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在繁华的贝鲁特,一位中国维和士兵提醒我注意安全

我去黎巴嫩是为了从这里陆路进入叙利亚,因为黎巴嫩紧邻叙利亚的西南部,这里去往叙利亚是最便捷的通道,除此以外,叙利亚与其它邻国的口岸均已关闭。

当微信朋友圈有一些人看到我在黎巴嫩时,他们表示很惊讶!

有人留言说:我从小就是黎巴嫩在打仗,战乱国家你也敢去?

还有人留言问:这个国家比较穷吧?

黎巴嫩:在繁华的贝鲁特,一位中国维和士兵提醒我注意安全

其实,在历史上黎巴嫩是一个非常悠久的地区,早在2000多年前,腓尼基人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腓尼基人是第一个环非洲航行的民族,发明了腓尼基文字。公元前64年,古罗马占领了黎巴嫩,并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巴尔贝克神庙,该神庙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最大的罗马古建筑之一。由于黎巴嫩扼守亚非欧战略要道,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罗马等都相继统治过这里;7至16世纪初成为阿拉伯帝国一部分。1517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一战后沦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1943年11月22日独立后,于1975年爆发了一场持续近15年的内战,所以,我们小时候看新闻总是有黎巴嫩战争的消息,以至于我们脑海里至今仍把它与“天天打仗”联系在一起。 黎巴嫩现在到底是什么状况呢?下面我们先到首都贝鲁特看看。

黎巴嫩:在繁华的贝鲁特,一位中国维和士兵提醒我注意安全

在首都贝鲁特市,我看到穆罕默德阿明清真寺与基督教堂毗邻。 穆罕默德·阿明清真寺,建于2002至2007年间,是由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捐建的。这座清真寺的蓝色圆顶很像伊斯坦布尔的蓝色清真寺。在黎巴嫩内战之前,阿敏大清真寺还没有建立,这里只有一座规模比较小的清真寺。 黎巴嫩主要有两大教派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里1/3为逊尼派穆斯林,其他还有亚美尼亚正教、东正教、天主教、什叶派穆斯林等,他们每个派系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政治势力,内部矛盾众多,导致黎巴嫩民族、宗教问题复杂。历史上曾因为宗教冲突发生过长达15年的内战。十五年的内战结束后,穆斯林的势力在黎巴嫩不断扩大,阿明大清真寺就此诞生了。前总理哈里里遇刺后被葬在了清真寺的旁边,哈里里的遇刺激起了全体黎巴嫩民众反对叙利亚以维和的名义继续驻军黎巴嫩,迫使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出了全部驻军,结束了二十多年的被叙利亚占领的事实。 现在,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同一宗教不同教派基本能和平共处,教堂和清真寺并肩而立,穆斯林和基督等宗教信仰者也能把手言欢,称兄道弟。

黎巴嫩:在繁华的贝鲁特,一位中国维和士兵提醒我注意安全

与阿明清真寺毗邻的圣乔治大教堂,是一个基督教马龙派的教堂,由意大利建筑师朱塞佩设计,1884年在旧教堂原址上兴建,1894年建造完成。

黎巴嫩:在繁华的贝鲁特,一位中国维和士兵提醒我注意安全

在清真寺附近可以看到,历经15年的内战伤疤至今未完全消失,城市一些建筑仍留有炮火的记忆,战争时留下的弹坑,提醒着人们当年内战的残酷。 1975年4月,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派爆发了一场持续了15年的内战,严重破坏了黎巴嫩的经济,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估计,有15万人遇难,20万人受伤,全国45万人有约90万人流离失所。1990年,各方签署塔伊夫协议(Taif Agreement),组建了包括所有主要政治派别的联合政府,实现了国内和平,但黎巴嫩的很多地方因内战而成为一片废墟。

黎巴嫩:在繁华的贝鲁特,一位中国维和士兵提醒我注意安全

黎巴嫩是一个非常善于经商的国度,长达15年的内战虽结束后,他们经过不到20年的战后重建,首都贝鲁特已俨然成为一个很现代化、时尚的发达城市,物价已是中东最高的城市之一,虽然人均汽车拥有数量居世界前列,但出租车价格很高,市区起步价张口都是10美元,手机话费、上网是中国的差不多十倍,酒店住宿费直追欧美,蔬菜水果价格不菲,一棵白菜也要几十块人民币。贝鲁特在世界城市生活费用排名中处于第52位。

