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伊朗(二):伊斯法罕,曾被誉为“世界的一半”

从德黑兰的长途汽车南站出发,前往伊斯法罕的大巴车有很多,有的大巴车不直接到伊斯法罕,只到位于德黑兰和伊斯法罕之间的城市卡尚,但是你如果问司机到伊斯法罕吗?他们也会回答:YES,只是他们到卡尚汽车站后会再安排你转车到伊斯法罕。

本来我可以乘坐中国修建的高铁从德黑兰去伊斯法罕的。但是这条从2010年10月中国与伊朗政府签署建设的德黑兰-库姆-伊斯法罕高铁协议,随后由于伊朗因核活动遭受欧美和联合国的制裁,项目进展并不顺利。据说德黑兰-库姆-伊斯法罕高速铁路项目线路全长375公里,设计时速300公里,是中东地区一条重要的铁路交通干线。建成后时速将达到300公里,德黑兰至伊斯法罕只需2个小时,项目什么时候能够完成恐怕还遥遥无期。

真实的伊朗(二):伊斯法罕,曾被誉为“世界的一半”

我经过约6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伊斯法罕,找到了德黑兰旅馆工作人员给我推荐的一个叫Amir Kabir hotel的旅馆,这是一个旅行者聚集的青年旅舍。

真实的伊朗(二):伊斯法罕,曾被誉为“世界的一半”

德黑兰至伊斯法罕沿途戈壁风光

伊斯法罕位于伊朗中部,是伊朗第三大城市,它在德黑兰的正南方向约450公里处,乘大巴顺利的话要5个小时。 伊斯法罕是一个历史长达 2500年的城市,它作为“丝绸之路”的南路要地,是东西方商贸的集中地,其建都历史远远早于德黑兰。虽然说今天的德黑兰是伊朗的首都,是各界名流云集的社会场 所,有车水马龙的繁华街道和琳琅满目的超级市场,有打扮漂亮、涂着鲜艳色彩嘴唇的美女,但是,伊朗人民及世界旅行爱好者对伊斯法罕仍情有独钟。伊斯法罕数以千计的名胜古迹和古朴典雅的波斯情调,使其成为世界最受旅游者喜爱的城市之一。

我办完入住后,就迫不及待去寻找这里的世界文化遗产伊玛目皇家广场,因为它是全世界仅次于天安门的大的广场,著名的伊玛目清真寺也赫然在立,广场上是人休闲的好地方,骑车、足球、露餐、聊天者乐在其中。广场四周的回廊内商铺林立,传统的手工艺琳瑯满目,匠人叮铛打凿之声不绝于耳,循声而去,千年的铺子里工匠们正用一张铁皮或者是铜皮敲打出图案精美的手工艺品,令人赞叹!

真实的伊朗(二):伊斯法罕,曾被誉为“世界的一半”

伊玛目皇家广场

今天天公不作美,刮起了大风,尘土飞扬,整个伊玛目广场笼罩在沙尘之中。伊玛目广场原名国王广场,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伊玛目广场列入世界遗产。广场集中了许多历史悠久、极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西侧有阿里卡普王宫,东侧有国王清真寺,南侧是规模宏伟、装饰华丽、全国排名第一的伊玛目清真寺以及全市最美、最具伊斯兰风情的BASTANI餐厅。

真实的伊朗(二):伊斯法罕,曾被誉为“世界的一半”

广场南端的伊玛目清真寺是波斯建筑的典范和世界最美的清真寺之一,已被录入世界遗产。正门与主体偏角的45度角的巧妙设计、蜂窝状门廊拱顶及釉砖、内部蓝色瓷砖是这座清真寺的三大亮点。清真寺里外均由精美的瓷砖镶嵌而成,高达30米的大门则是镀银的,上面写有许多诗文。

真实的伊朗(二):伊斯法罕,曾被誉为“世界的一半”

