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乌兹别克斯坦这片土地也是玄奘西行取经所经的一部分,很多中国人都会觉得它神秘而遥远。其实中国人去乌兹别克斯坦还是很方便的,只是自己办理签证比较麻烦,中介办理花钱又多,阻碍了我们更多人前往。乌兹别克美女如云,在所有中亚国家里算是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城市间交通也是最为方便的国家,城市的环境干净卫生,乌兹别克斯坦人中老年人喜欢镶金牙,他们性格温和、诚实守信,当然个别黑车司机除外。这个古丝绸之路上的中亚国家,在历史长河里留下了无数璀璨明珠和历史故事。塔什干、撒马尔罕、布哈拉、希瓦等多少要冲古镇至今还仿佛回荡着古代商旅的驼铃声......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那让我先简单概括一下乌兹别克斯坦这个国家的历史吧:

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伊朗游牧民族由今属哈萨克的北部草原地带向南迁徙,在中亚定居下来,逐渐形成了以布哈拉、撒马尔罕等为中心的城市,这两个城市后来成为这个地区的统治与文化中心。到了公元前第5世纪,巴克特里亚、粟特、吐火罗等国家控制此一地区。随着中国凿空丝绸之路后,布哈拉与撒马尔罕成为极为富裕的城市,河中地区的富裕,经常引起来自北方欧亚大草原以及中国的侵略。许多地区性的战争在粟特与其他河中地区国家之间展开,而波斯与中国也经常在此地区发生冲突。公元前3世纪,马其顿王亚历山大曾征服中亚。一直至7世纪,这里曾有费尔干纳国、贵霜王国、突厥卡干等国家或王朝。8世纪起,阿拉伯人占领该地,带来伊斯兰教和文化。公元13世纪,蒙古鞑靼人成为统治者。14—15世纪,当地又被帖木儿帝国兼并。16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乌兹别克人在中亚建立希瓦、布哈拉、浩罕三个并存的汗国,他们仍保持着完整的伊斯兰教封建关系。到了1865—1876年,俄国完成对三个汗国的征服,乌兹别克人从此沦为沙俄的臣民。苏联时代,乌兹别克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实行农业集体化,同时,当地成为苏联在中亚的工农业中心,具有相对完整的冶金、机械制造、天然气化工等产业,塔什干成为苏联第四大城市。1991年9月1日,乌兹别克成为独立国家。

一、奥什口岸--乌兹别克塔什干

我是从靠近吉尔吉斯第二大城市奥什的多斯特克口岸进入乌兹别克斯坦的,然后从费尔干纳盆地的安集延到达首都塔什干--撒马尔罕--布哈拉--沙赫里夏勃兹--泰尔梅兹。当年玄奘就是从现在吉尔吉斯一路北上再向西,到达了如今的乌兹别克斯坦,他经过赭时国,即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之塔什干)、康国(即撒马尔罕)、羯霜那国(今乌兹别克斯坦之沙赫里夏勃兹),又西南行200多里至铁门关,再循东南方向渡阿姆河(今泰尔梅兹)继续向南。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一大早就搭车赶往吉尔吉斯的多斯特克口岸,这个口岸就在奥什的西面郊区,市区搭车前往只需200索姆。到了口岸那里已经排了很长队伍,基本都是吉、乌两国的居民。我先在口岸私人兑换点换了一些乌兹别克斯坦的苏姆。据说乌兹别克斯坦的外汇是受国家管制的,银行兑换汇率比黑市要低很多,我随后今天的苏姆也都是在黑市兑换的,1美元大概是8000--8050苏姆,面值有500、1000、5000、10000苏姆的。最好都要10000的,不然带着实在麻烦,太沉了。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边检站大门外已经很多人排队,队伍越来越长,很多人加塞,主要是年龄大的妇女加塞严重。大门口士兵看守着,每次放行十几二十几个人进入大门,进大门后仍需男女分开排队等候办理盖章出境,我进入大门后被大兵优先叫到前面办理,盖完出境章,步行至乌兹别克海关办理入境手续,持枪大兵把守,人们在门外排队等候放行,我手持护照走到大门向大兵表示时间紧迫,他查看了护照后打开门让优先进入办理,整个过程很顺利,对于传说在吉国停留超过五天以上必须去警察局登记的要求,海关并未询问相关事宜。吉、乌双方都未有索贿现象,办理过程都很礼貌。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走出这个大门就算是正式进入了乌兹别克斯坦了,门口处已经有很多换汇的黄牛和拉客的司机。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这些人长期在此面对各类游客和过境人员,换汇或司机拉客基本都是随口开价,到塔什干每人开价25美元,还价后还要20美元,最后我看到一旁停着一辆破旧的大巴车,上去一问,是去安集延的,每人车费才2000苏姆,折合人民币不到2块钱,太便宜了。于是我们甩开黑车司机们的纠缠,跳上公交大巴。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公交大巴上的人很热情,虽然车上已经没有了座位,但还是被让到前排的副驾驶区域坐下,旁边的美女大方的打招呼,还拿出手机自拍合影,我索性也拿出我的手机交给她,自拍一张。这个安集延女孩让刚刚踏上乌兹别克斯坦的我感受到了与吉尔吉斯不一样的风情,她不仅自拍合影,还给我们分享她的音乐,还给我们一个奶酪做的“乌兹别克巧克力”,而在吉尔吉斯,女人们大都还比较含蓄、传统,一般不会主动与陌生男人亲近。车上的其他人也都很热情与友善,只是有个年轻小伙子可能不知道在哪学了几句中文,不过都是骂人的话,却拿出来当笑话讲!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公交大巴到了安集延的一个街道,车上人告诉我们在这里就可以下车去塔什干,还亲自下车把我领到了地方才继续开车往前走。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这是一个去塔什干自发形成的拼车点,车主们或帮忙拉客的人看到我们来就一窝蜂斯的围了上来,互相竞争拉客,但价格基本都是每人5万苏姆,折合人民币不到50元,如果他告诉你4万、3万,那基本是为了先把你拉上车开玩笑说的,别当真!这个穿牛仔衣的最能拉,直接把我的包背走放上车,他自己不是开车的,它相当于帮别人拉客,拉到一个人赚一些佣金,所以那些开车的司机是拉不过他的。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拼的车是个普通二手轿车,可坐四个乘客。在通往塔什干的路上有很多的棉花地,这里盛产棉花。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路过一个检查站,要下车亲自到路边办公窗口进行护照登记。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过了检查站就进入山区,要翻过一座比较高的大山,目前通过大山的卡姆奇克隧道在2016年已经修好,这条长达19.2公里的隧道,被称为中亚最长的隧道,是中国隧道帮忙修建的“总统一号工程”,但是当天却没有让通行,车到隧道口时被交警拦截,仍让所有车辆走盘山道翻山而行。山坡上有一个很大的字和标牌,应该是一些企业的广告。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中国修的隧道却让我这个中国人不能亲自体验一下,很遗憾,不能让我满足一下祖国的自豪感,我们只好翻山,这样至少要多用2个小时的时间,这条山路冬季会被冰雪覆盖,如果没有中国修的隧道,冬天费尔干纳盆的乌国人去首都只能绕行到塔吉克斯坦。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山上遇到牧羊人,他们骑着马、毛驴驼着干粮,想必外面放牧的日子很长很辛苦。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翻过最高山口路还不错,路上到处也都在拓宽建设。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我们到途中一个叫Ohangaron小镇吃了一顿饭,司机说这家餐厅很棒,我感觉确实不错,价格不贵,味道也好,和新疆菜差不多。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我们每个人点了自己喜欢的菜,菜单上有图片,可以看出这家店应该很有名气,生意好,人多。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餐厅服务员,结帐。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华灯初上时分,我们终于到了首都塔什干。司机把每个人送到家,除了送人,司机还会顺便帮人送一些文件收取一些费用。感觉乌兹别克这种拼车、代送物品的行为很值得推广,其实就象我们的滴滴拼车是一个道理,只是他们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还不发达,而我们虽然技术、资本发达,但却对此进行了限制。