黎巴嫩:在繁华的贝鲁特,一位中国维和士兵提醒我注意安全

在这个矿产贫乏,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为什么经济恢复的那么快? 经过了解才知道,战争结束后,黎巴嫩得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慈善会USD10亿的捐赠;海湾国家USD8亿,欧盟USD5000万,和美国USD2.3亿和世界银行USD4000万的贷款。其次,黎巴嫩拥有数目庞大的海外移民,他们在内战时跑到世界各地去发展,在国外的人数超过了国内居住的人口,这些海外移民在国外发展,他们带回的大量资金或汇款倾注在这个只有1万平方公里的小国里,从而使黎巴嫩经经济快速发展,行成了一个个富人区。

黎巴嫩:在繁华的贝鲁特,一位中国维和士兵提醒我注意安全

经济发展迅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黎巴嫩有宜人的气候和很多历史上著名的地标建筑以及世界遗产的景点,不断吸引着大批旅游者来此观光,拉动了经济发展。上图就是著名景点“鸽子岩”,位于贝鲁特城市边缘地中海上凸立的两座石头,像小岛一样,岩石有着波浪状的条纹,其中一块上面有洞,如同一座石拱门一般。每当夕阳西下时分,很多当地人和游客来到这里欣赏日落。景点附近坐落有高级餐厅和酒吧,看完日出的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浪漫的晚餐或午夜派对。沿滨海大道的15路公交车可以经过这里。

黎巴嫩:在繁华的贝鲁特,一位中国维和士兵提醒我注意安全

经济的发展使地产商制造的“水泥森林”正沿着地中海岸蔓延...... 我在贝鲁特沿海一些地方,看到很多正在建设的房地产项目,但很多项目似乎已经停滞,难道他们的经济也是靠房地产拉动的? 那些海外移民和旅游赚来的钱最终很多被用于了购置房产,这导致了沿海一带有大量的空置房产存在,沿海可以看到很多房屋正在建设或无人居住,我担心这种盲目扩张的房地产未来可能会是毁掉黎巴嫩经济的一个地雷。

黎巴嫩:在繁华的贝鲁特,一位中国维和士兵提醒我注意安全

这个酒店项目似乎已经停滞很久,并且没有开工的迹象。烂尾楼上面写着:STOP SOLIDERE。Solidere是一个公司的名字,它是中东最著名的地产开发商之一,是已故前首相拉菲克·哈里里于1994年建立的,它对贝鲁特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公司是中心城区的主要规划者,其中建设的时髦地区目前有很多奢侈品商店,附近历史悠久、建于法国委任统治时期的Place de L’Etoile也是这样。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步行街和钟塔附近的咖啡厅、餐厅和商店中都挤满了本地人和游客。

黎巴嫩:在繁华的贝鲁特,一位中国维和士兵提醒我注意安全

每到下午晚些时候,有很多人来到这些时髦的消费区,约三五好友或一家人坐在广场周围的露天咖啡馆里消磨时光。他们或看足球或聊天或喝茶、喝咖啡时,同时他们基本都会点一壶水烟来抽。抽阿拉伯水烟是黎巴嫩人的传统,这种水烟并不含尼古丁,壶里放的是柠檬和冰水,而上边燃烧的则是薄荷叶和香料,有不同口味的,不仅不会上瘾,还可以让人放松情绪。

黎巴嫩:在繁华的贝鲁特,一位中国维和士兵提醒我注意安全

黎巴嫩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在被法国殖民统治期间,当地的文化和当地人的生活习惯都受到了法国人的影响,现在黎巴嫩人会说法语和英语,再加上官方语言阿拉伯语,也就是说大部分人会三种语言。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相比,黎巴嫩女性很多都不戴头巾的,甚至穿着性感,有的戴头巾也只是一种装饰。 她们开放大胆的程度让人惊奇,我在市中心走路时,迎面碰见一群姑娘,她们热情的给我打招呼,摆出不同惹火的姿势给我拍照合影,还大喊到:我爱中国男人!引得路人观看,我不好意思的赶紧离开了。