位于伊玛目广场西侧的阿里·卡普宫,建于 17 世纪初。这里是当年阿巴斯大帝招待外宾及欣赏马球的地方。宫殿共有六层,其中由 18 条木柱支撑的观景阳台是最受青睐的地方,古代君主和客人们会在阳台上观赏重要的仪式和运动竞赛。

骄傲的波斯人直到阿拉伯入侵的900年后才终于等来了第三个完整独立的波斯帝国——萨法维王朝。萨法维王朝再一次统一了波斯全境,并且是第一个以什叶派为国教正统的波斯王国。阿巴斯一世无疑是王朝中最伟大的一位君主,在他的治下,帝国疆域一统、军政革新、国力强盛,使得波斯再次迈向巅峰。在这一时期中,波斯与伊斯兰文化所诞生的最璀璨夺目的结晶,就是帝国的中心——伊斯法罕。1598年,阿拔斯大帝下令迁都于此,并将这座城市营造成了整个伊斯兰世界最耀眼的明珠,以至于被人誉为:“伊斯法罕半天下”。

真实的伊朗(二):伊斯法罕,曾被誉为“世界的一半”

广场有很大的水池、喷泉和草坪,很多本地人也会在草坪上野餐,家人、朋友聚在一起,共度美好时光。生活化的广场和设施很亲民,让这里成为真正旅游者感受本地人生活的最好去处。

真实的伊朗(二):伊斯法罕,曾被誉为“世界的一半”

小孩子在广场的水池里戏水。

真实的伊朗(二):伊斯法罕,曾被誉为“世界的一半”

广场上看到一些家庭或朋友正在广场的草地上休息、野餐。星期五是伊朗唯一的休息日,但伊朗的娱乐生活很有限的,电影院也不能放资本主义邪恶电影、人民不能在公众场合跳舞,酒吧、夜总会更是没有,所以他们主要的娱乐和休闲就喜欢野餐。在草地上铺上一块波斯地毯,再带点茶、饼干、沙拉、零食、水果之类的,就可与家人、朋友欢聚了。伊朗人野餐的地方,可以是去附近的山里、家门口的公园、河边等,有时候还会带上羽毛球、排球之类的运动工具,伊朗人很喜欢打排球。

真实的伊朗(二):伊斯法罕,曾被誉为“世界的一半”

学生们在广场上踢球,从广场上的景象能感觉到这里的人们生活的很开心、快乐。在伊朗,足球与宗教、政治的联结或许远远超出了运动竞技本身的意义,在这些少年们天真的笑容里,我们能感受到运动作为健身和娱乐这一最简单、最简单质朴的内涵和意义。因为足球,贫富阶层之间的人有了交流,无论是穷孩子还是富孩子,在球场上,他们团结在了一起,在进球的一刹那,他们共同闪耀着光芒。

真实的伊朗(二):伊斯法罕,曾被誉为“世界的一半”

围绕广场四周是修建的高大宽敞的室内回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门与广场相通,整个回廊的建筑表现出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回廊两侧一家连着一家的店铺经营着各种工艺品、日用品、服装和食品等,五光十色、琳琅满目。

真实的伊朗(二):伊斯法罕,曾被誉为“世界的一半”

位于广场北部的巴扎里,商品种类繁多。

真实的伊朗(二):伊斯法罕,曾被誉为“世界的一半”

工艺品店里陈列着精美的瓷器。伊朗拥有丰富的手工艺品,其中很多技术是古代伊朗人发明创造的,有7000年的历史。手工艺品古代在伊朗受到爱好艺术的国王们的重视,在很多历史时期,国王们都支持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与此同时,他们还把一些技艺高超的艺术家派往外国学习其它国家的艺术,以此完善自己的技艺。国王们的支持促进了伊朗手工艺的繁荣发展。

真实的伊朗(二):伊斯法罕,曾被誉为“世界的一半”

伊玛目广场周围有很多经营纯粹的手工艺品工匠店铺,他们大多为家庭作坊式,一个家族或是家庭世世代代以此为生,使这些传统技艺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传承。伊斯法罕的伊玛目广场是伊朗各类手工艺品聚集之地,在这里每天手工艺人们不急不忙、神情专注的做着手里的一件作品,每样成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重样,没有复制,边做边卖。

