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胖”而“可爱”的它,虽被追捧为“网红”实则“有病”

不得承认宠物已经占据了大半部分的地球,也俘虏了很多铲屎官的芳心,今天子卫就来和大家讲讲网红萌宠旱獭。作为松鼠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动物,它是陆生和穴居的草食性、冬眠性野生动物,它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名字——土拨鼠

不同于让人讨厌的家鼠,生活在草原、戈壁的这些鼠类往往长得不难看,甚至萌得可爱。它们拖着圆胖的身子在广阔的北方大陆跳跃奔跑,一次次让大家一起忘记它们的危险。

这是因为“胖即可爱、萌即正义”么?恐怕没那么简单!

因为“胖”而“可爱”的它,虽被追捧为“网红”实则“有病”

横跨中国东西部的土拨鼠帝国

在中国大陆,土拨鼠主要分布于陕西、青海、内蒙古、甘肃、和北、黑龙江、吉林、山东、辽宁、宁夏等地,多栖息于平原、山地的各种草原和高山草甸。在东北农村和内蒙古,人们管这玩意儿叫“大眼贼”、“豆楚子”。

由于土拨鼠易驯化、不伤人、食量大、耐饥渴、抗病力强,而且还是杂食性动物。所以,无论是在向阳干燥的山坡,还是在喧闹的城市街区,它们都能找到可口的食物。

连绵不断的分布区域也造成了土拨鼠形态上的差异。从东到西,土拨鼠的毛色个体大小及颜色产生了一些区别,就比如在张北草原发现的土拨鼠河北亚种达乌尔黄鼠白化个体。

不过,尽管外贸略有差别,但土拨鼠的两个关键词——“挖掘”“肥胖”,却从来没有改变过。所以有人就替土拨鼠说了:“人家不是胖,只是吸收好。”

因为“胖”而“可爱”的它,虽被追捧为“网红”实则“有病”

我拨土,和木头有什么关系

土拨鼠的学名旱獭在美洲阿尔冈琴语系中叫“monax”,翻译成汉语就是挖掘机的意思。而它的英文俗名有两个,分别叫“groundhog”和 “whistle-pig”,把它们描述成地面上钻来钻去还会吹口哨的小胖猪,是对它们“挖掘”和“肥胖”两大特点最精确的总结。

但是它的另外一个名字“woodchuck”就有些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不少人都会纳闷,怎么会用“木头”和“夹子”这两个词,去形容土拨鼠呢?

因为“胖”而“可爱”的它,虽被追捧为“网红”实则“有病”

来五把青草,不要辣

原来“woodchuck”这个词来源于美洲阿尔冈琴语系的一个单词“wuchak”,本应该代表的是挖掘者的意思。可是由于“wuchak”的发音和“woodchuck”特别相近,这才导致了以讹传讹,把它称为了“木头”。

但是土拨鼠真的就跟木头没有一丁点的关联性吗?

其实也不完全如此。毕竟土拨鼠的种群范围不仅仅分布于中国,在国外也有大范围的分布。在美洲分布于森林边缘的土拨鼠,它们除了会爬树之外,甚至还会游泳,可以称得上是土拨鼠中的战斗机了。

因为“胖”而“可爱”的它,虽被追捧为“网红”实则“有病”

花有重开日,你有再瘦时吗?

说完了关于土拨鼠的名字由来,我们不妨再说一下关于土拨鼠比较肥胖的这件事情吧。作为冬眠性的野生食草动物,土拨鼠在美洲的胖就代表了美好和正义。

通常而言,在中国境内的土拨鼠,当气温长时间低于10℃以下时,它们就会自然冬眠,时间可长达3-6个月,当气温转暖后自然苏醒。这一连几个月不吃不喝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所以人家胖嘟嘟的身材也是有其意义的,至少冬眠的时候可以有脂肪能够用来消耗。

因为“胖”而“可爱”的它,虽被追捧为“网红”实则“有病”

然而,土拨鼠也并非一直都是胖嘟嘟的。至少,它们的减肥速度比人类要容易许多,准确的说,它们采取的是“饥饿”减肥法。每当冬眠结束时,由于长时间未进食,土拨鼠会变得很清瘦,跑起来身子晃晃悠悠,全然没有了入睡时的肥胖呆萌感。

这种“秋冬贴膘春夏减肥”的节奏,真的不知道羡煞了多少人!所以请不要用土拨鼠进行发胖的自我安慰了——花有重开日,人无再瘦时,这对土拨鼠而已完全不成立。

因为“胖”而“可爱”的它,虽被追捧为“网红”实则“有病”

不会看影子就不是好气象员

相传每年二月二这一天,如果冬眠出洞的土拨鼠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么冬天还有六个星期才会结束;如果由于多云土拨鼠看不到自己的影子,那么春天不久就会来临。

这其实是来自宾夕法尼亚州德裔聚居区的古老迷信,后逐渐变成现在美国和加拿大一些城市一年一度的“土拨鼠节”。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请出当地有名的土拨鼠来预测春天的到来

这样的预报准确吗?

