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礼的前世与今生,了解影响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尊礼文明

礼原本是夏商周三代时人们对天、地、神、灵和祖宗的祭祀仪式。周初发生了中华民族文化性格和意识形态重大变革,代表农耕文明的周人告别蓝天,扎根大地,除保留宗教仪文外,促进“礼”脱离尊神文化体系,走向人间,日益伦理化、政治化甚至艺术化,造就了独特的植根于小农经济的东方式尊礼文化和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

儒家是尊礼文化的坚定捍卫者和集大成者。孔子提“克己复礼”,就是要人们重新遵守他认为最完美的周礼,唯此方可立身,正所谓“不知礼,无以立也。”儒家被独尊后,礼的地位越来越高。六艺中的礼是古代贵族教育体系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之一;四书中的《大学》、《中庸》,即为《礼记》中的两篇,被天下读书人莫不视为主攻科目和人生准则。不管在思想观念还是现实操作层面,礼作为四维(礼、义、廉、耻)之首和五常之一(仁、义、礼、智、信),都起到了修身立人、齐家治国的纲纪和支柱作用。

《管子》中说到:“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礼义廉耻,乃国之四维,其中礼居首,假如礼这一维倾倒了,那么家国都会失去平衡,由盛转衰,往恶劣的方向发展,难怪乎封建社会统治者和各级家长极力倡导礼教、维护礼制,强调礼节。那么礼到底是什么?

走进礼的前世与今生,了解影响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尊礼文明

礼源自殷商之前处在半蒙昧时代人们对超自然的天地神灵和超现世的祖宗的敬畏,为祈求平安顺利,通过一系列程式化的仪节向其顶礼膜拜,是尊神文化的外衣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性取代动物性的重要分水岭,这是礼敬之礼。原始时代,人们认为人的灵魂可以离开躯体而存在。祭祀便是这种灵魂观念的派生物。最初的祭祀活动比较简单,也比较野蛮。人们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灵偶像,或在石岩上画出日月星辰野兽等神灵形象,作为崇拜对象的附体。然后在偶像面前陈列献给神灵的食物和其它礼物,并由主持者祈祷,祭祀者则对着神灵唱歌、跳舞。祭祀礼节、祭品有一定的规范。旧俗备供品向神灵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对祖宗的崇拜则是祭祀随时代进步、人性觉醒的产物。人们修建宗庙祭祀供奉先祖,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子孙按宗法制度的规定排列行礼。《论语》里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意即祭祀祖先就如同祖先真在那里,祭祀神就如同神真在那里,强调祭祀礼必须虔诚敬畏,不可怠慢。

在帝王家,最高规格的祭祖仪礼叫禘礼,天子以此追思先贤、振奋世人。在建筑布局上有左祖右社的礼制。所谓“左祖”,是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祖庙是帝王祭拜祖先的地方,因为是天子的祖庙,故称太庙;所谓“右社”,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北京在太庙和社稷坛的占位就是如此:以故宫为中轴线,以皇帝坐北朝南的方位来看,处于东边的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居左,处于西边的社稷坛(今中山公园)居右。

走进礼的前世与今生,了解影响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尊礼文明

除祭祀祖宗外,还有对先师先圣的祭祀。朝廷官场有各种相见礼,君臣之间要相互行礼,随着封建专制的强化,君王对下级越来越缺乏示敬,而大臣的行礼方式越来越卑躬屈膝。大臣之间,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普通生活礼仪种类繁多,主要有诞生礼、成年礼、婚礼、丧礼、飨燕饮食礼仪、迎宾礼、驱邪逐疫的傩仪等,都有固定的模式要求。

殷末周初,随着农耕文明的进步,人文主义启蒙完成,为了维护和谐秩序以利于共赢共生,人们有了孟子所说四心中的“辞让之心”,无让不成礼,这是礼让之礼;试想谁都只各顾各的,竞相抢夺,互不相让,就会乱成一锅粥,最终谁也不好过。凡是机动车驾驶员都应该懂得要“安全行车,礼让三先”。先让、先慢、先停,为别人,也为自己好。生活中,乘车、看病、办手续都要排个队,就是要把优先权让给先到者,这样才能有一个正常的秩序,否则谁也成不了事;而在有特殊对象和情况时,如后面站着老诺病残孕,后来的乘客赶时间,后挂号的患者病情危急,就更需要大家一颗“辞让之心”的理解,把优先权让给让给最需要照顾的人。

六尺巷是安徽桐城一条特别出名的巷子,人们总爱讲起其来历:清朝康熙年间内阁大学士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请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看完信回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看罢来信,深深领会到张英和睦礼让、豁达明理的胸襟,立即让出三尺地。邻居看张家礼让三尺,也随即退后三尺。两家不仅化解了纠纷,还为过路的行人留下了一条六尺宽的通行巷道,大大方便了百姓。如今,这六尺巷已成为了我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

走进礼的前世与今生,了解影响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尊礼文明

礼的含义是随着儒家思想的创立、发展、扩大及再扩大而变化拓展的,由祭拜而辞让,进而深达儒学内核。礼是仁的外在形式和仪节,仁是礼的内在内涵和价值,儒家主要的核心价值仁义之道需靠礼这个支柱和抓手来实现并固化。中国人在儒家文明主导下形成了礼的系统:一整套社会生活的习俗、规范、制度,用以节制人们的行为,即约之以礼、恪守仁道。诚然旧时的礼带有封建糟粕,有的成为了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绳索,妨碍了人的自由和发展,但我们在摒弃这些“礼”的负面的同时,更要传承和发扬“礼”的道德实质和优良风尚,做一个风度高雅、彬彬有礼、恭敬辞让,有教养的文明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周礼   仪节   儒家   礼制   太庙   宗庙   优先权   社稷   农耕   礼节   神灵   祭祀   祖宗   祖先   帝王   中华民族   前世   今生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