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撤军:耗时80多年、三次出兵,大英帝国还是撤了

没有人喜欢被控制,阿富汗也不例外。

80多年的时间,发动三次侵略战争,最后只能灰溜溜撤军。这是大英帝国上演的历史大戏,真实而又深刻,可惜自负的帝国霸主们从没有认真看过。

那今天让我们坐下,好好欣赏这场历史大戏吧!

阿富汗撤军:耗时80多年、三次出兵,大英帝国还是撤了

18~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天下,号称“日不落帝国”,占据了世界近四分之一的领土。英国殖民者雄心勃勃,一路攻城略地,所向无敌,先拿下印度,成立了东印度公司。随即展开对中亚的控制,而控制阿富汗等于控制了大半个亚洲,大大拓展了争夺的空间,与虎视眈眈的沙俄争夺可以占得优势。出于战略需要,大英帝国企图将阿富汗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1839年~1919年间,发动了三次对阿富汗侵略战争,最终以阿富汗胜利而告终。

第一次侵略战争:1839年~1941年

1839年,阿富汗也处于新旧社会的交替时期。经过旷日持久的封建割据和内战,多斯特 穆罕默德统一了全国。当时已经控制了大半个印度的英国殖民者,不断对阿富汗进行间谍活动,沙俄也加紧对阿富汗渗透,并骗取了阿富汗当时统治者的信任。

阿富汗当时统治者倒向了沙俄,英国随即以“俄国威胁”为幌子,出兵阿富汗。

英军部队2.1万人,阿富汗军队1.5万人,双方从人数和装备上,力量悬殊,对阵过程可想而知,英军很快打到首都,兵临城下。多斯特·穆罕默德向俄求援遭拒,只好逃到布哈拉避难,英国随在喀布尔建立舒亚·沙阿傀儡政权。

但阿富汗人民揭竿而起,展开抗英游击战争。各地游击队依托有利地形,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袭击英军哨所,切断敌交通补给线,收复重要城镇。英军在阿游击队沉重打击下,士气低落,惶惶不可终日。

为了提升驻军士气,英军首领允许士兵家属随军驻守阿富汗。阿富汗人更加不能忍受,这是明显的永远侵占,把阿富汗变成另一个英国。

多斯特·穆罕默德也亲自率军进攻英军,获败之后,投降被俘。

1941年11月2日,喀布尔爆发人民起义。各地游击队举行联合反攻。怒不可遏的起义军拿着原始武器,英勇作战,势不可挡。不到10天,英军全军覆没。随后,傀儡政权彻底垮台。

英殖民者不甘心失败,增调援军,大举进攻喀布尔。1842年9月,阿军经浴血奋战,终因力量悬殊,主动撤离了喀布尔。英军重占喀布尔后烧杀抢掠,疯狂报复。但阿人民并没有屈服,抗英斗争更加高涨。

英军唯恐再遭惨败,在救出人质后,慌忙于10月12日撤回印度。

历时三年半的第一次英阿战争,结果以阿富汗人民大获全胜而告终。

以后30多年英国殖民者未敢再向阿富汗发动侵略战争。

阿富汗撤军:耗时80多年、三次出兵,大英帝国还是撤了

第二次侵略战争:1879年~1881年

19世纪70年代,英俄两国贼心不死,都想控制阿富汗,但都不敢明目张胆、大张旗鼓地出兵,于是在阿富汗南北两边不断进行侵略扩张,蚕食瓜分,对其构成直接威胁。

阿富汗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弱小,无力对付英国的蚕食。为寻求庇护,只好接受了沙俄提出的包括出兵援阿等条款的一系列条约草案。为了表明自己对沙俄的亲近和忠诚,甚至直接拒绝了英国使团来访。

阿富汗与沙俄结盟,已经让英殖民当局不能容忍,因为阿富汗早已被看作自己的囊中之物。1878年11月,英国以使团遭拒为借口出兵阿富汗。英殖民军3.5万人分3路入侵阿富汗。阿富汗统治者以为已经签署条约草案,也答应了沙俄的过分要求,就对沙俄深信不疑。一心指望俄国援助,采取不抵抗政策,甚至有意将5万人的军队分散在全国各地,企图让英军深入国境,迫使沙俄实现出兵援助的诺言。

