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边的文化精神画像(12)峨边大篷车坝坝戏有看头

峨边大篷车坝坝戏有看头

峨边的大篷车坝坝戏有看头哦。我听不少峨边人这样说,就是一直没实际看过,所以很想有机会去感受一下。我曾经对峨边文旅局葛盛强局长提出过请求,希望能到现场看看大篷车坝坝戏。

2019年年底,临近春节的时候,终于在峨边的觉莫乡为觉村看了一场烟火气很浓的大篷车坝坝戏。

为觉村是一个纯彝族村寨,到为觉的路可是出了名“山路十六盘”。从峨边出发,自己开车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如果坐中巴去,至少两个小时以上才能到。那公路就像云里挂下来的,在林子里弯来弯去,云就在车窗外面,时有时无。我坐的越野车,爬坡力量是够大的,行进速度依然不快。挡风玻璃上全是水珠,不知道是雨露,还是雾水珠,也可能是越野车爬坡累出的汗珠吧。

我是到觉莫小学做活动时,得知为觉村有大篷车演出,才匆匆赶过去的。我早就想看大篷车演出,早就想感受坝坝戏的魅力,择日不如撞日,恰好碰到了,就没有不去的理由。

(一)火火的坝坝戏

演出就在村党员教育中心前的小广场上进行,立一个有“‘脱贫奔小康,美丽新家园’文化大篷车乡村行”字样的背景墙,就算是舞台,特别简单的灯光,特别简单的移动音响。但是和观众很近,甚至可以相互穿梭往来。演员在党员教育中心先画妆,再到背景墙后面准备。

灯光大亮,音响带着节奏,小广场围满了人,有说有笑的,人声鼎沸,像是彝族火把节,又像是年节赶集,场面十分火热。

晚上八点左右,演出正式开始。第一个节目是妞妞组合的《山歌就唱共产党》,拉开了演出的序幕。这对组合一身彝族节日盛装,青春靓丽,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娇艳。她们的歌声清澈透亮,有如朝露,透人心扉。

第二个节目是彝族民间艺人彝语表演的手铃说唱《彝家新寨春来到》。我听不懂彝语,只听手铃叮铛,眉飞色舞的叽哩哇啦,动情时差点跳起来。想必是对彝家新寨一步跨千年,美梦成真的欢悦与喜庆吧。观众的阵阵喝彩和掌声,证明彝语表演,贴近生活贴近民众,让村民们倍感亲切。接下来的自编三句半《话说家乡》和彝语相声《新生活瓦吉瓦》,都是他们自己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来自生活,歌唱生活。

演出的高潮部分,是深受峨边群众喜爱的彝组合的《梦中的索玛》,观众配合着优美的歌声,有的跟着打起了节拍、有的伴着歌声在院坝内跳起了舞、有的拿出手机拍照。

彝组合之一的奥嘉,边唱边走进彝族村民,手握乡亲,深情献唱。在阳光明媚的时候歌唱,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歌唱,在彝族新年也要放声歌唱。歌声在青山间飘荡、掌声喝彩声在山谷间回响。彝族人的歌就像酒一样,没有歌没有酒,醇香浓郁何处寻?

彝族节目之后,是互动环节。主持人邀请嘉宾表演节目,嘉宾也跃跃欲试,有点按奈不住的样子。主持人说,嘉宾一个不能少。嘉宾们面面相觑,只好按顺序表演。一个红衣美女带来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一小帅哥红着脸,上场来了一段劲爆的街舞。我则奔放的唱了最短的《今日痛饮庆功酒》,然后哈哈一笑收束落座,免得尴尬。

坝坝戏在跳篝火舞环节中落下帷幕,我们作为特邀嘉宾和彝族群众点燃篝火。所有人都伴随着激越的彝族曲调,跳起了欢快的达体舞。在熊熊的篝火旁,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村民和演职人员一起,手拉手跳起了达体舞。我和陪同我们的赵胜文书记也手拉手加入了跳达体舞的圈子里。节奏明快,动作整齐的达体舞让欢乐升级,让感觉沉浸。我分不清谁是我们,谁是你们,完全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

演出结束了,达体舞也尽兴了。我依然有点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这样让人意犹未尽的坝坝戏勾起了我许多的童年回忆。