到了塔什干,让司机帮忙打电话订了一个家庭旅馆,30美金一晚。这家旅馆是一个很赞的院子,在古城居民区里,距离超苏市场和地铁都不远。老太太会说一点英语,接电话的儿子英语很好,人也很好。

塔什干的住宿整体上看并不便宜,酒店不多,只是这两年才陆续多了一些,而且普遍条件不高。在乌兹别克住宿登记很严格,千万要记住向旅馆或酒店索要盖了章的住宿登记卡,在出境时要查,少一晩上都不行。

塔什干虽是首都,但规模并不大,市区来说,旅游资源并不丰富,有博物馆、广场公园、神学院、清真寺、电视塔、陵墓。玄奘往印度取经,曾路过这里,当时叫赭时国,中国古称石国,汉人中许多石姓人的祖先就在这里;《大唐西域记》卷一记载:“赭时国周千余里,……西临叶河,役属突厥”。

本人因为语言问题对博物馆并不是太感兴趣,而清真寺之类的还是留着去撒马尔罕再看吧。在塔什干只计划去一下超苏集市、库尔克达神学院、贴木尔广场,然后去吃中亚抓饭中心吃手抓饭,顺便看看塔什干电视塔。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超苏集市。这个象蒙古包一样的巨大绿色穹顶建筑就是塔什干最大的最有名气的农贸市场。超苏集市就在古城区边上,我走路几分钟就可以到。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巨大的穹顶之下,就是一个个摊位,成环状布局,整齐合理,排列有序,卫生干净。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想必当初设计这个建筑时也费了不少功夫。里面分上下两层,一层卖肉、熟食、奶制品等,二楼主要是干果、调料等。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围绕超苏农贸市场,四周还有很多不同类别的市场,蔬菜水果市场、服装鞋帽、家居用品、食品杂货等应有尽有。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新鲜的石榴。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后,你就会发现到处都是卖是卖石榴的,比新疆喀什还多。我国石榴的故乡就在乌兹别克斯坦,有晋陆机《与弟云书》记载:“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安石榴也”。“安石榴”即安国、石国的榴,安、石两国即现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塔什干地区。东晋后赵石虎,是石国后裔。《邺中记》载:“石虎苑中有安石榴,子大如碗盏”。从石虎老家石国引种来极品石榴,在邺城(河南安阳)能种出如此大的石榴不足为奇。《古兰经》里称石榴为“天堂圣果”,认为每个石榴中有一粒种子是来自天堂。先知穆罕默德说:“吃一吃石榴吧,它可以使身体涤除嫉妒和憎恨。”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各种新鲜水果。土壤好,光照率高,使乌兹别克盛产杏、李子、石榴、葡萄、瓜类、圆白菜、核桃等各种水果蔬菜。目前超过180种果蔬及加工产品被出口至俄罗斯、美国、巴西、中国、印度尼西亚等80余个国家。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水果多,自然干果产量就大,据资料显示,近十年间,乌兹别克斯坦干果及坚果出口量增长了4倍。他们今还在塔什干召开了国际果蔬博览会,吸引了40余个国家的人来探寻商机。这和乌兹别克斯坦现在的农业政策有关,苏联时代,这里都是大面积的小麦、棉花产地,但这些产量虽大,但效益很低,人民并不能致富,现在的总统号召大家逐步缩减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果蔬种植,还自主选育出很多针对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抗旱、防病害的优良品种。与此同时,政府还组建、改造了很多专门从事农产品加工的现代化企业。所以,这届政府,人民的拥护率还是很高的,虽然不是很富有,但大家贫富差不多,还算过的幸福。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来自各国的调料。这些是经过丝绸之路贸易而来的。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腌菜。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各种五颜六色手工烧制的盘子是当地特有的传统工艺,精美的花纹布满整个盘子。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烤包子、手抓饭等餐厅。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超苏集市向东逛,沿着密密麻麻的路边摊走向突起的小土坡就到了库尔克达什神学院,它旁边是座星期五清真寺,大门紧闭。我开始并不知道这是一个神学院,走进一看,看门的的笑容可鞠的指指窗口,意思是买票,5000索姆,我一想,才4块钱,走过咱就不错过,就这样进去看了一下,看到一楼有好几个房间都是办公室,二楼有教室,教室里还有人讲课,学生似乎什么年龄段的都有,他们的鞋都放在教室门口。我在窗前拍了一个照片,他们善意的制止了。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两边的房间都是教室和神学院老师的办公室。中间一楼位置一侧是食堂另一边是洗手间。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神学院的学生们。

