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虫葫芦——三河刘

说到鸣虫葫芦,让很多朋友印象深刻的是电影《末代皇帝》中溥仪藏在大殿宝座下面的那把小葫芦,一开盖儿,还打里面钻出一只翡翠蝈蝈来。

鸣虫葫芦——三河刘

在早年间,供皇室赏玩用的鸣虫葫芦,都是由大内造办处负责制作的。这种由造办处制作的葫芦,后来被人们称作“官模子”,官模子制作鸣虫葫芦的历史可追溯到康、乾时期,其盛行于道、咸年间。

鸣虫葫芦——三河刘

官模子是供“御用”的,那民间百姓拿什么蓄养鸣虫呢?老佟今儿就来讲讲在鸣虫葫芦圈内名气极大的“三河刘”。

三河刘是河北三河县人,在王世襄先生所著的《说葫芦》一书中记过一笔,大致是说:“刘名显庭,咸丰时人”,这也是目前有关三河刘信息唯一的记载。

鸣虫葫芦——三河刘

三河刘制作的葫芦有什么特点呢?老佟归纳了五点:

特点一:三河刘对葫芦的选种培育是有规范的,为追求葫芦出音的共鸣效果,多选用质地疏松的糠胎,而弃用质地紧密的磁胎。

特点二:“丑”,三河刘的葫芦,外形粗糙,表皮常见丘疹状凸起,底脐大都不正。

特点三:三河刘的葫芦里子保留了干瓤子,以增加葫芦的厚度,这样一来提升了葫芦的坚固性,二是增强了葫芦的共鸣功能,出音更浑厚。

特点四:“三河刘不花,官模子不素”。三河刘只有素模,没有花模。

特点五:三河刘分矮桩和高桩两种,从时间上说,最初的三河刘都是矮桩,高桩的出现是为了配合鸣虫发音的变化而产生的。一则,鸣虫的品种多样,同一品种个体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二是,当时有人发明了鸣虫点药的技法,这样就推动了葫芦新品的产生。

鸣虫葫芦——三河刘

文章最后,老佟说说个人对三河刘的看法:首先,从三河刘的几个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其具有典型的民品特征,制作求实用,不求精细美观,与官模子制作的葫芦,无论从文化层次,还是制作工艺上都毫无可比性,更不会有官模子“御用品”自带的那份贵族气质;其次,老佟大胆推测,三河刘并非单指刘显庭亲手制作的葫芦,其很有可能是刘姓族人按照统一的模式范制出来的葫芦,也就是说,三河刘是一个族姓的品牌,而非个人品牌;最后,葫芦的自然生长会受到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虽说是范制品,但仍然无法做到质量上的标准化,与三河刘年代相近,形制相仿的葫芦会有很多,目前尚无有效手段对真伪进行分辨,藏友们入手时要谨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大内   咸丰   葫芦   瓤子   民品   丘疹   形制   里子   模子   蝈蝈   御用   质地   共鸣   品种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