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新观察——监管与地下管线安全

作者:王向坤

一、挖掘机观察

挖掘机,我们都知道,那属于大型的施工机械,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的施工现场,执行土石方等物料的挖掘,节省人力的同时,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成为各类需要开挖工程的必须设备。

挖掘机的重要程度从“挖掘机指数”中可见一斑。“挖掘机指数”,很多人有所耳闻,我们略作重复。“挖掘机指数”,是指借助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将一台台机械通过机载控制器、传感器和无线通讯模块,与一个庞大的网络连接,每挥动一铲、行动一步,都形成数据痕迹。大数据精准描绘出基础建设开工率等情况,成为观察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变化的风向标,素有“经济活动温度计”之称。

2020年6月9日的《人民日报》刊文《5月挖掘机销量同比增68% 工程机械高产满产 助推建设提速提质(新数据 新看点)》:3月以来,我国挖掘机销售保持良好势头,在3月、4月分别创下当月销量历史新高。中国工程机械协会6月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传统旺季尾部的5月,挖掘机销售依然保持较好势头,销量达3.17万台,同比增速达68%,主要品牌厂商的热门机型“一上线就被预定,一下线就被运走”。

挖掘机新观察——监管与地下管线安全


文章分析指出,“68%”意味着各地现有工程项目复工不断提速,意味着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各地投资新项目纷纷落地,还意味着工程机械行业高产满产,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夯实基础。”

高增长的挖掘机销量,汇入基建工程施工的洪流,所形成的“挖掘机指数”成为经济升温、回暖的有力印证。

二、地下管线事故观察

挖掘机干什么?前面已经提到,是用来进行土石方等物料的挖掘。在推动具体工程进展以及整体体现经济活力的同时,我们把视线转移到地下空间,转移到地下空间的地下管线。

市政道路下面是城市地下管线集中敷设的地方,挖掘,特别是市政道路挖掘,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与地下管线事故之间的关系。管线挖掘事故不时的出现在新闻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根据“管线事故”平台的数据统计,2020年5月份,在收集到的收集国内地下管线相关事故中,地下管线破坏事故占比69.32%,由此造成的管线泄漏事故类数量最多,占事故类型总数的48.86%,其中给水管线发生的事故最多,占管线破坏事故总数的44.26%,导致管线破坏事故的原因中,人为破坏占比31.15%,事故中发生在城市道路范围内的占比75%。

挖掘机新观察——监管与地下管线安全


挖掘机新观察——监管与地下管线安全

由此我们不难看到,位于城市道路的地下管线人为破坏事故占比很高。在挖掘现场,常可见挖掘机械,道路挖掘与管线挖掘事故存在必然联系,挖掘机与管线事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减少地下管线人为破坏事故的发生,保护管线安全运行,对道路挖掘,对挖掘机械,展开监管是必要的。

三、挖掘机监管观察

对挖掘机的监管首先就是“挖掘机指数”。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它来自于挖掘机更新换代的提升,在液压传动的基础上,电子技术促使挖掘机向高性能、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挖掘机在可靠耐用的同时,更加强调智能管控,集中表现为以下两点:

①、新一代电控系统,集智能、环保、安全于一体;可实现对发动机转速和液压泵输入功率的综合控制,同时兼具远程故障监测和自我诊断功能。

甚至,标配高原模式功能,利用GPS定位技术,可根据海拔高度调节主泵功率,防止发动机过载,实现电子节能控制。

②、完善云控制远程管理平台,提升包括远程故障诊断、主机工作参数远程设定、工作状态远程监控、GPS定位、防拆报警与远程遥控锁车、定期保养信息自动提示等功能。

目前,基于车辆(包括工程车)的管理方案已经成熟,原厂、第三方都能提供,它集成CAN总线、物联网、定位导航、云计算服务等技术,让现场及远程能够实时掌握车辆工况以及周边环境工况,为车辆运行、维护提供精确指导方案,这些构成了“挖掘机指数”的技术基础。

对挖掘机的另一个监管来自于生态环境保护。最近几年,国内城市相继划出了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域。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是指未达到《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GB20891-2014)中第三阶段要求的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例如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沥青摊铺机、叉车、非公路用卡车等。实际限制的就是排放标准超标的车辆,不用说,工程车辆,特别是大型挖掘机械,存在一定的排放等级低、排放超标的市场保有车辆,污染大,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环境监管成为了各地移动源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

四、挖掘机新观察

社会发展离不了对于城市的改造和建设,挖掘还将持续下去。虽然,我们知道,城市改造和建设、道路挖掘等是为了城市更加美好,但是,如何减少因为施工挖掘而导致的管线破坏事故,同样也是为了城市的安全和美好。因此,我们就需要思考挖掘和管线事故之间的关系,找到合适的方法,尽量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说到这里,我们还是会回到“监管”上面,不管是政策层面的,还是实践层面的,还是理论研究层面的,已经有不少的经验。我们这里提出一种设想,那就是利用现成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为挖掘机监管增加一个新的观察窗口,以此达到监管的目的。

大致的方案思路就是这样的,把“挖掘机指数”所包含的部分数据接入城市监管平台,这个平台监管的范围包括道路挖掘,同时,监管平台接入地下管线数据。利用地理信息和地理围栏技术,监管道路挖掘工作。

目前,支持这个方案的技术条件不是问题。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已整体成型,国内大中城市已基本建立了6米以上道路的地下管线数据库,数据覆盖正在向县镇、小区发展。而基础地理信息属于数字城市的产物,这个起步更早。

可以说,就差一个部门或机构,来具体承载、履行这个职责。它在已有地理数据、地下管线数据的基础上,录入挖掘机注册、登记信息,办理道路挖掘审批程序,要求挖掘机向平台传递数据,实现对于道路挖掘的监管。

挖掘机登记、注册是强制性的,重点是建立挖掘机与平台的连接,确保数据传递的有效性和实时性。挖掘机在申请开挖手续的同时,监管机构会向其提供地下管线资料,对挖掘提出具体要求,作为后续跟踪监察的依据。有了挖掘机的地理位置信息,就可以监管挖掘机的移动和位置,结合挖掘机的工作参数和周边地下管线等设施数据,判断其合法性和安全性。

所以说,我们不仅需要基于挖掘机自身管理的监管,也不仅需要基于大气污染保护的监管,还需要基于挖掘安全的监管。让“挖掘机指数”丰富起来,联动起来,为城市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挖掘机新观察——监管与地下管线安全


挖掘机新观察——监管与地下管线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挖掘机   管线   地下   销量   事故   车辆   道路   指数   美食   数据   机械   工程   城市   工作   平台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