从神学院出来,去地铁口乘地铁到铁木尔广场。

车站入口内有地铁线路图,一般要开包检查后才能入站,车票1200苏姆,不到一块钱人民币。塔什干的公共交通交通还算健全,市内有公交车、出租车、地铁。乌兹别克允许私人车辆从事营运,价格也不贵,基本上10块人民币可以全城跑。这个城市有1/3的私家车是用来跑黑车的。

塔什干的地铁网络也比较发达,现有3条营运路线,路线总长度36.2公里,拥有29座铁路站。但是地铁车辆非常破旧,至少是30年前生产的了。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地铁埃米尔.铁木尔站,这是个换乘站,可以换绿线去塔什干电视塔。塔什干的地铁系统,开通于1977年,是中亚首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在苏联时期修建的。苏联解体后,除了新增线路和站点,其他基本没什么变化。站台融合了本国民族浓浓的西域风情元素,由多位苏联时期的著名建筑设计师和乌国建筑设计师共通参与设计。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站台服务员穿着制服正与熟人聊天。地铁站严禁拍照,据说当初建地铁站,顺便规划成了未来核战争的掩体,属军事机密。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车厢内乘客。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在埃米尔铁木尔站出来,看到了乌兹别克少有的高端酒店,每晚大概是130--150美元吧,和国内的五星级酒店条件没法比,据说服务也不怎么样。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酒店对面就是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的埃米尔.铁木尔广场,塔什干的主要街道均从埃米帖木尔广场向外辐射。广场中央矗立的铁木尔雕像,能看出乌国的人想以此向世人展现他们祖先曾经的雄风。

铁木尔广场作为塔什干新城的中央公园,由俄罗斯帝国建筑师建于1870年,始称康斯坦丁广场。后来,广场中央的纪念碑多次更换名字,乌兹别克斯坦曾是帖木儿帝国的所在地,帖木儿纪念碑是为纪念乌兹别克斯坦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帖木儿帝国的奠基人帖木儿而建的。碑文名字下方写着“正义就是力量”。

铁木尔这个人不简单,1336年帖木儿生于撒马尔罕地区的沙赫里夏勃兹,我过几天会去他的家乡看看。他的父是突厥一个部落首领。当时的中亚大地都是蒙古人的天下,帖木儿与西察合台汗国的公主结婚,成了察合台汗国的驸马。他25岁时,与蒙古人作战时被打伤成了瘸子,人称跛子帖木尔。帖木儿为了借助蒙人势力,自称是成吉思汗后代,狡猾诡诈,作战凶狠残暴,逐渐成了两河流域,丝绸之路上的统治者。1369年他建立了帖木儿帝国(1369-1526)。1381年征服东波斯,1387年征服花剌子模,统治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丝绸之路广大地区。开始与大明朝通商。1402年帖木儿在安卡拉战役大败奥斯曼帝国,俘获其苏丹拜牙巴耶塞特一世。帖木儿帝国成为从帕米尔高原到小亚细亚、阿拉伯半岛的大帝国。他从小亚细亚带回的艺术家、工匠和学者,促进了撒马尔罕经济、文化和城市建筑繁荣发展,成为中亚伊斯兰文化的重心。

1405年帖木儿率领20万铁骑进攻明朝,天有不测风云,幸亏这斯进军途中在奇姆肯特锡尔河畔病死,终结了其辉煌的征战历史。帖木儿死后,四子沙哈鲁平定内讧,继位为王。沙哈鲁改变对明朝的的攻击策略,与明朝友好,在明永乐十一年恢复与明朝的政治经贸关系。1526年帖木儿帝国被蒙古汗国后裔乌兹别克汗国所灭,存在157年。

后来出生在费尔干纳盆地帖木尔的后裔巴布儿,南下征服印度建立了著名莫卧儿王朝(1526-1858)。

1653年泰姬陵就是莫卧儿王朝的留下来的著名遗产。

1941年苏联元首斯大林下令挖掘帖木儿墓,第二天希特勒进攻苏联。也许这就是帖木儿下的的魔咒。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广场的铁木尔挥舞着手臂,展示着雄健的力量,但他骑着的骏马却被人偷偷的割走了生殖器,究竟是谁人所为,至今仍是个谜。

广场上遇到的乌兹别克美女,主动打招呼,他们开朗、大方、富有朝气。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又几个美女走过广场,她们真的美,可是又不好意思直接拍她们。乌兹别克出美女的原因可能是乌兹别克斯坦历史上是多民族相融合的地方,蒙古人、突厥人、伊朗人、俄罗斯人、中国契丹人、欧洲人等.在乌兹别克几千年的历史中长期混合居住并通婚,不断地混血并相互融合早就了女性的漂亮。

