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背白肚、金爪黄毛,高品质河蟹是如何养殖的?一篇文章告诉你

河蟹又被称为大闸蟹、清水蟹、毛蟹、淡水螃蟹,真正的学名是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属于方蟹科-绒螯蟹属大家族中的一员,这个大家族中的其他成员还包括日本绒鳌蟹、狭颚绒螯蟹以及直额绒螯蟹

河蟹在我国有很广的分布范围,北到鸭绿江,南到雷州半岛,凡是与海洋相通的江河湖泊基本都有出产。我国南、北方出产的河蟹存在品质上的差异,产自长江流域的河蟹品质最好。有学者经过形态学研究认为,我国出产的河蟹并非都是中华绒螯蟹,还有一部分是中华绒螯蟹(分布在华南地区)。

青背白肚、金爪黄毛,高品质河蟹是如何养殖的?一篇文章告诉你

阳澄湖大闸蟹闻名全国,在这里出产的大闸蟹有典型的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等特征,体质强健,肉味鲜美,因此又被称为“中华金丝绒螯蟹”。那么,个大味美的高品质河蟹是如何养成的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认识河蟹——中华绒螯蟹的生物学特征

青背白肚、金爪黄毛,高品质河蟹是如何养殖的?一篇文章告诉你

▲河蟹(Chinese Mitten Crab)的外观

青背白肚、金爪黄毛,高品质河蟹是如何养殖的?一篇文章告诉你

▲中华绒螯蟹的雌雄外观对比(左图为雌蟹,右图为雄蟹)

河蟹的洄游:一切都是为了繁殖

蟹农经常说两句俗语,分别是是“西风响,蟹脚痒”和“蟹立冬,行无踪”,这两种现象描述的都是河蟹的生殖洄游现象。在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3月份,性成熟的雌雄河蟹会不约而同地回到河口地区交配产卵。也就是说,只有在与海洋相通的内陆河流中,中华绒螯蟹才能自然繁殖。

青背白肚、金爪黄毛,高品质河蟹是如何养殖的?一篇文章告诉你

▲中华绒鳌蟹的生活史

河蟹一般在淡水中生活并肥育6~18个月,度过1-2个冬季,才能达到性成熟,此时的大规格河蟹被称为“黄蟹”。到了秋天,黄蟹继续生长,完成生命中最后一次蜕壳之后,性腺就开始快速发育,此时河蟹的两性特征也越来越明显,甲壳的颜色由原来的黄色变为墨绿色,这一阶段的河蟹被称为“绿蟹”。

绿蟹的体重大多在100~200克之间,它们“随波逐流”,回归大海,就是为了完成一生中最重要的使命——繁殖。在河口地区,水温只要在8℃以上,盐度在8~33之间,河蟹就会开始交配。河蟹的受精卵直径大约为0.3毫米,酱紫色,像一串串小葡萄,30万-50万枚受精卵组成的卵群会紧密地粘附在雌蟹腹部的刚毛上,此时的雌蟹又被称为“抱卵蟹”。

在母蟹的保护下,河蟹受精卵的孵化率一般高达90%,受精卵孵化后就变成了蚤状幼体(注:河蟹的早期发育要经历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和仔蟹三个阶段)。蚤状幼体具有集群、趋光的习性,经过5次蜕皮后才能变为大眼幼体,这也是人们常说的“蟹苗”。蟹苗性情凶猛,食性杂,爬行能力和游泳能力都很强,再经过一次蜕壳(也就是第6次蜕皮)就进入了仔蟹阶段。

青背白肚、金爪黄毛,高品质河蟹是如何养殖的?一篇文章告诉你

▲▲河蟹的蚤状幼体和大眼幼体

河蟹是如何“暗度陈仓”,被欧美等国列入外来入侵物种的?

河蟹在国内无疑是最有名的食用蟹类,然而到了国外,河蟹的待遇就大不相同了。早在1995年,英国格林威治的居民就在泰晤士河中捕捞到了中华绒鳌蟹。在欧美等国,运输活的中华绒鳌蟹是非法的,他们担心河蟹可能会传播到其他水域,对当地的水生生物造成威胁。

青背白肚、金爪黄毛,高品质河蟹是如何养殖的?一篇文章告诉你

▲河蟹的“通缉令”

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

通过比较重要经济鱼类鱼卵的粒径大小,科学家发现包括虹鳟、三文鱼在内的多种鱼类都可能受到中华绒蟹的潜在威胁。众所周知,虹鳟、三文鱼等鲑鳟鱼类都需要到洄游到淡水河流中产卵,泛滥的绒鳌蟹会大量捕食鱼卵,从而对当地的渔业经济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

青背白肚、金爪黄毛,高品质河蟹是如何养殖的?一篇文章告诉你

▲各种鱼卵的粒径与河蟹的大小比较

河蟹第一次被带到欧美各国,最有可能的方式是通过商业货船,时间大概是在1900年。在船只的在压舱水中,可能存在中华绒鳌蟹的受精卵或者初孵幼体,其体长也只不过在1.7~5mm之间,很难被发觉。等到了港口,水箱的水被排出,绒螯蟹的幼体就这样成功地在“异国他乡”登陆靠岸。

除了“偷渡”,人为引进也是中华绒鳌蟹“漂洋过海”的重要原因。美国五大湖曾多次引进中华绒鳌蟹,但可能由于“水土不服”,中华绒鳌蟹目前尚未在五大湖成功定居。德国于1912年首次引入河蟹,到了1936年,河蟹的数量开始急剧增加,泛滥成灾,德国仅从威西河就清除了220吨河蟹。大量的河蟹破坏了捕鱼网与当地的水电大坝,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8000万欧元。

河蟹养殖的难点:怎样才能养出个头大、品质好、规格齐的优质河蟹?

