读书的状况较为复杂。这个群体怎么统计呢?似乎可以从与工作有关的各类专业图书的出版与销量来计算,这样的数据不易得,老百姓不太容易知道。

如果这样,实际就落入了狭义的读书范畴,意思就是非得是掂在手里的一部部书才是书,才是读书,而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文化的消费与经济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很好理解。我们也不时地看到或听到人们把收入的多少多少用到买书身上,这就涉及到钱。一说到钱,我们的底气就弱一些,毕竟积累时间不长,而花费很多,钱要用到重要的地方。我们这里要强调一下,这些重要的花费里面就包含着子女教育,也就是读书的费用。除此之外,能用于自己读书的支出估计要压缩压缩再压缩,一年当中,或零星的买书或不买,这是实际状况。但是,也不排除少部分人对于读书支出的看重。

我们的业务能力如何提高呢?单位的培训,同事之间的经验传递,还有就是互联网知识,等等。也就是说,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拓宽了,读书变成了广义的事情。工作的阶段,读书、知识要服务于动手、实践能力等最终的执行力,人们要靠这个吃饭,不再注重形式的东西,而看重实质的内容。

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一个思考的过程,有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后者更为重要。也因此,“砥砺”、“践行”等励志词语成为很多人、组织的座右铭,甚至演化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其实很容易落入实用主义的范畴,对于未来还是缺乏储备,我们的差距可能就在这儿。我们的能力足够我们应付眼前、周围的事情,对于稍远些、跨界的事情则明显不足。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就够了,大家都带着那么多危机感,也很累。

可是,世界在变化,不确定性在增强,很多因素会在局部呈现,导致一部分人心里或实际会面临着各种改变,有时会出现迷茫、无所适从。

读书的作用就在这里,它还是不拘泥于形式,却更在意于未来。因此,我们也不必在意于各种统计数据,多思考思考现在及未来的可能,为此,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准备。这时,我们就会自觉或不自觉的走向读书之路,这是不二选择,或者说是不二法门。

为改变一种状态,为保持一种状态,还是舒适于一种状态,主动或被动,自觉或不自觉,读书作为个人选择,出发点多种多样。

所以,读书作为思想、精神、实践的统一,也就是“知行合一”,一点点,一步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推动文明的进步。


文化分享|“读书日”时说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年龄段   统计数据   课本   事儿   群体   差距   自觉   在意   事情   状态   过程   未来   美食   作者   数据   文化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