在铁木尔呆了一会,乘地铁去电视塔,准备到那里附近吃手抓饭。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到电视塔乘地铁绿色线在Bozomor站出来,这个车站设计的灯壁辉煌的,颇有现代感。出站口是一个现代化的办公中心,这个地方美女很多,来来往往的。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向北继续走就可望见塔什干电视塔,塔高375米,居世界第九位。始建于1978年。在100-120米高处设有旋转餐厅,可容纳120人同时就餐。参观者可在用餐同时观赏城市风景。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电视塔向北面继续走约200米就是号称中亚最大的抓饭中心餐厅。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餐厅在一个巨大的院子里。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餐厅门口入口右侧有4口大锅每天向人们提供几种不同口的抓饭。抓饭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一大特色,其主料为大米、胡萝卜、羊肉。不同地方的抓饭风味各异,除了用料不同外,佐料也是主要原因。种类繁多,按制作方法和用途大体可分为婚庆抓饭、茶馆抓饭和宫殿抓饭,按地方风味则有塔什干抓饭、浩罕抓饭、布哈拉抓饭、安集延抓饭、撒马尔罕抓饭、花剌子模抓饭、纳曼干抓饭等。当地人常说,来过乌兹别克斯坦的朋友,如果没吃过抓饭,就等于没有来过。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这是最大的一口锅,一锅买完了,继续再做一锅。看起来很油腻,羊油够多的!据说喝锅底的油汤会让男人增强性欲望,所以当地男人都喜欢周四来吃抓饭,他们相信周四是让妻子怀孕的好日子,大多数乌兹别克的婴儿都是在周四孕育而生。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抓饭油腻,吃抓饭最好喝茶,能缓解和消除油脂。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每一锅都不太一样,我也没有胃口每一锅都吃一盘子,就点了一个经典的套餐。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这就是套餐,里面有一颗小鹌鹑蛋,一个切开的鸡蛋,一片马肉,羊肉很多,除此还有葡萄干、黄椒、鹰嘴豆等,再要一壶茶、一份拌凉菜,饭量大的还会要一个馕,这里吃饭离不开馕,如果你不提醒不需要,他们都会默认上一个馕,这样一份套餐也就人民币20块钱吧。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今天不是周四,人不是太多,餐厅内部还是很大的,上下两层。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吃完饭出来,看到马路对面有个公园,非常漂亮,吸引着我向那里走去,公园在Bozsu河畔,里面有个受害者纪念亭和一个受害者博物馆。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博物馆修建的很漂亮。塔什干的建筑到处充满了伊斯兰风情,同时又深受着俄罗斯文化影响,也有一些欧式建筑。这里虽是莫斯林的为主,但信仰自由,除了穆斯林,还有东正教圣地、天主教互不相扰。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塔什干市中心的Bozsu河,也是情侣们约会的好地方。

感觉塔什干人们活的悠闲、轻松,这是人家安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的持续发展、完善的福利保障分不开的。他们社会安定,民众负担较轻,均衡分配,贫富差距不是很大。人民享受的福利是多方面的:医疗实行的是全民公费医疗制,不论大人、孩子看病一律免费。他们重视教育,小孩上学全部免费。对于买房的家庭,家庭成员个人收入中用于偿还住房贷款的部分可享受免税待遇。居民家中的热水都是免费的,用电、煤气、汽油也都非常便宜。由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负担较小,因此“塔什干”的老百姓很少“攒钱”。往往开完工资就开始大量消费,年轻人泡妞谈恋爱也很自由。

二、塔什干--撒马尔罕

我从塔什干拼车前往撒马尔罕,拼车点就在通往撒马尔罕的路口,搭车过去1万苏姆,不到10块钱。到了拼车点,很多车在此等候,她们会主动围上来和你讨价还价,你还可以挑选座位,一般副驾驶比较贵一些,我给了4万苏姆,他答应后排只坐两个人,我和一个俄罗斯族人,副驾驶坐的是一个当地的“韩国”妇女。司机幽默的说,我们这个车成了国际大家庭。

我开始以为副驾驶的妇女是司机的老婆,后来才知道不是,司机告诉我她是“韩国人”,我想可能是她是某种原因出生或流落到了乌兹别克,后来我越来越对乌兹别克怎么会有“韩国人”感到纳闷,就查阅了很多资料才搞明白。原来乌兹别克生活着很多“韩国人”,塔什干还有"韩国人村",他们所说的这些“韩国人”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韩国人,而是他们的祖先是来自远东地区的朝鲜族人。从公元10世纪起,契丹民族建立的辽国统治中国北方200多年,后来契丹民族建立的西辽又统治现在的新疆和中亚地区,直到成吉思汗西征后才改朝换代,成为察合台汗国。这段历史给乌兹别克斯坦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从中国新疆经蒙古一直到朝鲜半岛,都是古代中国契丹人的地盘,所以他们也被乌兹别克人认同为“中国契丹人”。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后,日本占领整个朝鲜半岛,朝鲜国内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那时俄远东地区人口稀少,土地肥沃,在十月革命前后,大批朝鲜族人在远东地区找到了安身之处。但二战爆发后,远东朝鲜族人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当时中亚地广人稀,有大片未开垦的土地,斯大林在1937年签署命令,将远东的20万朝鲜族人迁到中亚。这些朝鲜族人几乎不与外族通婚,所以跟现在的韩国人在长相上没有大区别。

而坐在我旁边的俄罗斯族人,有50多岁,满口酒气,烟隐也大。在乌兹别克的俄罗斯族人也有很多,在苏联时期,乌兹别克斯坦就有300万人,其中在塔什干就有近100万人后来俄罗斯族人回迁到俄罗斯一些,少了很多,但在乌兹别克还是随处可见金发女郎和蓝眼睛、高鼻梁的人,这些都是当年俄罗斯族人的后代。

