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记忆 童年吃“插腿子席”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爱着生我养我的这方水土,我们农村红白喜事招待客人的酒席叫做:“三八席”。何谓三八席?先说“三”以凉菜、热菜、饭菜为次序上桌;分为茶席、酒席、饭席三类,“八”是八盘凉菜、八盘热菜、八盘饭菜以及一席八个座位。八和发谐音,寓意吉祥如意,三和八合一而有名。三八席俗称“流水席”,一边吃一边上菜。在我家乡,不管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家里过事都会在自家院子撑起布帐子,打起土炉子,请上乡间大厨掌勺,热热闹闹宴请亲朋,彰显村人的淳朴豪爽!

渭北记忆 童年吃“插腿子席”

三八席的方桌

渭北人把这叫“吃席”,吃席的桌子叫“方桌”,农村人家家都有这方桌,长条凳子,帮忙的人专门借桌子板凳,虽说颜色不一样,高低不一样,新旧不一样,但在农人心里,只要主家的事过好,招呼好前来的亲戚朋友是大事。小时候最开心的就是跟着大人去吃席,那叫一个期待呀!小时候去吃席,都是爷爷或者奶奶引着,拉着奶奶的衣角,跟在大人的屁股后面,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就开心死了。奶奶也换上平时只有出门才穿的“出门衣服”,朴实的农村人平时也难得参加大一点的活动,似乎对他们来说这就是最大的活动。

渭北记忆 童年吃“插腿子席”


来到吃席的地方,前来吃席的乡邻们很多已经站在门口,应该是“上一棚”(方言:一般是8桌到10桌一起开席吃)没有吃完。我们就在棚底下干巴巴等着,奶奶通常把我拉得紧紧的,瞅准我们要坐那一桌,就站在那桌子旁边,上一桌的人看着阵势,也埋头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奶奶一般都给上桌认识的乡党说:“一会就让我娃坐到你这啊!”那人满嘴的馍菜,说不出话,只顾猛点头。马上要吃完,奶奶把我使劲推一把,让我连推再挤,屁股就实实地坐下来,其他人也是瞅准目标坐好,这样的吃席叫“插腿子”席,能吃上席全靠抢,拼的是速度要快,眼力劲要准。小时候只记得吃个席就跟打仗似的。

渭北记忆 童年吃“插腿子席”

红烧蒸碗肉看起来很有食欲

虽说这番举动有点蛮横,但是真正八人坐上桌时候,上座(面朝门的位子)的那两个位子,一般没有人去抢,那两个位子只给老人,贵宾坐。奶奶自然是上座,每次吃席那两个位置都是让来让去的,显示村民良好的饭桌礼仪。


渭北记忆 童年吃“插腿子席”

蒸碗肉看着都香


每桌饭都有一个人帮忙,我们叫做“下饭的”。这个人很重要,除过收拾上桌子的碟子盘子,还要负责端茶倒水,人也要能说,会说,把前来吃席的人招呼好,下饭的人通常都是本村中年男性负责,性格要好,为人要实诚。因为下饭的旁边的桌子上打开的烟多的是,打开的酒也多。如果碰上那些偷奸耍滑的人,偷偷装到自己的mao shi(方言 就是口袋意思),因此下饭的人安排选择上,全在今天的主事人的眼劲。主事的对这人的人品,为人处世要非常了解,才能把这个事交给他。


渭北记忆 童年吃“插腿子席”

醪糟汤圆中间汤


人坐齐后,下饭的先上茶席,茶席都有:瓜子,糖果,糕点,干果,炸果子等等。下饭人给大家倒茶水,给男人们递烟,茶盘上来后,下饭伸出右手,做出请吃的动作,笑呵呵地催着:“大家都是自己人,赶紧吃,吃好”,坐席的人这才拿糖,拿果子开始吃。相互聊着家长里短,奶奶也能碰到自己的好姐妹,手拉得紧紧的,说着自己家的娃娃们的大事碎事。茶席吃个十来分钟,快结束的时候,下饭的一般都让老人娃娃们把茶盘的糖呀,瓜子 呀装到娃娃的口袋,下饭人抓上一大把糖果硬塞给坐席的娃娃,还不断说:“赶紧给你装到maoshi,把这剩下弄啥,都拿上回去吃。”说着还不断的笑笑。吃席人也没有刚来的拘束吃起来,聊起来。


