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农关于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及改变措施

#三农高质量创作大赛#

写在前面:农村留守儿童(农村地区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衍生物,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个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是父母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聚焦三农关于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及改变措施

农村地区上学的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家乡,或进城务工,或到城市做生意。越来越多的农村儿童脱离了父母监护成为了留守儿童,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农村留守儿童缺少了父母的监护和教育,导致留守儿童性格孤僻、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

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已经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各地政府也正在积极探索改变措施,解决农村教育问题俨然成为了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之一,要解决问就必须分析问题现状、产生的原因才能制定可行的改变措施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

聚焦三农关于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及改变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

1、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农村教育质量低。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环境好一点的父母有一方在家,有的就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有的甚至和父母的亲戚或朋友一块生活,本来这些人的文化水平就不高,甚至一些老人认为在学校学习就是识字的观念根深蒂固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极差。 农村学校教师的工资和待遇相对来说是非常低的,全国农村教师的文化素质最高可能是专科学历(还是非师范毕业学生),和城市学校的教学质量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2、留守儿童问题还没有引起到社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快速发展,2020年、2021年全国进入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成为了聚焦三农最核心最主要的矛盾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于是全国范围内的学者和政府主管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度就不是很高,导致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尖锐。

3、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思想品德差。孩子父母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心理,只希望在物质和金钱方面给予最大限度补偿,而忽视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孩子形成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导致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摆阔气攀比的陋习,农村留守儿童聚集加上影视剧的影响而产生“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的错误思想,从而造成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等不良行为。

4、学习成绩差。因为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都是有父母的父辈抚养长大并监护,观念的陈旧,重养轻教,只是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指导,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涣散,厌学情绪普遍存在,再加上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导致学习成绩差。

5、心理不健康。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父母爱导致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意、放纵、随意的性格,导致不愿意也不善于与其他人交往交流,存在抑郁自卑的思想和较强的孤独感。

6、饮食不规律,饭菜营养不全面。这个问题应该是最普遍也是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对于父母辈的上辈都是从吃不饱的时代走过来,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饮食绝大多数认为吃饱就可以,加上农村经济来源和收入并不高导致对农村留守儿童饮食不规律问题却缺少关注。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聚焦三农关于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及改变措施

1、家长监护不力,农村学校老师管理不到位,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出现许多问题。由于年迈的祖辈文化水平不高,而且还要辛勤耕种管理庄稼,既没有精力管教,也缺乏教育的方法和经验,加上农村学校老师大多文化水平也不高并非正规师范院校毕业,也有一部分是老师仅仅是高中毕业的兼职学生。

2、缺乏父母亲情抚慰,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产生心理偏差。由于不在父母身边感情需求得不到满足,缺失的感情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孤独、自卑、性格孤僻,从而不愿意和老师同学交流进而影响心理发育。

3、家庭教育氛围差、思想观念陈旧、农村教育不受重视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农村留守儿童都是有父母的父辈抚养长大并监护,观念的陈旧,重养轻教,只是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指导,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涣散,厌学情绪普遍存在,再加上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导致学习成绩差。

4、农村学校老师师资力量差,家长文化水平偏低,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合拍,导致农村教育出现盲区。

聚焦三农关于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及改变措施

三、改变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问题的措施

1、合理规划布置按照学校划分进行网格化管理,并配备留守儿童教育网格化管理员。借鉴2020年疫情防控经验,将农村教育按照区域划分成网格,针对网格范围内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特别关注和进行必要的家访教育,使农村留守儿童理解父母苦衷,同时又能感受到社会给予爱和关注。

2、增加农村教育基础设施资金投入。政府加大对农村学校教育设施的资金投入,建设标准、规范的农村现代化学校,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捐助并将捐助资金用于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

3、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将农村学校教师培养纳入高职和师范院校的招生计划享受国家有关教师优惠政策,以满足农村教育的需要。

4、取消或放宽流动人口异地就学的各种限制,让孩子能够在父母的工作地就读,确保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孩子的有效监护,从根源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

5、学校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6、增加寄宿类学校建设并配备生活老师和营养管理老师,使住、吃、学、运动等更为科学,营造一个大家庭环境。

7、社会和政府的关注和支持。

聚焦三农关于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及改变措施

写在后面:农村地区的人民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应该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性,还要呼吁社会和各级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只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得到提高,是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接受更好的教育!

我是异路风尘,欢迎关注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儿童教育   农村   网格   陈旧   家庭教育   人生观   农村教育   父母   水平   措施   老师   儿童   孩子   地区   学校   政府   社会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