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田埂

家乡的田埂

快八十岁的老腿,不敢再去爬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黄、华、泰玩了,多在小区院内打转,无数遍地重复楼宇间的水泥路,枯燥得毫无诗意。每每于此,就不由得想起宣化、姚畈家乡那充满诗意的田埂路和山边路,心想要是每天能在那些田埂和山边上走走,该是多么美好!

当然,这里说的田埂路和山边路,都是近六十年前我参军离家前的记忆了。记忆中那曾经的岁月,出门就是田埂路或山边路。我们到宣化店赶集、卖柴火,去姚畈看戏、走亲戚,都要走很多田埂路、山边路。家乡的条条田埂,或宽或窄,或曲或直,或高或低,如曲谱,似琴弦,像画线,将片片田园分割成块,拼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图,并昼夜不息地流淌着山泉田水,叮叮咚咚奏出悦耳的天籁。

少小之时,虽然常打赤脚走路,但是田埂路总是那样濡润护脚,走上去凉凉爽爽,也很习惯。

家乡的田埂

田畈里,四季变幻着景色,更替着农耕故事,走在田埂路上,如行画廊之中。春天,田里的麦苗一片葱翠,金黄的菜花招蜂引蝶,随后的春夏之交又是齐刷刷的麦穗。田埂边,长着青草、野菜、荠蒿,开着碰香的金银花。掐一把鲜嫩的荠蒿回去,蒸一锅米面蒿子馍,就是我们宣化、姚畈农家每年“三月三”的传统美食。弯下腰去,可在田埂边抽一把茅针,掐两根芽芽碰,摘几颗栽秧泡,然后向豌豆田伸出手,顺势摘下两个鲜嫩的豌豆荚扔进嘴里。

夏天到了,稻秧如绿毯一般,覆盖着片片农田,山风之中,稻浪起起伏伏,如波涛翻滚。掩匿在秧田中的白鹭,不时惊起,飞翔于绿田之间,天使般美丽。田坎下面,水秧鸡不时发出“好哇,好哇,轻轻逛,轻轻逛”的鸣唱,甚是动听……此时走在田埂上,轻风徐徐,稻禾清香,满眼动画,心旷神怡。入夜行走在田埂上,或在门前的田埂上乘凉,一面欣赏满天繁星和流萤飞出的弧线,一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那是何等的惬意!

夏去秋来,满田的稻秧经过分蘖、拔节、打泡、出穗、扬花、灌浆,谷刁稻穗成熟而低头,只有“提稗子”作业时遗漏的几棵野稗,仍然青青翠翠,高傲地挺立于稻中,呈现出一种“稻田艺术”。成熟后的谷刁稻穗,大幅度地向田埂倾伏,田埂上就不便走人。为了方便行人,也为了不让行人和牲畜碰落稻粒,农民就在离田埂一尺多远的田边插进一排带杈钩的棍桩子,将同田埂一样长的草要子钩挂在棍桩上,拉着稻杆谷穗向稻田内侧倾斜,这样就把田埂完全亮了出来。

金色稻田亲昵相拥的田埂,简直就是躬耕者的神道。它见证了春夏两季的劳作,又将看到割谷、哈朴子、抱朴子、捆草头、挑草头以及秋耕秋播等连串的辛劳。此时走在田埂上,欣赏着田中金灿灿的稻谷,估计着它的产量,不论这稻田是谁的,心里都会别有滋味:种田不容易呀!如果是牵着牛,会紧紧拉住牛鼻绳,防止它踩到田里的稻谷。如果是挑着担子,就将横压在肩的扁担顺直,不让担子碰落稻粒。如有放牛伢赶牛路过田埂,大人就会老远喊起小名:“狗毛,旺毛,柱子,把牛牵紧点,莫踩了谷哈!”尊天敬地,热爱土地,珍惜劳动,似乎是农家人的天性。

这时,稻谷的飘香,浸润着田埂,更浸醉了田埂上的行人。

家乡的田埂

即使到了冬天,走在宣化、姚畈的田埂上,看那精心耖整“打扮”过的田园,看那“草色遥看”般的一洼洼麦苗,看那笑谈着中耕施肥的男女,看那远山、近岭、白云与田园的映衬,会觉得眼前的土地蕴藏着无限生机,蕴含着农民的巨大热情与期冀。春节期间的田埂路上,还会看到零星的花生壳、瓜子皮之类,会让你想像到拜年走人家的孩子一路吃、一路欢跳的情形,会想到这田埂的精彩。

正月十五玩灯夜,六七十户、上百户的灯会里,不论是大户人家,还是独身生活的寡命条子,都至少要出一个灯笼。从这个湾玩到那个湾,长长的灯阵一条线地行进在田埂上,水田里倒映着灯影,十分壮观。据陈明先生著文介绍,钟情传统文化、爱玩会玩的姚畈人(例如郭效仪、刘晏平、黄绩久、姚维明等等老辈人),狮子、龙灯都按传统套路舞得艺高一筹,曾经能在田埂塘埂上玩“巨龙翻身”和“腾挪倒步”之类。田埂塘埂那通透开阔的环境,也利于人们观灯赏灯。那时,塘埂田埂便是山乡一景。

走着家乡的田埂路,看今人,思古人,农耕始终都是民之本。田亩数千载,田埂亦千年,一茬茬,一代代,田埂总是那么厚,田埂总是那么宽。田埂文章,从一个小小的侧面浓缩着农耕文明。例如,栽插稻秧前,犁田整田时有一道重要程序:“搭田埂”。就是用耙锄往田埂内侧搭上一层厚厚的田泥,并将田泥推抹光顺。其目的是加固田埂,减轻水浪对田埂的冲刷浸蚀,防止田水渗漏。大年三十,湾里的人见面了,都会问一句:“早上搭田埂没社?”这问的是,早上吃没吃糍粑。把“搭田埂”比作过年吃糍粑,可见宣化、姚畈种田人多么在意田埂。

秋收之后,犁“板田”办麦子、秧油菜、种豌豆,又有一道重要程序:“挖田埂”。要用扳锄把田埂内侧那层搭上去的泥土挖掉,还土于田,并要挖得平整光顺。如此一“搭”一“挖”,年年循环往复,世代更替,田埂从不变形,永远是那么宽,永远护佑着田土和庄稼。

“挖田埂”的同时,还要“砍田庵”(田坎),将田坎里生长了一年的枯草杂稞子砍净。这样,田埂上下,如卸旧妆,焕然一新,既迎秋播,亦待来年。

小小田埂,也彰显出家乡农民的农耕智慧和妙处。在这片古老的秦楚之地,有着多么深厚精彩的农耕文化、农耕文明!

家乡的田埂

宣化店、姚家畈家乡的田埂,就是一本种田书,就是一首农耕诗。如果时光倒流,能去家乡的田埂上散步或漫游,无疑会沉浸于诗情画意之中,只有妙处,没有枯燥,那会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可如今,依稀如梦,很难回去了——尽管对那里的山水田园、一草一木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在郑州、北京等地工作生活了50多年的我写下这篇文字,也不过是一记乡愁。看遍世上的千般美景,也还是心中的家乡美啊!


作者:赖国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田埂   山边   宣化   稻秧   田坎   家乡   糍粑   稻穗   都会   麦苗   农耕   稻谷   豌豆   稻田   田园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