还记得我小的时候,为看四川音乐学院附中的《红色娘子军》,徒步二十多里,等四五个小时才看得到一场露天的坝坝戏。那一天晚上十二点左右,看完演出后,有人说有工程车要回镇上,我们便不由分说的爬上车。可是,司机说车厢里不能载人,拔了车钥匙溜了。我们是上下两难,等也不是,走也不是,只能随大家苦等。不知道过了多久,天下起了毛毛雨,还好司机来了。他上了车,发动了汽车。我们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欢乐起来,终于可以坐车回家了。车在抖动,感觉在慢慢上升。大家都喊,抓紧,抓紧,上坡了哈。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全车人轱辘轱辘的都滚下车来。原来是司机启动了翻斗车的升降器,把车厢顶起来,倒出了全部车上的人。然后,他开车一溜烟的跑了。

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苦涩得好笑。为了一场坝坝戏,居然如此狼狈不堪,可见文化之于平民百姓,是真的如精神食粮一般,不可或缺。

文化的力量,绝不是简单粗暴的“填鸭式灌输”,它有“润物细无声”的温柔与深刻。峨边的大篷车坝坝戏,兼收并蓄,以亲切自然的方式,艺术的活化了彝家新寨,并将一场影响人们多年的陈规陋习,从中打破、粉碎,传递一种更加文明现代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文化大篷车,便是作为这样的“好雨”,细细甘霖,滴滴是爱,真挚无私,洒向大地。

(二)戏中戏

我曾经也是组织过大型演出活动的,我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2007年,我们组织了“乐山军警民春节晚会”。2015年,我作为乐山市文化创意研究会会长,带了一百多人走进嘉州监狱参与“彩虹桥”活动,为近四千名在押人员和监管民警演出。不过,那都是在正规固定场所演出,很多杂事都不需要我操心,但是,同样非常辛苦。

峨边的大篷车,是个只有十多人的演出队伍。演员们大多是年轻的90后帅哥美女,他们都不是科班出身,多半是靠老带新和刻苦耐劳的训练,才具备了现在的水平。他们不仅承担县里的日常演出,还要定期开展“文化大篷车乡村行”活动,平均每周都有一至两场送文化下乡的演出活动,排练只能抢时间,或者加班来完成。

大篷车演出人少事多,队伍里几乎每个人都身兼多职或多个角色,当演员、做主持人,客串后勤,随时想着大家的衣食住行。

演出的时候,团队成员常常身兼数职连轴转,马不停蹄地全场跑。一台演出,上台出演四五次,快速更换四五次服装,冬天冷夏天热,一场演出下来,个个都浑身酸软无力,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而所有演出都不是在固定剧场进行,不但要布置舞台和灯光音响,还要组织培训志愿者演出,有的时候还要扫雪扫雨水呢。

峨边群山壁立耸峙,山路特别难走。大篷车在一个村演完,马上又转场另一个村。山高路险,转场不只是困难而已。

有一次,在转场的路上,由于山高路险,司机劳累,汽车差点摔下悬崖。吓得满车演员惊慌失措,尖叫不已。美女毛美尔吓得大哭,才20来岁的姑娘啊,一条年轻鲜活的生命,她还有许多许多美好和梦想没有实现呢。

彝族不仅多才多艺,还是出美女的民族。明朝的时候,彝族就有个美女叫甘嫫阿妞。她笑微风轻,她怒天云暗,用“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来形容她的美丽一点也不过分。在前些年的人口普查中,峨边觉莫又发现一个彝族绝色美女,深藏于青山绿水的原生态环境之中。

毛美尔全名是邛莫毛美尔,她也算得是峨边最出众的美女之一。她刚开始下乡演出时候,由于年龄小,胆子不大,坐车转场时总是抓紧扶手闭上眼睛不敢看窗外。大篷车翻山越岭,车窗外就是悬崖峭壁,的确令人心惊肉跳的。毛美尔经过几年的操练,坐车出行成为家常便饭,她的胆子也练大了。大篷车的演出都是晚上进行的,演出结束还要收拾现场。有时结束表演,回县城多数时候都是夜半三更,更有凌晨三点才回住处卸妆休息。她一直坚守岗位,从不缺席。

据峨边文化馆的朋友介绍,毛美尔完全是峨边本土土生土长的艺术人才,虽然没有经过大学和艺术院团的培养,但彝族是自带四分歌舞才艺的民族,她从小就能歌善舞,奠定了她演艺的基础。