渭北记忆 童年吃“插腿子席”

即将上桌的饭席菜


茶席就这些垫吧垫吧肚子,正式的酒席就上场了,酒席一般是凉菜先摆上桌:花生米,凉拌牛肉,凉拌猪耳朵,凉拌木耳,凉拌火腿肠.....一般是四荤四素。酒席上的菜讲究摆盘的精致,颜色要漂亮,我早已想拿起筷子要吃了,但是大家都静静地没有动筷子的意思。

渭北记忆 童年吃“插腿子席”

红烧肘子

我也只能干等,下饭人端起酒壶,先从上桌开始敬酒,挨个都会问一遍,没有人喝酒的话,正式的酒席就开吃了,空气里飘着烟味,酒味,饭菜味混杂在一起。

渭北记忆 童年吃“插腿子席”

肉丸汤

但是丝毫不减村人吃饭时豪爽,中间会有热菜不间断端上来,咕噜肉,烧肉盘子,甜米饭,鱿鱼汤,玉米羹,醪糟汤圆汤,酸辣肚丝汤,丸子汤,鱿鱼汤,红烧鱼,红烧鸡,红烧肘子........俗称“八热八凉”。上菜的盘子都是大盘子,吃到一半基本就吃不动了,我摸摸我浑圆的肚子,想赶紧下席耍去了。

渭北记忆 童年吃“插腿子席”

下饭人把每次吃不完的肉呀鸡腿 菜呀,都督促坐席妇女们装到自己的袋里,每次吃席时候,女人们都要拿上几个塑料袋,下饭的口里不断的说:“这菜都好着呢,赶紧装到你的袋子,回去能让家里娃吃。不拿的话,都倒到垃圾桶,这太可惜了。”淳朴的乡邻从来不会浪费一粒粮食,一把菜。他们都是农民,每天跟土地打交道,深知种地的不容易和辛苦。小时候受到他们的耳濡目染,节约不能浪费的生活习惯一直注入我的血液里。酒席的时间是最长的,也把今天的吃席推上了一个高潮。酒席期间,主家会顺时针绕着酒桌前来敬酒:“大家今天都吃好,喝好。”纯朴而简短的语言更增进了人与人之间情感。

渭北记忆 童年吃“插腿子席”

鱿鱼汤


最后就是饭席,看到肉辣子,凉拌豆芽,凉拌红萝卜,凉拌青辣子,红肉肥肉蒸碗 等等,就知道今天的席也接近尾声了,此时有冒着热气的白蒸馍端上来,每人还能夹上肉辣子,青辣子,再来两块蒸碗肉夹上馍,那就更舒坦了。出力的年轻人这样三四个馍不在话下。小时候我也喜欢吃席上的夹馍,甚至现在想来依旧是美味可口。女人们通常饭席上来的菜,先不吃,拿上几个馍夹上肉菜,给没来坐席的家人带着。但是也不能多带,不好意思的成分更多吧!

渭北记忆 童年吃“插腿子席”

红烧鱼

接近尾声的饭席,也能让人久久回味。快吃完的时候,下饭的依旧让大家把吃不完的蒸肉,菜都装到自己的袋子里。吃席的女人也不客气地带上,下桌的时候,每个妇女的手里,口袋里都鼓鼓囊囊的装上卷馍,肉菜。这才高高兴兴地回家去。稍微大一些,吃席时候我也会给弟弟妹妹卷上个肉夹馍,拿上席上的糖果瓜子。弟弟妹妹别提多高兴了,吃起来也格外的香。小时候吃啥都是香的,现在吃啥都是不香的。菜还是那样菜,只是我们已经长大,身上有了太多的责任和义务。

渭北记忆 童年吃“插腿子席”

玉米羹

“三八席”在我的老家依旧流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就剩下老年人种地带娃,农村的席也慢慢市场化,有专门承包酒席的团队,虽说上菜速度更快,但是吃起来已经不是小时的那个味道了,只因少了这份浓浓的乡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坐席   方桌   下饭   凉菜   辣子   酒席   鱿鱼   瓜子   红烧   盘子   奶奶   桌子   童年   小时候   娃娃   记忆   农村   美食   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