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传说中的缙云山后山古寺•转龙寺

据清代《缙云山志》上记载,缙云山盛极时,围绕着狮子峰周边曾有过八大寺庙,它们分别是温泉寺,缙云寺、白云寺、绍隆寺、大隐寺、转龙寺、石华寺、复兴寺。

这八大寺庙里,以温泉寺和缙云寺为最古,这两寺都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刘宋少帝景平元年(公元423年),迄今己快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了。据我所知,温泉寺和缙云寺是重庆市境内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最早建寺庙的寺庙。

其次为大隐寺,估计该寺也始建于宋代前,因为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溯嘉陵江而上合州任职时,他曾上缙云山游玩过,于此他写过一首诗《游大林寺》,有人说,该诗中的大林寺就是大隐寺。还说该诗原古牌文曾刻录立于缙云山下,嘉陵江温汤峡中的温泉寺,后被收录于《缙云山志》中。因此,很可能大隐寺始建于隋唐时期。

缙云寺和温泉寺史上虽数度历经战乱而损毁,但因这两座古寺多次被历代皇帝所尊崇,所以后世主持名僧大都要力主重修或翻修,这才将其这两座古寺传承于今,也使得缙云寺和温泉寺的古貌大体上能幸存下来。

至于白云寺和绍隆寺也为名寺,但它们都改作了道观了,所以原址并没什么大的变动,只是古貌已难以辩析了。若依民间传说,白云寺和绍隆寺的始建时间也应在明代前,相传明代建文帝曾流落到白云寺,并在该寺生活过相当长的时间。

为何在缙云山上,有白云寺和绍隆寺会改成白云观和绍龙观呢?这个的确也让人迷惑,为什么缙云山上竟然有这样奇特的事件发生呢?其实,这正是缙云山名气远播的原因之一。无论是正史或野史,还是民间传说,缙云山都有很多传奇故事。(以后我将用专篇来吹下这个龙门阵)。

至于大隐寺有史料说,它毁于明未清初的战乱大火。民国时,复兴寺和石华寺都曾在抗战时期,由太虚法师开办的汉藏学院的学堂用过。抗战胜利后,它们被遗弃,渐渐破败不堪,而今仅存点遗迹。所以石华寺和复兴寺的损毁较晚。听说在石华寺和复兴寺,还可找到几尊大殿木柱石蹬。而今荒草丛生,青苔遍地,树木参天,所以在此很难寻觅到它们的一些古迹了。

本人也只是听人说,石华古寺就在石笋峰巨石旁,所以要寻觅石华寺旧址得找到那石笋巨石。幸好,我们找到了那坨石笋峰的巨大奇石。

至于转龙寺,听说它毁于文革“破四旧”中。昨天,我去寻转龙寺还算是比较幸运的,虽然庙景早已不在了,可它的古山门依然屹立着。山门旁一块平整石板引起了我的注意,那石板表面虽长满了厚厚的青苔,但周边过余规整,我立感到这不是一般的石板,应是块石碑。我擦去该石板上的青苔后,一排字迹显露出来,上面是:嘉庆九年。大多字迹还能释读,上面有些杂姓信徒所捐银两多少云云,我疑惑顿生,这可能是嘉庆九年重修过转龙寺所留下碑文,或是围绕着转龙寺增建了转龙寨而刻下石碑文。

昨天,我和驴友小魏在一位七十多的老头的向导下,我们终于寻到了传说中的转龙寺。原来我以为澄江的转龙地名与转龙寺有关的,其实它们并没什么瓜葛。澄江转龙不过是平坝中的一个幺店子小乡场,而转龙寺却是缙云山后山中的群岭之一的一座山峰上的寺庙。转龙寺就位于山峰的峰顶上,这山顶是一处平峦地,转龙寺大殿房宇梁就成了山峰上的峰尖了。

若按佛教礼拜上的说法,为了表示忏诚,缙云山下的信徒或游客若要进山拜佛,那么先得经乡村平坝里的土庙开始敬佛,再向大山上,一步步的登高,一路向上,要拜遍沿途寺庙,最后才是心中更高的殿堂朝拜上去,直至拜到最高处的寺庙缙云寺。