但沙俄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不愿在阿与英国摊牌,因而拒绝出兵。

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靠人人跑。说好的承诺,不过是大国的一句戏言。

等他明白过来,大片国土沦丧。英军一路无敌,不到三个月时间,阿富汗成为英国的附属国。签订了屈辱的《甘达马克条约》,失去独立。

1879年9月8日,喀布尔再次爆发人民起义,愤怒的士兵和群众杀死了英国总督。喀布尔的人民起义点燃了全国抗英烈火,许多部族纷纷组织抗英游击队。农村妇女拿着铁锨、斧头、马刀参加抗英军作战,使侵略者每前进一步都付出惨重代价。

10月12日,殖民军再度占领喀布尔,对爱国者和广大市民进行疯狂的报复。但各地抗英武装仍然没有停下打击敌人的脚步。

1880年7月27日,抗英军2.5万人在坎大哈附近与殖民军一个旅遭遇,打响了著名的迈万德会战。打得殖民军溃不成军,几乎遭到全歼。喀布尔殖民军也被10万起义军包围。人民的英勇抗击下,英殖民军到处挨打,四处碰壁。被迫同阿富汗统治者签订妥协性协定,同意阿内政自主,但外交受英控制。

1881年4月,殖民军放弃了侵占阿富汗的打算,全部撤出阿富汗。

阿富汗撤军:耗时80多年、三次出兵,大英帝国还是撤了

第三次侵略战争:1919年~1921年

1919年,阿富汗宣布独立,不承认任何外国特权,并采取联苏抗英的政策。

手中的鸭子怎么能让它飞走呢?英国殖民者不甘心啊,苦心经营80年,巨大利益……不战不足于平息自己的不甘,于是发动第三次侵略战争。

英国侵略军3.4万人分为三路入侵阿富汗,阿军4万人分三路,迎击敌人。

英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还拥有少量装甲车和作战飞机;而阿军训练很差,装备落后,刀、剑是主要兵器,极少的枪炮陈旧,弹药还不足。

但阿富汗人民为独立自由而战,士气高昂,作战英勇,并得到了印阿边境少数民族起义军的大力支援,扭转了被动局面。在优势之敌进攻面前,人民顽强坚守,给英军以重大杀伤,迫使英军停止进攻。

阿富汗军队的英勇抗击和印度解放运动的高涨,使英国侵略军处境困难,被迫放弃了继续作战的计划,双方停火,进行谈判。

1921年11月22日签订合约,英国承认阿富汗独立。至此,阿富汗人民抗英战争取得了彻底胜利。

总结

1839年~1911年间阿富汗进行的三次抗英战争,是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正义战争,是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次战争中,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居然一次又一次被一个弱小落后的国家所击败,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

它雄辩地证明,任何强国想以武力征服一个生命力旺盛民族,注定失败。

英国殖民者在世界各地到处得手,在阿富汗却碰得头破血流。也告诉人们,阿富汗人民不是可以任人蹂躏的国家和民族。这场非正义的战争是注定要失败。

从地理位置上看,阿富汗确实是亚欧的十字路口,对阿富汗人民来说,何尝不是在夹缝中生存呢?

大国霸主们虎视眈眈, 觊觎之心不死。大英帝国撤走了,又来了苏联、美国,还会有谁呢?土耳其还是印度?

控制亚欧战略意图的实现,绕不过阿富汗。但阿富汗人民又何其无辜!谁不想过自由的日子,过着不受控制的生活?!大国出兵的时候,何曾考虑过无辜的人民?

帝国们仗着自己雄厚的财力物力人力,从来没有把弱小的阿富汗人民放在眼里。而阿富汗人民也终将把骑在头上的帝国掀翻在地,让他们从哪里来滚回哪里去。

历史一次次重演,有的人和国家就是看不见,总认为自己非同寻常,非要试试。历史告诉他们,无论是上个世纪,还是这个世纪,无论是资本主义霸主,还是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需要尊重彼此!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没有人喜欢被控制,阿富汗也不例外。


阿富汗撤军:耗时80多年、三次出兵,大英帝国还是撤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大英帝国   阿富汗   喀布尔   沙俄   穆罕默德   起义军   殖民者   帝国   作战   印度   英国   游击队   统治者   英军   多年   战争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