拼车从塔什干到撒马尔罕用了4个小时,沿途道路宽广平坦,除了棉花地、平原基本再没有特别的景致,其实我很想体验只需2个来小时的高铁,但我没有提前预订高铁票才不得不拼车前往,据说也有长途汽车,时间更慢,但费用很低。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通往撒马尔罕的宽广大道自古就谱写了无数英雄们的辉煌乐章。玄奘来的时候,这里不信佛教,信拜火教,但玄奘用了一晩上的功夫说服了撒马尔罕国王改信了佛教。当时撒马尔罕在中国古时称康国,今天很多康姓人的祖先就来自这里。撒马尔罕这个浪漫而又富有诗意的城市总是给人无穷的想象,亚历山大、西突厥人、阿拉伯人、波斯萨曼尼、喀喇罕王朝、花刺子模相继征服并统治这里,一个繁华似锦的城市却被成吉思汗豪不留情的摧毁,但后来帖木尔定都这里,全新的建造了撒马尔罕,目前看到的辉煌基本都是帖木尔及其子孙时期留下来的。中国唐朝时曾统治过一段时间,后来被阿拉伯人侵占。漫步在撒马尔罕,这个清真寺组成的城市绿树成荫,公园相连,各种肤色人和谐包容,可以夸张的说,撒马尔罕就象中亚的中心,在丝绸之路上散发着闪亮的光芒!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撒马尔罕也有一个铁木尔雕像,但这个雕像不再是威风凛凛的骑在马背上,而是手扶宝剑,端坐在那里,注视着前方。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他注视的前方就是一个陵墓,而他的家族陵墓就在他注视的右前方不远处,一个非常雄伟壮观的蓝色穹顶建筑群。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这就是他的家族之墓--古尔-艾米尔陵墓,是帖木儿及其后嗣的陵墓,建于15世纪。陵墓造型壮观,色彩鲜艳,有球锥形大圆顶,具有浓厚的东方伊斯兰建筑特色,是世界著名的中亚建筑瑰宝。陵墓始建于1403年,最初作为猝死的帖木儿之孙穆罕默德·苏尔丹之墓,后成为帖木儿家族墓。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陵墓的墓室中有9个长方形的墓冢。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帖木儿之孙兀鲁伯为帖木儿建的墨绿色玉石墓冢。帖木儿墓上写着:谁掘我的墓,谁就遭殃。1941年6月8日曾有人挖掘了帖木儿的墓,两周后希特勒就开始入侵苏联。不过,那一次对墓葬的发掘证实了关于帖木儿面部特征的历史记载,证实了兀鲁伯死于暴力杀害的传说,以及所葬其它帖木儿家族成员身份的真实性。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下面是古尔-艾米尔陵墓里公开展示的一张铁木尔撒马尔罕时代的疆域地图,这张地图我后来从塔吉克回国入境时,被卡拉苏口岸海关工作人员检查相机时质问道:为什么拍军事地图?我解释说这是古代地图,博物馆里公开展示的。他说:那也是军事地图。然后他就用自己的手机翻拍了一张。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从埃米尔陵墓出来靠右边道路往前走,步行20分钟就可以到列基斯坦”神学院。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列基斯坦”神学院位于撒马尔罕市中心的“列吉斯坦”(意为“沙地”)广场,是一组宏大的建筑群,建于公元15-17世纪。建筑群由三座神学院组成:左侧为兀鲁伯神学院;正面为季里亚-卡利神学院,右侧为希尔-达尔神学院。这三座不同时间段建起来的建筑,高大壮观、气势宏伟,内有金碧辉煌的清真寺。兀鲁伯神学院的正门和彩色的穹顶是用各种色彩的陶瓷装饰的,遭地震破坏后得到重修。三座神学院虽建于不同时代,但风格组合相当成功,是中世纪中亚建筑的杰作。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右侧为希尔-达尔神学院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正面为季里亚-卡利神学院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左侧为兀鲁伯神学院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神学院向东200米就是这个雕像,总统伊斯兰·卡里莫夫,1938年出生于撒马尔罕出生,自1989年当选为乌兹别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党中央第一书记开始,卡里莫夫领导这个中亚国家长达27年之久,任内历经苏联解体、安集延骚乱、两次吉尔吉斯革命等事件的冲击,始终屹立不倒。他通过变革政党体系、公投修宪等方式多次延长总统任期,形成了号称“乌兹别克斯坦模式”的威权政治和国家控制型经济模式。经历了苏联解体初期的经济衰退和动荡之后,最近13年,乌兹别克斯坦全国年均GDP增长率超过7%。他执政期间,主动为美国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提供军事基地,成为美国的坚定盟友。不过,卡里莫夫在外交上并非完全追随美国,他将俄罗斯、独联体和欧盟国家、中国等均列为外交重点对象,开展全方位外交。他去世的时候,在塔什干和撒马尔罕街头两城有数以万计的民众自发走上街头为其送行。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从总统雕像再向北走20分钟,就可以到Bibi-Khanym清真寺。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Bibi-Khanym清真寺,据传,昏君帖木儿为自己心爱的妻子Bibi-Khanym建造了这座清真寺。印度之征凯旋归来之后,帖木儿决定建造一座超越世界上所有清真寺规模的建筑——一座东方最大的建筑。熠熠生辉的墙面,高耸入云的尖塔,宽大的前庭,精雕细琢的大理石都让人们永远铭记了帖木儿和他的爱妻。虽然100多名工匠历时5年才将之建成,在建成后不久,这座宏大的清真寺便开始倒塌。在那个年代,建造这样大型建筑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原本模仿银河的前廊则在建筑完成后的头几年就不经时间的考验了。 清真寺里面的马赛克图案太精美绝伦了,内部有些地方在修复。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还有个传说是帖木尔的中国妻子比比哈努姆的下令造的清真寺。传言帖木尔在外作战,她为了给他一个惊喜所以命工匠建造。但是工匠看到了她就爱上了她,一定要一个吻才愿意把建筑封顶。结果她就答应了。后来被帖木尔知道了,这个妃子就自杀了,帖木尔下令从此女子必须带面纱避免诱惑。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Bibi-Khanym清真寺院子里有一个雕刻有古兰经的石碑,传说当地人认为妇女从下面爬过来可以多生孩子,我估计这一说法是为了让当地妇女减肥吧,因为她们到了中年以后容易发胖。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清真寺里的手工艺人。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Bibi-Khanym清真寺旁边是一个集市,大门修的很漂亮。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集市内部生意倒是冷清,露天的摊位倒是人来人往,生意不错。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集市里有很多卖馕的,小伙子推着一车馕走过。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卖馕的妇女。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这个是山楂还是海棠?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这个男人卖的像丸子一样的白色球球就是安集延女孩给我们的“乌兹别克巧克力”,我们吃不惯的,酸、咸夹带着羊奶味,当时吃下后忍住不好意思吐出来,偷偷的用卫生纸装着擦嘴包着扔掉了。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出了集市,向东北方向走200米就到了位于撒马尔罕的东北部的夏伊辛达(Shah-i-Zinda)陵墓群,是撒马尔罕的执政者及其家属的坟墓群。它包括陵墓和其它一些9-14世纪以及19世纪的建筑。传说先知穆罕默德的表兄Kusam ibn Abbas埋葬于此。相传,Kusam ibn Abbas因为他的信仰而被砍头,后来,他拿着自己的头走进了一处深井(天堂花园),也就是他现在住着的地方。 Shah-i-Zinda在波斯语里的意思是“活着的国王”。陵墓群的周围都是普通人的墓地,西面的是本地人,东面的则是被苏联强迁来的朝鲜人,晚上路过此地一定会害怕的。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整个建筑群以彩色陶瓷贴面作为装饰,青蓝色为基调,各墓室和甬道之间有很强的空间感。即使在烈日下也会有种沉醉在清凉海底的感觉。其中最主要的一座是伊斯兰教创建人穆罕默德的堂弟库萨姆之墓。帖木儿大帝的妻子图玛-阿卡和侄女图尔坎-阿卡也葬在这里。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夏伊辛达陵墓保持着18世纪第一次修复时的迷人风采,进大门后拾阶而上,仿佛进入了一个别具风情的古城。这样漂亮的地方,门票才合人民币几块钱,本国人更便宜。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一个老人在一个中年妇女的搀扶下走向陵墓深处。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走进陵墓内部,没有人感觉到害怕,反而都为这精美的建筑艺术而赞叹。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走累了可以在椅子上坐一会,休息一下,看看来往的各族美女。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这个带有突厥和俄罗斯的混血血统。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这个则保留朝鲜族或蒙古族血统。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陵墓还在不断的修缮当中,这些是修缮陵墓和清真寺的工人们。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一个修缮工人坐在窗前望着来往的游人们。

