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万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意外伤亡事件一再重演,令人痛心疾首

父母一年回家一次的不到51%,一群“留守儿童",哭喊着跑上报纸的版面,呼啸的风声里,夹杂着一个女孩儿凄厉的哭声一旦,又有谁能听得见他们微弱的呼声?

上千万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意外伤亡事件一再重演,令人痛心疾首

“都说儿童时代阳光明媚,可我却看不到光辉;晚上独自蜷缩冷波,泪湿枕巾难以入睡……”这是一首留守儿童唱给父母亲的歌。

由于交通不便、经济成本高以及其他原因,留守儿童的父母很少回来看望自己的孩子。据重庆市-项抽样调查表明,父母一年回家一次的占50.7%,两年回家一次的占17.5%,三年以上未回家的占12.7%。在安徽、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中西部地区,父母数年不回家的情况比比皆是。

父母外出带来的最大问题,除了造成孩子们的亲情缺失以外,就是监护人缺失带来的严重安全问题。根据全国妇联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状况报告(2003~2004)》,意外伤害成为我国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死因。全国每年至少有1000万儿童遭遇溺水、交通事故、跌落、动物损伤、烧烫伤,直接导致10万儿童死亡、40万儿童致残,这里面主要是留守儿童。

上千万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意外伤亡事件一再重演,令人痛心疾首

广州某地20名小学生,一早踏上了改装的三轮车上学,不幸在学校附近坠桥,车上20个孩子一下子淹死了14个。当地村民说,遇难的孩子中有11个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多在广州市打工,孩子们平时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

14个幼小的生命瞬间消逝,让14个家庭面临巨大的悲痛,而11个远离亲情的留守儿童,他们远在城市像候鸟-样迁徙的父母,是否听到了孩子们揪心的呼喊?

2009年11月29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播出《广西鞭炮黑作坊童工调查:留守儿童一天只挣一元钱》,通过广西贺州的一起爆炸案,揭开了父母外出打工的5800万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冰山一角——

11月12日上午8点左右,广西贺州市平桂镇鞭炮厂发生爆炸事故,死伤的13名小学生中,最小的只有7岁,最大的14岁。其中,烧伤面积达90%以上的5人,烧伤面积55%~78%的4人,1名儿童在送往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他们全部是小学在读的留守儿童,其中11名为女生。

事故发生后,当地警方迅速以非法危险物品肇事罪和雇用童工罪立案。据了解,事发当时,加工厂老板正在用摩托车装运货物,摩托车发动大火引燃爆竹,酿成了这幕悲剧。

让人不解的是,这些孩子怎么会变成黑作坊的童工?插完这么一盘药筒,他们又能赚多少打工钱?带着这些疑问,媒体记者对受害的孩子们进行了采访。

记者:“老板会给你多少钱?”

杨小丽:“他是按盘算的。

记者:“一盘给多少钱?”

杨小丽:“三毛。”

正上小学六年级的杨小丽曾在这家黑作坊打过工,每插好1000多个引信,她能赚到3角钱,上学前的两三个小时内,她能做好大约3000个引信,可以赚到1元钱;放假的时候,一天她能赚到3元钱左右。杨小丽和其他伤亡的13名孩子-一样,都是村里小学的学生,她周围的很多同学都曾做过这样的工作。

她们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钱用于购买零食和学习用品。由于当地居民生活贫困,孩子们兜里的零花钱少得可怜,甚至没有,她们只好铤而走险去黑作坊打工赚钱。不仅如此,在很多农村,一些留守女童被人强奸造成怀孕等严重后果的案件屡见不鲜。据公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受性侵害的高危人群。一位乡镇妇科医生介绍,现在十几岁的农村女孩儿做人工流产手术的人数,大约占整个人工流产人数的15%,如果加上性病期计算,可达20%左右。

上千万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意外伤亡事件一再重演,令人痛心疾首

2002年底,安徽省阜南县公安部门曾破获了一起令人震惊的特大强奸、伤害幼女案。犯罪嫌疑人苗少勇从2001年开始先后窜至河北、河南、安徽等地农村,或用少量金钱、水果引诱,或以问路送信、找人为借口,将6~14岁的女童骗至桥下、草丛、庄稼地,实施强奸。两年时间作案20起,受害女童达20人,其中1名6岁女童惨遭杀害。