2012年,十五岁的毛美尔到县城读艺术班,带着小她三岁的弟弟到县城上小学,她还带着摔断了腿的老奶奶。小小年纪,早早的就支撑起家的重担。按照彝族传统,最小的儿子应该照顾老人,毛美尔的父亲是家里的幺儿,照顾奶奶的事就是毛美尔父母亲的事情。可是,毛美尔的父母亲,为了养家糊口,供毛美尔姐弟上学,不得不常年在外打工,以赚取毛美尔姐弟俩的教育费、生活费。毛美尔从小就很懂事,从来不让父母操心,放学回家丟下书包就干活,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

爸爸妈妈打工去了,毛美尔就陪奶奶和弟弟一起留在县城。每天清早,毛美尔轻手轻脚地起床,简单洗漱之后,先去菜市场将一天的菜买回,回家做了早饭,叫醒奶奶和弟弟起床。中午午休时间,她就跑回出租屋给奶奶做饭,照顾好奶奶后,又赶紧回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她总是一路小跑,赶回家给奶奶和弟弟做饭。十五岁,在很多家庭里这样的孩子,还在无忧无虑的扭捏撒娇,尽享安乐。而毛美尔却早早的懂得了什么是生活,什么值得去努力争取,什么值得去珍惜。所以,她一直很努力的学习和训练,专心致志。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就细心琢磨老师的示范动作,品味情感表达的方式。加上她天资聪颖,她演艺水平提升很快,不仅成为大篷车艺术团的台柱子,还得到各地观众的热烈拥戴。她走上街,都会有热切关注的目光,是本土很红的小明星。

毛美尔业务素质过硬,年轻、漂亮、温和又爽朗,曾经她被乐山市歌舞团相中,几次想要调她去市歌舞团工作。是去市里,还是留在县上,每天跟着大篷车东奔西颠的演坝坝戏?这确实让毛美尔两难决择。

都在说要更上一层楼,去市歌舞团的机会摆在毛美尔面前了。她心心念念的想着,又难舍难离因大篷车而结下的深厚情缘。团里,有像妈妈一样的关心她的骆雅茜“骆妈”,有心甘情愿的志愿者“葛老板”,还有每次演出时感受到的热切真情。

毛美尔最终放弃了去市歌舞团的优厚机会,让她留下的,不仅有照料年迈奶奶的亲情义务,还有骆妈等人给她的强烈归宿感,作为大篷车的一份子,她觉得既骄傲自豪,又有千般眷恋。真的要让她离开峨边,离开大篷车,她会觉得自己的舞蹈少了一分灵动,歌声多了一分惆怅。她知道,大篷车需要她,乡亲们喜欢她,她觉得有一种责任感在触动她。她对大篷车是有很深体会和感触的。无论看上去多么光鲜亮丽的演出,其实并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所有掌声背后不仅有汗水和泪水,可能还有受伤痛的危险。

大篷车到乡村演出,要问演员最怕什么,他们已经不怕摸黑行路,不怕山高路陡,不怕起早贪黑,不怕连续忙十几个小时都吃不上一口热汤热饭,他们最怕的是下雨。在乡村的空坝处,露天搭台,雨天舞台湿滑,要在湿漉漉地面上热情起舞、踢腿、旋转,摔跤的可能性极大。可是,面对台下坐得整整齐齐的观众,一脸期待地望着他们,再多的畏惧和惶恐都能咽下了,演员们微笑着上场,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笑容如春阳般灿烂。

毛美尔也在雨天摔倒过,后背狠狠着地,痛得她在床上躺了整整一周才缓过劲来。所幸并未摔伤骨头,疼痛稍稍减轻,她马上就申请重新“归队”,跟着大篷车,开往各乡村,开往文艺的春天。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大篷车演艺的不再是简单的节目,它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无声的好雨,淋漓着脱贫攻坚移风易俗的滋润。文化惠民不是孤立的存在,也不是应景之作,要随着老百姓的喜闻乐见,“走心”接地气,才能“润物细无声”。峨边大篷车坝坝戏是开往春天的“文化大篷车”,走村进寨,让文化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群众的心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大篷车   彝族   转场   组合   文化   歌舞团   看头   画像   嘉宾   歌声   奶奶   观众   演员   演出   节目   精神   简单   美女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