接下来给大家展示一下撒马尔干清真寺和陵墓的穹顶艺术,简直让人无法用语言词汇来形容它的美以及给人心灵的震撼。我只是拍了一部分,因为太多了,无法一一拍全,我的所有照片没有用任何拍照技巧,完全傻瓜式的纪录我的旅行,以便让大家认识我所见的本色。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清真寺内的文字。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遇到乌兹别克的一家人,他家的妹子长得真好看,忍不住给她拍个照,她妈妈制止时已经给她拍完了,但她妈妈却要和我合影,用她的手机让别人给拍了一张。 我想,女孩她这个娘真够幽默的!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精美的窗户。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我返回时遇到两个美女搭讪,他们本来是要去陵墓群的,结果也不去了,陪我一直走到神学院,边走边和她们聊,其实他们一句英语也不会说。她说她叫“脑子慢”,来自塔什干。最后两个男的追上来笑哈哈的嚷着把她们带进了神学院。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下面这两小美女一看就有俄罗斯血统,有点小坏坏的,跟了我好几胡同,笑嘻嘻的说要fuck我,被走过的当地大人听到了,好好的教育了他们一番。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下面这个职业女性走在大街上很是吸引人呐。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小学生。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撒马尔罕的居民区,苏联的味道扑面而来。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我在撒马尔罕住了两个晚上,一个叫Amir Hostel家庭旅馆,位于老城区,距离 铁木尔雕像不是太远。周围有商场、超市。背后还有一条步行街,步行街里有几家餐厅,我在一家餐厅里用晚餐,服务生用手比划着说到“李小龙”、“咏春”,我明白了,原来这个小伙子喜欢中国功夫,我就给他练了两招花架子,把他佩服的不行,几个女服务生更是竖起大拇指,很开心!

撒马尔罕用一天逛下来完全靠徒步还是挺累的,幸亏城市不大。城市虽小,但整个城市却显得很舒适,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河水清澈、街道干净、美女如云、人民热情。

三、撒马尔罕--布哈拉

玄奘没有去过布哈拉,但我想绕个弯去布哈拉看看。

我到撒马尔罕的第三天一大早便赶往火车站,计划乘火车前往布哈拉,因为没有提前预订火车票,所以早早的到了火车站去买票,买票的地方在火车站外面马路边的一个很小的售票厅里,车票很容易就买到了。42000苏姆,不到40块钱吧。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撒马尔罕的火车站外观。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撒马尔罕的火车站内部。火车站不大,分两层,基本都在一层候车上车,大厅有兑换货币的,车站干净卫生,但有一点不好,就是厕所都关门,好多人找厕所,结果楼上楼下都锁着,不让使用,这一点很不人性化,可能他们工作人员有内部厕所,并希望乘客憋着等上车了再解决。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进站台,天很冷了,风嗖嗖的吹着。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车来了,车况不错,是高铁,设施航空标准,每个座位有视听系统,可提供免费耳机,也有阅读灯,旁边的一位大爷欢送我一串葡萄,这里的葡萄比新疆的都甜,感觉太甜了,怀疑吃了会得糖尿病的感觉,但是确实很好吃啊!买了一瓶雪碧,结果打开时太快,气体一下子冲出来,撒了一身,服务人员赶紧拿来一盒面巾纸给我。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高铁每小时100多公里吧,据说乌兹别克的高铁是西班牙修建的,但机车应该是中国大连产的。从撒马尔罕到布哈拉两城相距300多公里,2个小时就到了。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到了布哈拉,火车站距离布哈拉市还有7-8公里。车上遇到在撒马尔罕住同一旅馆的一个韩国胖子和一个日本丑女,韩国胖子拉一个大行李箱,日本丑女只背了一个很小的、像逛街那样的双肩包,她不仅英语流利,俄语说的也不错,人丑就是好,都有大把的时间来学习。