2006年,广东北部地区某村,父母到深圳打工,留下了姐弟俩在村子里生活。虽然爸爸拜托了叔叔、婶婶照顾她们姐弟,实际上叔叔、婶婶很少过问他们的生活。有一天放学以后,村里一个同姓的伯伯招呼姐弟俩到他们家玩,伯伯让弟弟在客厅里看电视、吃零食,就把13岁的姐姐叫到自己的房间强奸了。村里的另外一个男人,用同样的方法诱骗并且强奸了这个女孩儿。几年后,受害人向当地的派出所报案,经过法医鉴定,姐姐的处女膜陈旧性破裂。

2007年,鄂西北某村一个40多岁的单身汉,娶回一个寡妇。这个寡妇带来三个女儿,后来女人外出打工,男人在家把妻子带过来的三个女儿全都强奸了,大女儿14岁,小女儿才10岁。女人打工回家,看到床下的安全套才知道三个女儿都受害了,女人抱着三个无辜的女儿痛哭起来,当即向公安派出所报案。犯罪分子虽然得到了惩罚,但对三个小女孩的生理和心理带来的伤害无疑是沉重的。

2009年,鄂西北某村-一个12岁的女孩,因母亲去世后辍学回家,父亲外出打工,她就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后来,她和村里几个女孩被骗到外地一个路边餐馆打工,她一去就被软禁,老板逼迫她卖淫,2000元“开苞”之后,又逼着她天天接客,染上了性病,最后连路也不能走了,倒床不起,老板怕出人命才叫人把她送回家乡、和她一起受骗出去的五个女孩都是留守儿童,最大的16岁,最小的年仅12岁。

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资料显示,2008年,广东省审理的猥亵、强奸女童的案件就有300多宗,其中大多是留守儿童。而自2000年以来,仅广东东莞就发生强奸、拐骗拐卖儿童案件243宗。

据西部某地检察院统计,2007~2009年,该院辖区9个基层院共起诉性侵害留守女童案件124件,受害女童多达149人。其中,一个县一年就发生7起教师猥亵、强奸留守女童案,受害女童最大的13岁,最小的不到3岁。

上千万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意外伤亡事件一再重演,令人痛心疾首

2009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中国乡村妇女生活调查》作者吴治平女士在做客央视《半边天“血亲”》节目中,呼吁全社会高度关注农村留守女孩性安全,严格学校的教育责任和父母的监护责任。吴治平女士分析了当前针对农村女孩的性犯罪几个特点:

第一类现象:

农村留守女孩被性犯罪分子列为首选的赚钱工具。

犯罪分子以引诱、欺骗、容留等手段逼迫农村留守女孩卖淫,且手段花样不断翻新,有的是以招工、介绍到外地工作为名义,也有的是假装谈恋爱,先引女孩上钩,然后逼其卖淫。例如:一姓叶的留守女孩,罪犯分子汪某以与她谈朋友为名义,将她带进城,当晚与其发生性关系,还哄骗她说,一心想娶她,就是手里没钱,要她卖淫赚钱后就结婚。汪某把她送到私人旅社,叶女每天至少接6个嫖客,每个嫖客给50~80元不等,旅社老板提30元,剩下的钱全被汪某拿走。案发后朱某供认,一年中,他从叶女身上获得4万多元,而叶女接待了800多个嫖客,却-分钱也没得到。

第二类现象:

轮奸留守女孩的现象有上升趋势。

一些社会上的年轻“小混混”经常几个人一伙,抓住父母不在家的留守女孩,拉到房间进行轮奸。有一名16岁农村留守女孩和同伴在火车站附近玩,被几个“小混混”瞄住,上前把这个女孩搂住就走,同伴女孩阻拦,“小混混”照着她就打,然后把她也一起拉进私人旅社,被轮奸了。

第三类现象:

针对留守女孩赤裸裸的性犯罪日趋严重,有的手段触目惊心。

有一个丁姓犯罪分子开美容美发厅,店里的服务员都是从农村骗来的留守女孩,有的初中还没毕业。有一个留守女孩先被骗来被迫卖淫后,他们又逼她打电话给她舅舅和姑妈家,以介绍工作为名将她的表姐、表妹骗出来,姐妹三人都在一个美容厅里卖淫,而远在外面打工的父母则都蒙在鼓里,还以为三姐妹在一个工厂打工。

上千万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意外伤亡事件一再重演,令人痛心疾首

2009年中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空政文工团副团长、著名歌手韩红一份名为《加强农村留守女孩性安全教育和保护》的政协提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韩红在这份提案中指出,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中以留守女孩居多。由于家庭、学校及社区缺乏对留守女孩的有效保护以及性安全教育,留守女孩遭受性侵害的案件屡有发生,如何保护农村留守女孩的性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新问题。