目前,商品河蟹的规格都在100克以上,并且规格越大,市场价格就越高,而达不到100克的小河蟹,价格却低的可怜(比如乌小蟹)。可以说,河蟹养殖的出路就是高品质、规格大,为此做好以下6点非常重要。

所谓幼体培育是指河蟹从蚤状幼体发育到大眼幼体所经历的中间过渡阶段,这一时期河蟹要经历5次蜕皮。如果水温控制在20~22℃的理想条件下,一般需要18~22天的培育时间。

放养幼体前,要对养殖池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培育出三角褐指藻、角毛藻、小球藻、扁藻等优质的饵料生物,使其密度达到15万-20万个/升。这些浮游植物将为河蟹幼体提供第一顿口粮,对于提高河蟹幼体的成活率和变态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河蟹在幼体阶段就有相互残食的习性(大苗吃小苗),为了降低残食率,有必要使同一个育苗池中的幼体发育同步,避免规格大小向两极分化。因此要做好以下2点:

河蟹的幼体阶段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水质,氨氮控制在1.5mg/L以下,每天换水量不易过大,以防温差变化剧烈导致应激。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要保持在4~5mg/L以上,水温维持在20~25℃最佳,盐度为18~25即可。

当90%以上的蚤状幼体都转变为大眼幼体时,就可以开始捕捞蟹苗了。捕捞的蟹苗可以出售卖给其他养殖户,也可以接着培育。大眼幼体的捕捞及淡化方法如下:

仔蟹的成活率非常低,一般在30%左右,低的只有5%~10%,因此仔蟹的培育马虎不得,这直接关系到养殖后期的产量。

青背白肚、金爪黄毛,高品质河蟹是如何养殖的?一篇文章告诉你

要想提高仔蟹的成活率,在培育过程中要做好以下4点:

河蟹的生长速度差别很大,到了秋冬季,有的河蟹体重能达到50~70克,最大的能达到150克左右,而有的还远远达不到扣蟹的标准,体重只有1-2克左右——像这样的个体即便再养两年,也很难达到商品规格。

蟹种培育是在仔蟹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过程的培育同样也要注意以上4个方面(与仔蟹的培育要点相同)。

一点补充:什么叫扣蟹?

扣蟹是河蟹生长发育的一个阶段,又称为一龄蟹种、蟹苗。扣蟹的体重在2克以上,身体大小如同一枚纽扣,因此称为扣蟹。

商品蟹的饲养:这是决定养殖效益的最后环节

商品蟹饲养是指将扣蟹(蟹种)饲养成上市规格的过程。目前我国饲养商品蟹的模式主要有三种,池塘养殖、围栏养殖和稻田养殖。这里以最传统也最普遍的池塘养殖为例进行介绍。

青背白肚、金爪黄毛,高品质河蟹是如何养殖的?一篇文章告诉你

池塘养蟹的目标是使河蟹的规格达到100克以上,部分达到150克以上。与大水面的湖泊相比,池塘养出的河蟹在肉质和规格上都要略逊一筹。为了提高河蟹的品质,池塘面积一般控制在5-10亩左右。

蟹塘的选址要求水源充足、排换水方便、面积3000~6000个平方、水深1~1.2米、采光好。每年3月份天气回暖时,每亩水面用200~300斤的生石灰清塘消毒,并在池塘的四周布置好防逃设施,可以用0.7米宽的加厚塑料薄膜围住,形成一道防护栏。

在3月中旬,可以在池底播种伊乐藻,4~5月份再加种苦草,之后再移栽一部分轮叶黑藻和金鱼藻。在炎热的夏季,水藻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在每年的清明前后,每亩水面可以投放田螺300斤,投放的田螺不仅能够为蟹苗提供充足的生物饵料,还能够改善水质、清除有机代谢物。

河蟹的饲料以配合饲料为主,也可以辅助投喂一定量的青饲料,每天的投喂量可以根据水温高低、水质状况、吃食情况等灵活调整。

在养殖过程中,缺氧对河蟹的影响很大,因此要定时加注新水,这样也有利于水草的生长。还要注意防逃防病,在使用药物时千万不能使用敌百虫(甲壳类生物对敌百虫非常敏感,很小的量就能引起大面积死亡)。

总结:河蟹养殖,大有可为

总之,河蟹的食用价值很高,市场需求量大,有非常广阔的养殖前景。目前,随着河蟹人工繁育及苗种培育技术相继取得巨大突破,河蟹的产业链也日趋完善、成熟。

青背白肚、金爪黄毛,高品质河蟹是如何养殖的?一篇文章告诉你

但是我国在提高河蟹的规格、品种选育以及最佳养殖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上,还有很多不足。这是河蟹产业进一步发展所遇到的瓶颈,同时也是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重难点。

关于河蟹的养殖,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联讨论!


#河蟹# #水产养殖# #三农# #中华绒螯蟹# #我要上头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河蟹   幼体   鱼卵   盐度   受精卵   成活率   水温   中华   池塘   水质   饵料   生长   规格   阶段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