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多少意难平,都源自于剧情的真实可信

《山海情》:多少意难平,都源自于剧情的真实可信

  扶贫电视剧《山海情》,一嘴沙子、一脸尘土、一口方言,简直“土得掉渣”,但却惊人的“吸粉力”。豆瓣评分从开局的9.1分,一路上涨至9.4分。看完此剧,许多观众简直意犹未尽,都说是部耐看的经典好剧。毫无疑问,目前为此,此剧已成为2021年最受关注的电视剧。是的,目前为此,是最受关注的电视剧,没有之一。或许,这是我的孤陋寡闻。

《山海情》:多少意难平,都源自于剧情的真实可信

  其实,最初在我得知是扶贫剧时,我本能地拒绝。因工作职责所在,近几年,我看过几部农村扶贫电视剧,常常是,边看边骂。如去年的一部扶贫剧,我能坚持地看了几集,是因主演演的村主任从穿着到说话办事,实在像个村主任,但他演得再好,一人也难支撑起整部剧。里面的每个女人,嘴红红的,脸白白的,眉弯弯的,衣服那更是漂漂亮亮的,这哪是农村女人,分明就是城市姑娘去乡下渡假嘛!还有,农民的住房,家家户户的绿植呀,那个多得来美得来哟,哪是农村住家,分明就是民宿嘛!两下一结合,就是一群城里人在一处风景地,演了个剧而已。所以,看了几集后,里面的人和景,时时让人出戏,没得办法,关机、撤退。

  除了这,还有些剧,只要一涉及正能量、主题剧,主人公的形象那个高大上,普通人只能景仰。一遇到困难难题,主人公一上场,高喊几句口号,再来几句义正辞严地说道,什么困难便都迎刃而解了。

  现实是这样的吗?这样的作品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这样的电视剧看得多了,我真的对这类现实题材反映正能量的影视剧不感兴趣,觉得假。可是,在朋友的推荐下,当我看完扶贫剧《山海情》,我却一直极力把此剧推荐给我同事和我的文友看。

《山海情》:多少意难平,都源自于剧情的真实可信

大有这身穿着,衣服上的污点,脚上的污垢,皮肤的颜色,我分辨了好久,都不敢肯定这是尤勇

  剧中的服饰、道具、场景的都非常逼真,黄土漫天,黄秃秃的大山绵延不绝,演员的造型,脸上衣服上都是土,让观众很轻易就能带入到剧情中。这些都是观众认可此剧的重要因素。但一部好剧,除了服饰、道具、场景的这些外,对于从事文艺工作者的我来说,我更在乎在剧中故事的真实性与可信度。《山海情》没让我失望。

  一,故事真实可信,观众感同身受。

  《山海情》虽主题讲的是扶贫,造福一方村民。但情节丝毫不刻板,不官方,非常生活化、非常现实化。每一个矛盾与问题的发生,都真真切切,都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遇到过的。

《山海情》:多少意难平,都源自于剧情的真实可信

  ①贫困程度可信。如剧中的三兄弟共穿一条裤子,谁出门出穿;如得宝逃跑被抓回家挨打时他说“早上煮土豆,中午炒土豆,晚上烤土豆”;如水花被父亲以“两口水窖、一头驴、一只鸡”的彩礼嫁人,等等。

《山海情》:多少意难平,都源自于剧情的真实可信

  ②村民素质可信。比如,村民杀扶贫鸡。现实中这样的案例多的是。比如我曾根据一件真事写过一篇小小说《牛在坡上吃草》,比如作家李司平的中篇小说《猪嗷嗷叫》,写的都是村民把扶贫产业项目牛呀猪呀杀光吃光。

《山海情》:多少意难平,都源自于剧情的真实可信

张主任挨家调查7户逃跑回来的村民,所有人都摇头不去

  ③移民工作难度可信。比如村民搬迁后又跑后原地,后来整体搬迁时村民老年人寻死闹活的不搬迁,都是扶贫或移民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折了又折从事过水库移民工作,虽然移民心中明明晓得是必搬不可,但有故土的依恋的不舍搬迁,有对政策不满的不配合搬迁,有没获得心理期许利益的故意不搬,等等,各种原因的不搬,让移民工作变成天下第一难的工作。看过《山海情》,@折了又折认为,剧中展现和反应的吊庄移民的难,只是冰山一角。而它最大的难,是难在国家没有一分一毛的补助,仅是给了村民一个大饼——未来。而未来没来前,其移民难度与水库移民难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山海情》:多少意难平,都源自于剧情的真实可信

  ④扶贫工作的失误及措施可信。剧中,扶贫干部大力号召村民种蘑菇,却没有解决产供销的问题,导致村民一哄而上种菇后蘑菇滞销,村民大有一气之下一把火烧掉菇房。经东西协助福建农业专家外出推销情况得到好转,再后来县里成立蘑菇销售办公室对外宣传销售。这种案例在各地扶贫工作中常常遇见,各种名称奇怪的销售办公室也如春后雨笋。比如西瓜销售服务工作、生猪产销管理工作、苹果营销工作领导、蔬菜工作等等之类的领导小组与办公室。2006年郑州成立的西瓜销售服务工作办公室,还曾在网上引起热议。如果《山海情》早播20年,网民就会明白郑州成立这个办公室就如《山海情》里的蘑菇办一样,是政府为解决瓜农销售难的问题而临时成立的,一定会给政府的及时作为点赞。剧中还有,因闽宁镇区划调整,职能部门推诿、挪用资金、形式主义等各种问题都给予了揭露与批判。

