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只剩妇孺老幼坚守农村,生活过得苦不堪言

打工潮就像一场海啸飓风,除了留下5800万孩子,还有无数的“空巢”老人和妇女。没有了美丽的少女,漂亮的银服饰谁来穿?4700万农村留守妇女,上演的该是怎么样的一出大戏?

“打工潮”下的留守儿童

中国有句古话:“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表明家的地位的重要和它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功能。

家庭意味着什么?儿童心理学家说:“儿童是以家庭为中心而根植于其中,他的语言、概念及思想方式等,最初都是从与父母的互动中,一点一滴汇集而成的。”

家庭,是儿童的社会关系中出现最早和最持久的一种,父母不仅用言语教育孩子,还是儿童行为模仿的榜样。家长在家庭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心智产生深刻的影响。

但是,今天,“家”,这个在中国传统乡土社会里温馨的字眼,在孩子们的记忆里已经变得日渐模糊了。21世纪前后,大量农民工外出,使得离婚率急剧上升。离异不仅是夫妻关系的结束,而且也意味着家庭的解散,对子女而言,更是一种心理情感的受伤。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说过,“父母的离婚对于儿童的打击,仅次于死亡”。

而更为深远的影响,是那些父母外出务工离异后,带来无数个家庭的破碎,造成农村很大一部分单亲家庭少儿群体。这些孩子有不少被判给了男方,而多数父亲又因再婚、外出务工,将孩子扔给爷爷奶奶照管,造成不少孩子从小失去双亲之爱,性格残缺,学业耽误……

离婚率上升带来的问题显而易见,相当一部分女性经历了大山外面的繁华后再也不愿意回到穷山村,造成乡村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许多男孩子从懂事起就明白,根本不能指望从城市甚至县城找到媳妇,而村子里也再没有姑娘可以倾心了。绝望的小伙子们通过酗酒来挥霍自己的青春和打工挣来的血汗钱。

此外,离婚还造成许多单亲家庭甚至“无亲”家庭,有些离婚双方都不愿抚养子女。经济上的拮据,加上精力缺乏、知识有限,单亲父亲、母亲或是抚养孩子的爷爷奶奶,根本无法给孩子创造基本的成长环境。

一般来讲,一宗农村离婚案件平均涉及2个孩子,相当于离婚者本身的数量。据此估算,截止到2009年,在中国广大的农村,一年近百万对离婚农民所涉及的子女数可能达到200万人。

农民工大量外出,还造成乡村传统文化体系的断层。麻栗坡县居住着苗、壮、仡佬、回、蒙古、瑶等8个民族,以前每到节日,对山歌、跳菜等活动总少不了漂亮的姑娘。而现在,就算是团圆的春节,这些活动也难得搞起来了。

“没有了美丽的少女,漂亮的银服饰谁来穿?要这些小伙子们对着大山唱情歌吗?”一位瑶族村支书担心地对笔者说:

“要是再这样发展下去,要不上几年,乡村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就有消失的危险啊!”

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只剩妇孺老幼坚守农村,生活过得苦不堪言


“打工潮”下的留守老人

打工潮就像场海啸飓风,潮涌之后的中国农村,除了留下孩子,还有无数的“空巢”老人和妇女。据全国老龄办2007年12月17日发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2006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增长到1.5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1.3%,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亚洲的1/2。农村空巢家庭老人8000多万人,占全国60岁老人的一半以上。占全国“空巢”老人的70%。

另据一项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完成的调查表明:截止到2008年,我国农村现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独居的和没有配偶的老人感到孤寂的比例更高。农村“空巢”老人已成为最特殊、最容易被社会忽视和最孤独的一个群体。此外,还有4700万女人守望着乡村。

目前在中国很多乡村,生产劳动仍是一种重体力活。因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当乡村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孩子时,老年人一这个体力和健康正走向衰弱的群体,将面临怎样的困难?

在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四难”:生活难、看病难、办事难、得到情感慰藉难。

据调查,截止到2018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达2.5亿人,占总人口的17.9%,60周岁及以上人口首次超过了0-15岁的人口。这就意味着有的老人身边无子女照料,他们一旦到了高龄,丧失自理能力,生活就会非常困难。甚至有一些老人意外去世很长时间,才被人们发现。

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只剩妇孺老幼坚守农村,生活过得苦不堪言

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只剩妇孺老幼坚守农村,生活过得苦不堪言

“打工潮”下的留守妇女

在今天中国的农村,除了“空巢”老人,农村留守妇女群体却因为情况复杂而被遗忘。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而对于相当于一个韩国人口总数的中国4700万农村留守妇女来说,上演的该是怎么样的一出大戏?这一群丈夫不在身边的“半边天”,用难以想象的牺牲承担了家庭的一切,她们每天不仅要辛苦劳作,还要侍候老人、照顾孩子,还要面对孤独的煎熬。而这种煎熬,不是一天两天,有时可能长到三年五载,甚至一生。

调查发现,在这庞大的留守妇女中,高达72%的留守妇女患有不同程度的腰椎和关节疾病,有76%的留守妇女感到孤独、压抑和无助。

文学家说:“男人是乡村的“脊梁”,女人是乡村的“乳汁”。当男人和女人离开后,就留下了一个没有了脊梁和乳汁的农村,留下一个受伤的、虚弱的农村。”

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只剩妇孺老幼坚守农村,生活过得苦不堪言


“打工潮”对中国农村的影响

农民工外出打工潮涌过之后,给中国乡村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家庭的分离、乡土历史文化的断裂,还带来中国乡村观念的扭曲。作家贾平凹在小说《秦腔》中描写道:

“现在不是十年二十年前的社会了,光有粮食就是好日子?清凤街以前在县上属富裕地方吧,如今能排全县老几?粮食价往下跌,化肥、农药、种子等所有农产资料都涨价,你就是多了那么多地,能给农民实惠多少?东街出外打工的有四人,中街有七人,西街是五人,他们家分到的地都荒了啊!我是支持出外打工的,可是也总不能让清风街的农民都走了!农民技术员为什么出外,背井离乡,在外看人脸,替人干人家不干的活,常常又讨不来工钱,工作事故还那么多,我听说有的出去还在乞讨,谁爱低声下气地乞讨?他们缺钱啊!”

哲学家说,真实的生活比最高明的剧作家都更有才华,生活的真相比最经典的戏剧都更具有戏剧性。面对21世纪前后中国真实的乡村,我们还能说什么呢?有一种贫穷连接泪水,有一种伤痛令人心碎。


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只剩妇孺老幼坚守农村,生活过得苦不堪言

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只剩妇孺老幼坚守农村,生活过得苦不堪言

作者:谭凯鸣

【延伸阅读】

“世界工厂”背后的打工妹:她们流尽了汗水,也流尽了泪水

挣扎在城市边缘的“候鸟”,以廉价劳动力创造出了“世界工厂”

“打工潮”兴起后的村庄——连抬灵柩的8个青壮年都找不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工潮   农村   妇孺   青壮年   苦不堪言   农民工   中国   乡村   子女   老幼   群体   妇女   人口   老人   孤独   父母   儿童   孩子   家庭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