我和他们一起拼车从车站到布哈拉城内,他们没进古城就到了预定好的客栈,我住在古城犹太区范围里,其实走过去也不远,但是司机却不告诉我,绕了几步,让我加1万苏姆,我体会到了布哈拉著名旅游地的司机有点不厚道,可能来这里的游客太多了,他们就变得比较贪心了。这一点在我到达家庭旅馆后,见到一个加拿大小伙子,他也是被司机宰了一刀,他和送他来的司机争执着,说只有多少米,却要那么多钱,小伙子给他1万索姆,司机不接,房东大爷出来说好话,司机也不买账,最后房东掏了钱补给司机才算了事。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这个建筑就是布哈拉的老城中心区域,是个名叫 Lyabi Hauz的餐厅,在古代祭祀水池Lyabi Hauz pool边上,它背后马路边也是车辆停靠点,相当于一个迷你的车站,当地的车站都是没有什么官方正规标志的,是长期自发形成的停靠点或拼车点。

我到了先去餐厅吃一罐当地特色的羊肉汤,不过羊肉汤有点油腻。吃饭时又碰见日本丑女,她一个人在吃一份炒饭,可见韩国胖子不是他的菜,噢,也许她不是韩国胖子的菜。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我住的地方就在下面这个胡同一直走进去,主人是一个老大爷,住在那里我一直没发现他家的女人,早餐也是他做的,煎蛋好象在油里泡出来的,蛋黄汁液和油混在一起,油腻的我根本吃不下,他却吃得津津有味,用馕蘸着吃,一大早面对着一个陌生大爷吃根本咽不下的早餐是什么感觉?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不过大爷还是很热心的,虽然不会说英语,但还是极力的给我解释些什么,怕我出来后找不到家,还跟我走出胡同告诉我认清标志。放心吧大爷,我能找到你家,我就能再找回来。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餐厅旁边就是一个建于16世纪古兰经学校,里面现都是旅游品商铺。

布哈拉(Bukhara)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三大城市,有2500多年历史,人口约25万,中亚最古老城市之一。9至10世纪时为萨曼王朝首都,1220年为成吉思汗所侵占,1370年被突厥人帖木尔征服。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开始在布哈拉传播,兴建了许多清真寺、神学院和其它祭祠场所,这座丝路古城成为当时著名的伊斯兰教学术重镇。今天中世纪时期的建筑夏宫、雅克城堡、萨莫尼皇陵、波依卡扬广场、兀鲁别克神学院、米利-阿拉伯伊斯兰神学院依然散居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之中。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清真寺门口Lyabi-Hauz广场上有一个阿凡提青铜雕像。Lyabi-Hauz意为“池畔广场”,是1620年围绕水池而建的广场。遮天蔽日的桑树和水池一样古老。老人在这里品茶、下棋。

阿凡提的故事在中国及伊斯兰世界中均得到广泛传播和喜爱,乌兹别克人称他为“纳斯尔丁”,并认为他出生在布哈拉,还在苏联时期专门拍摄了名为《纳斯尔丁在布哈拉》的故事片。

自古以来,丝绸之路将中乌两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新唐书》中记载的安国,就是指布哈拉一带地区。当时,布哈拉曾经派遣使者向唐太宗进贡礼物。阿拉伯人占领这里后,之前的大量文献资料都被销毁,所以中国的古老文献,比如《汉书》、《唐书》、《魏书》等,成为历史学家了解布哈拉历史乃至乌整个国家历史的一个重要来源。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从清真寺向东走,穿过古城居民区的胡同小路就可以到一个很小但很有特色的清真寺,这个小清真寺名叫Madrassa Chor,四塔清真寺(Chor-minor)在布哈拉属年轻的,建于18世纪。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看完小巧玲珑的四塔清真寺,可以穿过居民区前往卡扬宣礼塔、阿卡城堡方向。徒步虽然有点距离,但是可以更好地体会到老城区人们的生活环境,可以让自己在弯弯曲曲的巷子里体会布哈拉的历史沧桑,当然也可能会迷路,也可能会走进死胡同,但这种迷失何尝又不是自由呢?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居民区内的巷子错综复杂,整洁安静,偶尔才能遇到一个人,沧桑感和空间感会让你像做梦一样不愿醒来,不愿意走出这梦境般的浪漫之旅。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古老的经学院会出现在你的面前,沿着它被岁月粉饰过的老墙,你不得不赞叹时间的力量和人类的神奇。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斑驳的路面和墙壁勾勒出穿越时空的画面,一个老人走出家门张望,而空空的巷子却承载多少个世纪的故事。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土坯房上再加盖一层木板房就变成了2层小楼,而遇到岔路口该往左往右?对于本地人来说无需思考,对一个旅行者来说,无所谓思考,往左往右完全是一念之差。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有的人家门口外墙上会有一个带有文字和图案的洞口,这是干什么用的呢?是投信件物品的?还是通气的?还是某种信仰?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有的巷子很窄,还是上坡,这个城市的车辆很少,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办法把车开回家停车吧。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这么破败的小巷子里也有美女阿!她就在一拐弯的地方出现了。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碰见一个姐弟两个,很有礼貌的给我打招呼,会说点英语,一看就是有修养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两个人在商量结婚的事,如何拍婚纱照,男的说,最近手头紧,容我再想想办法,一旁婚庆公司的姑娘已经冷得不行,但很无奈地看着马路发呆。。。。。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走着走着又转回了Lyabi-Hauz广场,那就继续向西去卡扬宣礼塔、阿卡城堡走。