很显然是不准的。有人曾做过统计,土拨鼠的预报准确率大概只有39%。所以想要知道天气,还是不能靠土拨鼠啊。不过这并不妨碍人们对它们的热衷与迷信,美国一名检察官甚至打算“起诉”宾夕法尼亚州知名的美洲旱獭“菲尔”,责怪它错误地预言了春天即将到来。

可是这种滑稽的事情,在中国全然没有。虽然经济上中国不及美国,但至少中国比美国要明智,要理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野外,中国人对于土拨鼠还有一个称呼——祸害。

因为“胖”而“可爱”的它,虽被追捧为“网红”实则“有病”

土拨鼠日的盛况

相爱相杀的过往

当然,不是所有的土拨鼠都是上得了抖音、风光无限的热门网红。在土地肥沃、蔬菜充足的乡村,土拨鼠也有令人厌烦的时候。

就有人曾发掘过11处土拨鼠的洞穴,竟然发现11处鼠窝点中最长的地洞可达八米,而11处洞穴平均纵深接近2层楼。据有关研究显示,土拨鼠洞穴的最深记录,曾到达了惊人的地下五层。

如此庞大的居室,土拨鼠倒是住舒服了,却害惨了人类。想一想,在拥有如此深邃地下空洞的土地上种植庄稼,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因为土拨鼠不断地吞噬这些庄稼及其根茎,导致农作物的欠收,令人类苦不堪言。

因为“胖”而“可爱”的它,虽被追捧为“网红”实则“有病”

复杂的地下宫殿


因为“胖”而“可爱”的它,虽被追捧为“网红”实则“有病”

良心不会痛吗!

事实上,土拨鼠的洞穴有时候也是“共享居室”,也会被很多体型相仿的哺乳动物征用。同时,土拨鼠挖洞时会不断地将地下的土壤带到地表,有效地翻耕了土地。这么说来,土拨鼠在帮助了其他哺乳动物的时候,也承担了一部分牛的体力活。

甚至有报道称,挖洞的土拨鼠还帮考古学家挖出了不少遗,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盗墓鼻祖”吗?

那么关于土拨鼠的功与过究竟该如何评判?这只是站在人类的利益角度发出的疑问而已。说不定,此刻此刻的土拨鼠们,也正在抱怨着人类在它们洞穴之上盖房子呢。毕竟,世界不是单单属于人类这一高级物种的。

因为“胖”而“可爱”的它,虽被追捧为“网红”实则“有病”

疾病的传染者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去看待土拨鼠,那么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不会再是憨态可掬的外表和魔性的叫声,而是多种疾病的传染者。其中最臭名昭著的疾病,恐怕非鼠疫莫属。欧洲中世纪差点让人口死绝的黑死病,起源就是土拨鼠传过去的鼠疫。

鼠疫由鼠疫杆菌引起,是一种存在于啮齿类与跳蚤,并由此传染给人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鼠疫可以在啮齿类动物中迅速扩散,但主要传播者并不是老鼠或土拨鼠,而是跳蚤,土拨鼠只是鼠疫杆菌的寄生体之一。

而这些跳蚤的身体中寄存着鼠疫杆菌,阻塞跳蚤的胃部并使其变得饥饿。由于无法得到饱足,跳蚤不断地叮咬宿主;在叮咬与进食的同时,跳蚤胃里的细菌便经由血液流动到开放的伤口中,使得细菌散布到新的宿主身上。

因为“胖”而“可爱”的它,虽被追捧为“网红”实则“有病”

可想而知,人们在土拨鼠生存环境周围,被感染鼠疫的概率有多高。早在2008年甘肃省就推出了《关于禁止猎捕贩运销售旱獭的通告》,不仅禁止抓捕运输土拨鼠(旱獭),还禁止旱獭的所有相关制品,一句话,就是不允许大家接触旱獭。

然而不少人觉得土拨鼠太可爱了,不养一只作宠物怎么成?于是通过各种渠道突破安检防护,旱獭进入人口密集的城市。甚至还有一些不良商家把土拨鼠当成招揽游客的噱头,似乎完全忘了它们顶着“瘟神”的头衔。

从野外可爱的大“老鼠”,到红遍网络的“表情包”,从有损农业的“挖掘机”,到可怕疾病的“传染者”,从被追捧为“网红”,到被唾骂“有病”,土拨鼠的面目越清晰,我们对这种动物的爱憎似乎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也许这样复杂的爱憎情感背后,也会多藏着一些我们对世间万物的理解和尊重吧。


因为“胖”而“可爱”的它,虽被追捧为“网红”实则“有病”

因为“胖”而“可爱”的它,虽被追捧为“网红”实则“有病”

因为“胖”而“可爱”的它,虽被追捧为“网红”实则“有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宾夕法尼亚州   旱獭   美洲   鼠疫   土拨鼠   杆菌   美国   洞穴   肥胖   中国   木头   跳蚤   地下   人类   疾病   可爱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