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是座宰相之城,说说荆州籍宰相的那些事儿

【孙叔敖】

楚郢都(今荆州纪南城)人。孙叔敖少年时,曾遇两头蛇,时俗认为见两头蛇必死,他想:要死只我一人,不要再叫旁人看见。于是,他斩杀此蛇,埋入山丘,其品德为族人赞佩。其山丘因而得名“蛇入山”,在今荆州市沙市区胜利街道,其中有一处公园即名“蛇入山公园”。

《列子》中记载:以为名叫狐丘丈人的隐士对孙叔敖说:“人有三怨: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逮之。”孙叔敖告诉他:“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博”。孙叔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保持卑下心态,对下属和民众都很尊重、客气以免受嫉妒;他把行为谨慎控制在权力界限之中,绝不擅权用事,注意留给楚王发挥意志的充分余地,在最高权力位置避免了楚王的憎恶;他把周济贫寒,施惠于民,深得民心。孙叔敖以自己的为相三方,打破了狐丘丈人关于高位三怨的世态断言,表现了一位名相高超的处事方式,值得现在的领导干部和中高层管理人员学习借鉴。


荆州是座宰相之城,说说荆州籍宰相的那些事儿

【胡广】

胡广,荆州监利人。东汉顺帝、质帝、桓帝、灵帝时宰相。因历仕六帝,时人称之为“不倒翁宰相”。其博学多闻,文才出众,27岁赴京应试被安帝取为第一名,官拜尚书郎。顺帝即位后,欲册立皇后。当时,他所宠爱的贵人有四人,不知立谁为好,准备抽签决定。胡广带头上疏劝谏,说册立皇后是大事,岂能由抽签选定,理应选立有德有貌、知书达理,能为皇上分忧解劳的良家女子为后,顺帝从之。

胡广谦逊和气,练达世故,一生任三公三十余年,每当辞位、免职后,不满一年就重新被起用。他任司空一次,司徒两次,太尉三次,最后位登太傅,八十岁仍精力旺盛、言不称老,成为东汉任三公时间最长、次数最多的宰相。任职期间所聘用的僚属都是天下名士。


荆州是座宰相之城,说说荆州籍宰相的那些事儿

【刘洎】

江陵人(荆州城内人)。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刘洎针对尚书省政务堆积的乱象,进言到:“如今功臣国戚占据要位,才能不能胜职,又凭借功勋权势相互倾轧,在职官员不能坚持公道,虽然也想奋发自强,却怕受到流言蜚语的诽谤。因此本该郎中裁决的事情,却要报请上级处理,各部尚书也模棱两可,不能决断。有的曲意顺从皇帝意旨而不顾实际情况,有的为了避嫌避讳而不伸张正义。有的认为案子了结便万事大吉,而不深究结论是否正确;有的认为逢迎上级就是奉公,而不管他的作为是否得当”。他又以贞观初年魏征、戴胄担任尚书左右丞时百官不敢懈怠为例,建议唐太宗精心选任尚书左右丞及两司郎中,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被唐太宗赏识提拔为尚书右丞,后升任侍中(门下省最高长官)。

注:关于门下省及唐朝宰相官制:在唐朝早期,一份文件从起草到实施的单次流转必须经过以下两种程序中的一种:1.中书省起草,交门下省审核同意,再交皇帝颁令,最后由尚书省执行实施;门下省审核不同意则将文件退回中书省,文件就此作罢;2.中书省起草,直接交皇帝阅处,皇帝不同意则文件就此作罢;皇帝若同意则颁令,但尚书省执行前,需由门下省复核,门下省同意方可执行,门下省不同意则将此文件驳回。这样一来,中书省和门下省经常发生冲突,议事效率不高,皇权和相权矛盾激化。后来为了限制相权,提高效率,设立中书门下会议,将中书省和门下省正副长官合在一起议事集体处理政务。会议成员有时还包括尚书省长官和皇帝器重的权臣,这些人叫做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意为与中书省、门下省长官共同处理政务)。凡是中书门下会议成员均是宰相,这样相权分散了,皇权就更强大了。


荆州是座宰相之城,说说荆州籍宰相的那些事儿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要求大臣指出自己的过失。长孙无忌、李勣、杨师道等人都称:“陛下没有过失。”而刘洎则说:“近来有人上书不合陛下之意的,陛下都当面百般责备,上书者无不惭愧而退,这样做恐怕不能广开言路。”唐太宗承认并表示自己马上改。


然而尽忠职守的刘洎并没有落到好下场。唐太宗晚年不能善终,昏招频出,其中就包括听信褚遂良的诬陷赐刘洎自杀,直至武则天当朝才为刘洎平反。

【岑文本】

江陵人。以才思敏捷、文辞甚美闻名,专门起草、掌管机要文件,日益得到唐太宗器重提拔。贞观十八年,升任中书令。一般人升官则喜,他却面带忧色。其母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我不是开国元勋又不是陛下故交,过度承受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亲友听说他被拜相都前来庆贺。他却说:“今日只受凭吊,不受贺。”体现了岑文本弘厚忠谨,尽职尽责,居安思危,如履薄冰的为官之道。

岑文本侍奉老母以孝闻名,抚育弟侄恩义甚诚。其弟弟岑文昭当时任秘书郎,多交结轻薄之徒。唐太宗听说了很不高兴,对岑文本说:“卿弟过多交结,恐累卿,朕将出之为外官,如何?”岑文本说:“臣弟幼年丧父,老母特别专念,连弟弟离开她两天也不想。若今外出,母必忧愁憔悴,倘若没有这个弟弟,也就没有老母了。”太宗同情他的爱母之心,没有把他弟弟调出京都。只是召见告诫岑文昭,终无过失。

岑文本及其侄子岑长倩、其孙岑羲均官至宰相,号称江陵岑氏一门三相。


荆州是座宰相之城,说说荆州籍宰相的那些事儿

【杨溥】

杨溥,荆州石首人。朴实正直,也喜此同类。他执政权重时,他的儿子从家乡到京来看望他。杨溥问儿子:“你一路过来,可听说哪个守令好?”儿子回答:“我路过江陵,那的守令不贤。”杨溥问为什么,儿子说:“对我招待太马虎、太简单。”杨溥于是召见了该守令范理,不久向皇帝推荐,将范理提升为德安府知府。范理上任后,为政有方,得到百姓称颂,后升任贵州左布政使。有人劝范理写信感谢杨溥。范理说:“宰相替朝廷用人,不是私事,为什么要道谢?”最终未写一信。等到杨溥去世后,范理才哭着祭奠他,感谢他的知人之明。

荆州是座宰相之城,说说荆州籍宰相的那些事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荆州   宰相   江陵   贞观   中书省   楚王   丈人   皇权   尚书   陛下   门下   过失   事儿   皇帝   弟弟   文件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