真实的伊朗(二):伊斯法罕,曾被誉为“世界的一半”

在广场边上的巴扎里,我随意走进了一家工艺品店铺,这个店里有几个美女工匠正在制作一件手工艺品。据了解,伊朗的就业率低,很多人读了大学,但没有工作。女人更是不好找工作,同样的工作,给女性的工资比给男性的低,这是逼着他们当家庭主妇阿。伊朗之所以有很多这样的巴扎,可能这些巴扎能解决很多人的就业。如果想多赚钱,有的人不得不兼职打小时工。在伊朗最赚钱的职业是医生女孩子找到这个职业的男朋友就相当于找到了一个长期饭票的保障,另外银行、政府这职业也被认为是金饭碗,但普通人基本是没希望进去的。

她们看见我,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我上前给她们一展身手,学习一下工艺品的制作。伊朗妹子很热情,但也显得不好意思,脸上时刻挂着纯真的笑容。伊朗的女孩也很爱美,因为平时戴头巾和穿着黑袍,身体的曲线美无法向众人展示,这让她们只能通过脸部和嘴唇、手指等来表达自己的美,她们会涂指甲油、化浓妆,尤其嘴唇和眉毛。我们认为高鼻梁好看,但是她们却不喜欢自己的鹰钩鼻、高鼻梁,专门攒钱做鼻骨美容,高高的鼻梁硬生生地给削下去。有时候走在大街上,会看到有美女鼻子上贴着胶布或者创可贴,这就可能她刚做完整鼻手术。

真实的伊朗(二):伊斯法罕,曾被誉为“世界的一半”

又走入一家店铺,这个店铺是一个男的年轻工匠。走在伊玛目广场外围的巴扎里,耳边不时响起这些工匠们制作工艺品的叮当之声,仿佛回到的古老的集市中。

真实的伊朗(二):伊斯法罕,曾被誉为“世界的一半”

走出伊玛目广场,顺着地图指示方向向南寻找33孔桥的路上,遇到一个露天的展览。展览就在路边,也没有人看守,展示的图画、照片似乎是关于战争内容的,莫非又是反美的宣传展示?

真实的伊朗(二):伊斯法罕,曾被誉为“世界的一半”

伊斯法罕德街道

一个人步行到三十三孔桥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桥上的灯已经全部点亮。这座桥全长300米,已经有400年历史,它既是桥梁,又是水坝,因达鲁德河将伊斯法罕分割成两岸,这座桥连接着两岸的伊斯法罕最主要的街区和亚美尼亚人居住区,因此传统的许多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节庆纪念活动过去经常在桥的两侧举行。伊斯法罕的33孔桥是一座双层结构的桥梁,共有33个拱,连接上下的Chahar Bagh街。33孔桥是伊斯法罕城市气质的代表,尤其到了晚上路灯亮起的时候,整座桥都被一种温暖爱意的氛围包围着。这里会有年轻人演奏乐器,唱伊朗的歌曲,人来人往,也有二三成群的人吸着水烟,有人在桥孔里窃窃私语,你可以漫步桥头,静静的望着干枯的河床,人生百态尽显于此。

真实的伊朗(二):伊斯法罕,曾被誉为“世界的一半”

我行走在桥上,桥面上行人虽多,但大家的步履都很缓慢、轻柔,没有喧哗,感觉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而且每个人都在感觉这奇妙的世界。桥上每一个精美的拱形,都似乎可以诉说一连串的浪漫故事,也有孤独的身影在桥的某一处静静的思考着人生,人们不会去打扰他们,因为他们也许是在酝酿一篇伟大的波斯诗文呢!

声明:本游记仅供爱好者交流,不严谨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严禁转载,理性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伊朗   德黑兰   伊斯兰   波斯   伊朗人   清真寺   回廊   工匠   手工艺品   野餐   场上   国王   店铺   工艺品   真实   广场   旅游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