《山海情》:多少意难平,都源自于剧情的真实可信

水花这穿着、外貌,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

  ⑤水花与得福的感情真实可信。我也与多数观众一样,希望水花与得福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剧情不仅没有满足观众的期许,甚至让观众意难平。得知水花要嫁,得福甚至都去没有抗争,去争取,就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喜欢的女孩嫁了。后来,得福不管是普通干部还是镇领导,从没特殊对待过水花,水花就是他管下的一个普通村民;而水花对得福呢,不但没有抱怨,而且遇到困难从没去找过得福,即便得福就在跟前。这就是生活,就是现实,分手了,爱而不得,那么各自努力、各自安好便是最现实最生活的状况。现实中,哪有那么多的感情纠葛,即便有再多的不甘,在时间的磨砺,也会悄然淡去。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震惊全国的杭州杀妻碎尸案,男人与女人初恋不成,多年后相遇,女人为他离婚与其结婚,但结果呢。所谓爱情,是最经不得时间消磨的一种情感。剧中的水花与得福,剧情处理得刚刚好,不怨不恨,各自安好。

《山海情》:多少意难平,都源自于剧情的真实可信

  ⑥扶贫干部的困惑与委屈可信。剧中的得福与张主任,一心为移民着想,倾力为移民奔波,但却没有得到移民的理解和信任。他们不理解,为什么未来这么美好,村民就是不相信呢?所以他们委屈,他们困惑,特别是得福。这是非常符合人之常情的。就像我们家长,为孩子安排这样那样的补习学习,教育孩子这教育那,把心都操碎了,一门心思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可孩子呢,反感、抵触。移民干部与移民的关系就如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比喻不太恰当,但这样更有说服力),移民干部想的是移民的未来,这样谋划那样实施,都是未来,但移民由于眼界、思想都多方面限制,他们很实际,想的是眼前,看到的也只是眼前。干部说的未来,就是个虚无的大饼。在没有把大饼实实在在拿到手之前,他们犹豫、抵触、抗争、逃避,在所难免。

  二、剧情语言真实可信,什么样人说什么样话。

  语言符合人设。什么人说什么话。农民有农民的语言,老师有老师的语言,干部有干部的语言。同样的话,同样的意思,身份不一样,说出口的话也就不一样。

  我曾为一位优秀教师写过一篇宣讲稿。有个情节,这位老师遇到了他曾经帮助过的学生。这位学生非常开心和骄傲地告诉老师自己考了县上最好的中学。我写的原稿是,“老师,我考起县一中了,超过录取分50分哟。”稿子发给这位老师,谁知老师却改为:“老师,我太开心了,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我们县最好的中学。”说实话,看到这样的修改,我真的快呕吐了。虽然我明白这位老师这样的修改的原因,一是他想通过文字来表达学生的开心,所以用了“太开心了”几字,二是他要告诉听众学生考起的是县里的最好的中学。三是他要用优异成绩来模糊具体分数50分。可是,你听到过哪个学生说过这样的话?生活中,“优异成绩”这样的用词,除了老师、学校、工作总结中有,会出现在学生或家长的对话中吗?考上了北大清华,向老师报告录取学校时会强调这是全中国最好的大学吗?都是中国人,谁不晓得呀。同理,说话对象是自己一个县的老师,对话中会强调学校的等次吗?

  而《山海情》在这方面,每个人的说话,都特别符合每个人的身份和说话对象。

《山海情》:多少意难平,都源自于剧情的真实可信

张嘉译饰演的马喊水,当村民说吃啥吐啥时,他怼一句“你这吃屎了吐成这样”。当尤勇饰演的大有得知张主任出车祸死了时,他感叹“那人是个好人”,“是个好人”就是普通农民的评价人的语言,如果他说“张主任是党的好干部”那就错了,但这样的话从得福或者其他行政干部嘴里说出来,就一点违和感也没有。

《山海情》:多少意难平,都源自于剧情的真实可信

扬水站放水,敷衍了事,得福带着村民去找领导,得福给领导反映说,都说“水小”,得宝说的是“连脚背都盖不住”,而大有说的是“跟小娃尿尿一样的”,俩人说得都形象都生动,得福是村支书,是中专生,所以说得文明点,大有就是个大老粗,所以形容得粗俗。

《山海情》:多少意难平,都源自于剧情的真实可信

《山海情》:多少意难平,都源自于剧情的真实可信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山海情》因了剧中的服饰、道具、场景的逼真,演员的造型的还原,故事情节的真实和人物语言符合人设,故而生活气息浓郁,情节紧凑节制,矛盾冲突符合现实生活,观众不由自主地被带入到剧中,为剧中人物的命运悲喜。

  因为真实,所以我们为水花与得福的爱而不得的感情意难平,为白校长因筹集修操场和服装资金卖扶贫电脑被免职的意难平,为得宝获得开发项目而得福被举报调查意难平,为张主任意外车祸去世而好人没好报的结局意难平……在这些意难平中,真实是唯一答案。生活从来没有欺骗过我们,我们之所以不甘心,只是因为我们对生活寄以厚望。

  马克•吐温说,真实的事件最有魅力。《山海情》因了种种真实,所以有种种意难平。这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还原生活,每个观众都可以在剧中找到感同身受的现实生活。这就是一部好的文艺作品的魅力。

  结束语: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和我的朋友们,长期以来,一直面临一个创作上的困惑:主题文艺作品,难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山海情》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与引领,它做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两不误,两促进,两丰收。

我是@折了又折,愿为您分享更多的看书(剧)心得,感谢阅读,欢迎评论、转载、点赞。

#山海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可信   真实   水花   蘑菇   剧中   村民   移民   观众   剧情   主任   现实   干部   语言   老师   未来   旅游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