黎巴嫩:在繁华的贝鲁特,一位中国维和士兵提醒我注意安全

黎巴嫩女孩有的含羞、腼腆,有的大胆和火辣,普遍拥有姣好身材喝面孔,个头高挑。 黎巴嫩女子为何好看? 首先是基因的优势。历史上黎巴嫩先后被腓尼基人、罗马人、马姆鲁克人、马其顿人和奥斯曼人征服过,通婚现象十分普遍。另外,黎巴嫩还有亚美尼亚人、车臣人等少数民族,拥有混血基因的人非常普遍,这为当地女子拥有姣好身材和容貌奠定了基础。 二是地理和气候因素使然。黎巴嫩是中东唯一以山区为主的国家,四季分明,景色宜人,冬天还能看见其它阿拉伯国家见不到的雪,地中海沿海地区潮湿、温润的气候特点,也有利于滋润皮肤。 三是良好的饮食习惯。黎巴嫩饮食中主要以奶制品、橄榄油、鱼类和牛羊肉为主,这类食品对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四是黎巴嫩社会开放程度高,不少女子接受整容,普遍追逐时尚,注重生活品味。

黎巴嫩街头的大幅宣传海报,牌彰显时尚。置身于这里的很多地方,仿佛不是在一个穆斯林国家,仿佛不是在中东,而是在法国的巴黎。

黎巴嫩:在繁华的贝鲁特,一位中国维和士兵提醒我注意安全

行走在贝鲁特城市中并没有感觉到紧张的气氛,这里如同很多大城市一样,人来人往,车流不息,感觉很安全。但街头仍有一些军事武装执勤和巡逻,很多街头会有持枪士兵站岗,有些路边还有军事堡垒存在,里面的士兵时刻观察着过往的行人车辆,这说明战争的威胁和不安全因素至今犹存。

黎巴嫩:在繁华的贝鲁特,一位中国维和士兵提醒我注意安全

街头巡逻的士兵。

黎巴嫩:在繁华的贝鲁特,一位中国维和士兵提醒我注意安全

我在贝鲁特烈士广场遇到几个来自穿着军装的中国年轻人,当时他们正在那里拍照,经过询问才知道,他们是驻在黎巴嫩南部某地区的联合国维和士兵,借休息的机会来游玩的。

我问他们:这里看起来很繁华,也很安全,为什么联合国还派来维和士兵?

其中一个士兵说:这里表面看起来安全,但各种势力暗流涌动,还是要注意安全的。

经过了解得知,2006年以来,中国应联合国请求已向黎巴嫩派驻数千人次维和人员。这些中国军人被部署在黎巴嫩南部地区,主要担负扫雷排爆、“蓝线”栽桩、工程建设与维护、医疗救治、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 我遇到的中国维和士兵应该是中国第17批赴黎的维和部队,他们自2018年5月底部署到黎巴嫩,主要任务是清排雷场、防卫工程建设、医疗救治等。

黎巴嫩:在繁华的贝鲁特,一位中国维和士兵提醒我注意安全

贝鲁特城市一角,街头桥底下卖画的中年男子。

黎巴嫩:在繁华的贝鲁特,一位中国维和士兵提醒我注意安全

下图贝鲁特沿海休闲带,每到傍晚就会有很多人前来散步、运动。

黎巴嫩:在繁华的贝鲁特,一位中国维和士兵提醒我注意安全

贝鲁特城市交通非常方便,路上有很多类似小中巴和金杯大小的私人公交车,类似于金杯车的私人公交一般都没有标识,站在马路边等车,车停下来时,只要问一下是否可以到你的目的地就可以,市内范围内一般费用是1000镑,给多了大多数司机也不会主动找零。贝鲁特的出租车价格很高,一般市内范围内都是10000镑或开口要价10美元。

贝鲁特的繁荣与富裕让人惊奇,贝鲁特的奢华与开放让人诧异,然而,我离开贝鲁特前往黎巴嫩其它城市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贝鲁特   黎巴嫩   奥斯曼   阿明   叙利亚   伊斯兰教   中国   穆斯林   士兵   腓尼基   基督教   水烟   中东   清真寺   内战   繁华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