这种多拱顶的古建筑是集市,称为-Ron,不同的前缀表明各种专业市场。《一千零一夜》中的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就发生在布哈拉市集中。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这也是一个集市,主要针对游客的,里面出售衣服、工艺品。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集市上方的穹顶正在修缮。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集市里的手工艺人,正在制作当地特色的鸟型剪刀。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铁匠铺,制作各种铁艺、刀具。过了这个集市再向西不远就穿行到了卡扬宣礼塔建筑群。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卡扬宣礼塔很远就能看见,朝着她的方向走就是了,它是布哈拉最著名的建筑纪念碑,建成于1127年,高46.5米,它高于整个布哈拉市,宣礼塔起初是用于高声召集大家祈祷的。整个宣礼塔是用烧过的砖建成的。当年烧杀抢掠的,施行一路实行三光政策的成吉思汗打到这里,因从没看见这么高的建筑便手下留情,保留了这座塔。

宣礼塔右侧是卡扬大清真寺,建成于16世纪。清真寺对面建是一座伊斯兰神学院米里·阿拉布,米里-阿拉布”神学院为三层,内有教室和许多小室,主要用于伊斯兰僧侣研习之用。其中,小室数目为114个,与《古兰经》章数相同。当时,该座神学院是中亚地区唯一的伊斯兰教神学院,来自中亚各地的伊斯兰教徒都到这里来进行伊斯兰教学术研究。自建成之日起,该神学院就一直从事伊斯兰教学术活动,在苏联时期也未停止过。当年有名的实力大的清真寺,都附设自己的经学院传承本学派。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宣礼塔右侧的卡扬大清真寺。

卡扬淸真寺与撒马尔罕的比比哈努姆清真寺具有同样规模。用蓝砖建砌,十分精美。清真寺于1514年建成,它属开放风格。清真寺基本为砖制,装饰面由磨光并涂釉的砖制成,类似马赛克。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清真寺长127米,宽78米。院里中间有四个传统的平顶凉台,装有凉台。清真寺可以同时容纳12000人。清真寺内有很多大小房间,亦有一些改作了手工艺品的售点,在欣赏巨墙巨砖砌出的不同图案之余,也可以购物。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透过拱门看清真寺。对面的蓝色穹顶是神学院的。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清真寺外面有一些旅游商店,出售各种特色皮毛帽子、苏联时期纪念章等。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整个卡扬宣礼塔周围建筑群西侧被围了起来,看广告牌可能是要开发成商业中心,如果那样可能会破坏建筑群的整体氛围。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卡扬宣礼塔再向西就能看见雅克城堡,他是布哈拉中世纪文明的象征,走过去10分钟的距离,位于布哈拉市西北角,是布哈拉统治者及其亲属的城堡和居所,建于公元前1世纪。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几个世纪以来,由于古堡几经毁坏和重建,多次迭加,使整个古堡形成一座高达18米的丘岗,外边由层层的城墙所围。1920年,在布哈拉埃米尔与苏联红军的交战中,城堡的东、南、北部城墙及大部分建筑,特别是木制框架部分基本被毁。乌独立后,城堡南部的城墙及一些残存的建筑得到了修复。 留存下的建筑之一是城堡的大门,十八世纪时被建成两侧树立粗壮塔型圆柱,中间为拱型入口的形式。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最上面一层是布哈拉最后一代统治者所建,面积约4公倾。当时,该城堡为一个综合建筑,有三千多人居住在里面,建筑包括当时统治者的宫殿、国库、官吏们的住所、兵器库、清真寺、手工作坊、监狱等,但保留下来的建筑不多。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城门入口处,有兵器库、当时城市军事首脑的接待室、波伊卡扬清真寺、手工小作坊等建筑。这里曾经有一所医院,内设诊所、药房,并对医生进行培训。城中有一座称为扎米的清真寺,19-20世纪装饰风格,有建于19世纪的木刻廊柱。城内还有一个小室,室中塑有蜡像,是昔日经过丝绸之路不交税的商人被囚禁在此。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下图是站在城堡上看到的卡扬宣礼塔和卡扬清真寺。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我是在没人时进入城堡顶部办公区域拍到的 。在城堡入口后上来不远处,找厕所,保安神秘的给我指了指厕所的位置,厕所在城堡一个偏僻的一角里,我到了厕所一看,这厕所墙外是一个拍城市全景的好地方啊,这时一个精明的老头上来收钱,然后问我要不要拍城市全景,交10美金可以让我到墙外拍,我嫌贵,最后降到5美金,说还要给保安分钱。想了想我刚才已经在办公区拍了一张,位置虽不理想,但也不能助长他这种风气,就放弃了。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上图是在办公区拍的一张布哈拉城市图。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城堡出来对面,也就是城堡西边不远就是布哈拉波罗考兹清真寺(Bolo-Khauz Mosque),这座清真寺在一定程度上受伊朗风格的影响。它建造于公元18~20世纪,砖、拱、穹顶及木结构,到了20世纪对清真寺作出修建,拱廊的木柱子采用钟乳状垂拱形式,个别柱头明显歪斜了,柱础很像马蹄。

我来到的时候,他们正是礼拜时间,很多人匆匆赶来,有的人到了门口鞋子一脱就冲进去,仿佛晚了要受惩罚似的。

真实的乌兹别克斯坦(上)

礼拜结束后,他们又穿上鞋子离开回到各自的工作生活中去。我与门口绘画的老人合影。

我参观完波罗考兹清真寺天色已晚,十月的布哈拉已经很冷,风沙也随时光顾。这个时候的好处是游人不多,不用为找不到住处而发愁。布哈拉的人都很热情、善良,当你漫步在弯弯曲曲的巷子里时,他们会主动而又略显腼腆得给你打招呼。布哈拉盛产诗人和艺术家,也许是因为这里众多的神学院培养出了很多知识分子,他们更多的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大多过着简朴的生活,但又非常注重尊严和形象,众多的博物馆也影响了更多的人拥有丰富的知识,他们略显忧郁的眼神让人读到一种人生的苍桑,他们沉思的表情少了很多我们生活中的浮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   伊斯兰教   宣礼塔   伊斯兰   中亚   塔什干   苏联   抓饭   神学院   清真寺   陵墓   中国   真实   建筑   世纪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