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人都馋这一口红汤,1986年开在江头,也是厦门老店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将我们困在江头这间沙茶面小店,年轻的老板,麻利的大姐,以及和我们一样饥肠辘辘的两位食客。


厦门人都馋这一口红汤,1986年开在江头,也是厦门老店

不大的店面摆着几张桌子,前厨整齐码放着各种配料,大肠血这些是岛内沙茶面店不常见的。“这个雨看来没那么早停咯。”老板看了一眼室外嘀咕了一句,低头继续忙碌着,他要把我们点的配料用清汤汆熟,这需要一点时间。闲来无事所以你也就闲聊起来。


厦门人都馋这一口红汤,1986年开在江头,也是厦门老店


厦门人都馋这一口红汤,1986年开在江头,也是厦门老店


“什么?这个店已经有三十多年历史了?”我们看着这个年轻的老板,不太相信。看得出我们的疑问,老板主动提到,其实他已经是这家店二代传人了,“他妈妈86年就在开沙茶面了,很有名气。(闽南语)”边上一位年长的客人附和道。听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看了下店名——丽达轩。


厦门人都馋这一口红汤,1986年开在江头,也是厦门老店


厦门人都馋这一口红汤,1986年开在江头,也是厦门老店

作为厦门人最喜欢的面食,也最能代表厦门的美食,和想象的传统名小吃不同,沙茶面并没有很悠久的历史,它的出现是和中国近代三大迁徙史的“下南洋”有关,由于厦门的地理位置,最早归来的华侨或商人将马来和印尼的沙嗲传入厦门,并且由厦门的小吃业经营者制成沙茶面。一直以来厦门并没有百年老店,资历最老的黄则和、吴再添都是上个世纪40、50年代的事儿,所以像丽达轩这样有三十多年的店,可以算是真正的老店了。


厦门人都馋这一口红汤,1986年开在江头,也是厦门老店

汤头是沙茶面的灵魂,这种由虾头、五香、咖喱、辣椒等多种材料与猪骨高汤熬成的汤头,浓醇且颗粒感十足,作为一名沙茶面控,在厦门吃过很多沙茶面,竟然没有一家的口味是完全一样的,更不要说厦门周边的漳州、泉州,有些花生酱多,有些辣椒多,有些更清淡些,等等,各不相同。

厦门人都馋这一口红汤,1986年开在江头,也是厦门老店

正闲谈着老板已经将沙茶面摆到我们面前,料给的很足,满满一大碗,面都被食材遮住了,稍微拨开上面的海鲜大虾,一股香气袭来,是的,熟悉的味道,这也是每次远行归来一定要来品这一口的原因,是家乡的味道。


厦门人都馋这一口红汤,1986年开在江头,也是厦门老店


厦门人都馋这一口红汤,1986年开在江头,也是厦门老店


沙茶面必须是现做的,所有的食材都讲究新鲜,一些比较坚实的食材需要提前处理成半成品,而每样食材的汆煮时间不同,都需要牢记于心,这些看起来简单的活,背后其实是两代人的经验与心血。最后将碱面、青菜与海鲜肉类等铺好,淋上沙茶面汤,送到客人面前才是一份最完美的沙茶面,老板笑称中午或晚上忙起来的时候,手都麻木得像机器人了。


厦门人都馋这一口红汤,1986年开在江头,也是厦门老店


厦门人都馋这一口红汤,1986年开在江头,也是厦门老店

聊到兴起,老板说要不要试试他们的拌面扁食,以及他自己调配的沙茶扁食。想来这场雨也停不下来,索性一试,其实呢,只要汤头好,下什么料都美味,只不过没想到扁食饱含沙茶酱汁竟如此脆嫩鲜香。拌面是干香的那种,也是厦门人常吃的“地道口味”。


厦门人都馋这一口红汤,1986年开在江头,也是厦门老店


厦门人都馋这一口红汤,1986年开在江头,也是厦门老店


厦门太需要这样的传承了,传统小吃还是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去投入。一场大雨和一碗沙茶面、一位年轻的面二代和一份传统手艺,这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沙茶面店。


厦门人都馋这一口红汤,1986年开在江头,也是厦门老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厦门人   汤头   厦门   马来   上个世纪   南洋   老店   扁食   口红   海鲜   辣椒   大雨   小吃   老板   传统   年轻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