转龙寺的佛堂不算太高,因此到转龙寺朝拜的信徒是进缙云山的第二级进阶格式。

若以此分析,转龙寺是缙云山缙云寺的分寺庙堂,其规模应不算太大,所以山门较小,殿堂也不大。过去,清代时川地一般将寺庙建为封闭寨子,所以转龙寺也为转龙寨。其原因就是一旦发生战乱,附近信徒都可藏身于此。平时转龙寺就设有很多机关,如藏粮处,藏金处,兵器处等,寺内还应有水源,或蓄水池,水井等。

一般的寺庙都建在上山的古道上,这样可方便信徒向更高的山庙一路朝拜上去。同理,转龙寺旁有条山路通向石华寺或大隐寺,最后通向缙云山上的最高佛寺缙云寺。所以无论人们从何处游山或进山朝拜都得经过几座寺庙,如从北碚城南上山,得经过缙云山前山的白云寺;从江边码头上山得经过温泉寺或绍龙寺,最后登至缙云山狮子峰下的缙云寺。

说实话,我不信佛,但我好游山。过去僧侣是个特殊的阶层,他们是有资产的人,因此称为庙产。所谓的庙产是拥有一定的山地和田土的,所以有的小庙主持实际上是大庙主分派下去的“法人代表”或“承包商”。

过去,北碚有个说法叫“温三千,禅八百,杉木园的和尚惹不得”,我估计这个说法就是指的庙产,即温泉寺有三千石庙产,禅岩寺有八佰石庙产,杉木园,指的是大隐寺;大隐寺和缙云寺的庙产就不得了,而且大隐寺和缙云寺内有一支数十人的僧兵,一旦发生战乱,这支僧兵就是保护古寺的军事力量,这也是缙云山上有四五座古寨子的原因。大隐寺被毁于清代战乱中的大火中,说不定也与这支僧兵有关。

至于转龙寺的庙产是多少?它始建于何时,现只能根据该处遗迹和山门来判断,转龙寺的庙产至少有六佰石以上,这相当于一个中等以上的大地主家产了。人们实际不知,每当发生战乱,寺庙首当其中是被流寇军队或难民武装所洗劫的地方,也是附近乡民避祸所在处,因此附近山民在此捐资,围绕着古寺重修石寨的原因。所以古有寺庙大多与石寨所相连起来,这也是大寺庙还得拥有自己的僧兵或由附近山民一起私设武装的主要原因。

昨天,我们寻访到了转龙寺,由于我们所能看到的转龙寺遗迹,仅仅只有一道山门而已,所以难以判断出该寺的修建年代。若以庙门上的雕刻群像和古文上说,此山门至少是明代前所建,因为山门雕刻群像有点近似于明代衣冠和服饰场景,这种穿着明显不是清代服饰。这种场景多雕刻在戏楼横梁和戏台前梁,看来与我发现的山门旁的碑文落款时间“嘉庆九年”应是重修或建古寨后的提记了。


寻找传说中的缙云山后山古寺•转龙寺

同行驴友小魏


寻找传说中的缙云山后山古寺•转龙寺

文物保护标示挂牌


寻找传说中的缙云山后山古寺•转龙寺

缙云山后山中的上山古道


寻找传说中的缙云山后山古寺•转龙寺

给我们作向导的本地七十二岁的老山民


寻找传说中的缙云山后山古寺•转龙寺

转龙寺山门塑像细部图片(人物衣冠是宋明年代)


寻找传说中的缙云山后山古寺•转龙寺

转龙寺山门旁的石碑(疑为民间人氏捐资重修碑记,上有捐资人姓氏和钱两)立碑时间为嘉庆九年。


寻找传说中的缙云山后山古寺•转龙寺

自居缙云山人的本人留影


寻找传说中的缙云山后山古寺•转龙寺

转龙寺附近的古树


寻找传说中的缙云山后山古寺•转龙寺

转龙寺古道上的密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缙云   澄江   嘉陵江   嘉庆   北碚   石笋   山民   山门   石碑   传说中   战乱   信徒   石板   清代   寺庙   温泉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