一年后,韩红做客人民网嘉宾访谈,指出:农村留守女孩的性安全保护成了特别大的问题,一些案例让人触目惊心。社会各界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生理的健康问题,保护农村留守女孩的合法权益,让她们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留守女童的未来,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湖南女作家阮梅在她的报告文学《世纪之痛》中痛心疾首地指出,“留守儿童一走进我们的视野,就带有巨大的冲击力。监护人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许多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得到医治,溺水、触电、车祸、被拐卖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

上千万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意外伤亡事件一再重演,令人痛心疾首

从2006年开始,阮梅历时三年,跨越湖南、四川、广西、安徽等五大打工省份,就留守孩子留守家中托人“代管”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思考,尖锐地指出了“代管状态”下很多想不到的危险,常常会悄悄逼近一个个幼小的生命。

“妈妈,妈妈,妈妈……”2008年,一个寒风呼号的冬夜,在四川沱江边居住的居民忽然听到呼啸的风声里夹杂着-个女孩儿凄厉的哭声。

第二天早晨,住在河边的几户人起来到河边,他们看到的是河边漂浮的一具女尸。经警方初步认定,女孩儿只有十四五岁,为自杀身亡。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女孩的尸体打捞上来后,在沱江河堤坝上搁了三天都没有人来认领。当地民警到附近的学校排查,才搞清楚死者正是学校高二的一名学生。通过学校,警察终于联系到了女孩儿在当地的唯一亲人——姑母。

当法医进行尸检后,发现女孩儿已怀有身孕。没有人知道这件事,老师、同学不知道,姑母不知道,接到噩耗后姗姗来迟的父亲不知道,一直等到女孩儿人土也未联系上的女孩儿生前最后深情呼唤的妈妈,更不知道。

死去的女孩叫玲儿。

玲儿5岁时,父母出门打工,后因长期分居,感情出了问题,离异后孩子判给了父亲。父亲再娶,便把孩子托给老母照顾。而玲儿奶奶年事已高,自己照顾自己都困难,带了两年后,便把孩子交给了看起来家境不错的姑母代养。

玲儿常常思念母亲。一次,她在电话里向父亲询问起母亲时,父亲抛下一句:“她死了!”便挂断了电话,留下玲儿一人在那里手捧电话,泪流满面。

在后来的日子,玲儿喜欢上了班上的一男生,但两人确定关系没多久,玲儿却看见他和另一女生在学校林荫深处小道上散步。从母亲的长久不归,到小“恋人”的“背叛”,从小没有亲情关爱的玲儿的精神世界彻底崩溃了!

就在这时,社会青年辉哥闯进了玲儿的生活。两人一起到饭馆吃她喜欢的饭菜,一起去歌舞厅唱歌跳舞,一直得不到母爱的玲儿对辉哥产生了深深的依赖感。谈恋爱后的玲儿不爱与同学说话,回家后也不理家人,一次生气把姑母家里的暖瓶全部摔坏后离家出走,自己便住进了一间搭建在乡村水沟边的草棚里。

再以后,玲儿交往的男友开始不固定。在她去世前的几晚,有人看见玲儿与不同的男人在草棚里频繁出入,哪怕草棚里只有她一个人,也会从里边传出她的笑闹声。当办案组根据乡亲提供的线索来到草棚时,只见玲儿睡觉的床木板已经塌陷,十几个残破的方便饭盒胡乱丢弃,引得一群蚊蝇狂飞乱舞.....

玲儿是到妈妈离家时的船码头投水自尽的。半年后,当玲儿的母亲风风光光地回到家乡,要接女儿去深圳读书时,女儿已经不在尘世。撕心裂肺之后,玲儿的母亲终究难以接受女儿已逝的现实,披头散发在外跑,呼喊着:

“玲儿.....你在哪儿?玲儿……”

上千万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意外伤亡事件一再重演,令人痛心疾首

留守儿童之痛,不仅仅是亲情之痛,还成为一个时代之痛,一个民族之痛。

但,又有谁能听得见他们微弱的呼声?谁能看见他们伤心的眼神?谁能为留守儿童的安全买单?

作者:谭凯鸣

图片为农村孩子,非文中故事里的孩子。

【延伸阅读】

2.3亿人进城打工,留下5800多万守望乡村的“孤儿”

上千万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意外伤亡事件一再重演,令人痛心疾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沱江   姑母   儿童   草棚   性犯罪   痛心疾首   广西   女童   女孩儿   伤亡   缺失   亲情   父亲   意外   女儿   父母   母亲   农村   事件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