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填的志愿到底有多平行?

文/厕所所长


南京市中考实行平行志愿大概已经好几年了,最近考试刚刚结束,顺便跟大家聊聊平行志愿相关的话题。

我是2003年在南京市参加的中考(暴露年龄?),如果你跟我一样,中考的时候还没有实行平行志愿,那你可能有必要了解一下平行志愿是个什么东西,我给大家找了一个南京市斥巨资制作的说明动画,想看的可以到传送门进行折跃:南京市平行志愿MG动画。

要说什么是平行志愿,就得说说什么是不平行志愿,或者,我们这里一般的说法,叫“传统志愿”。

其实动画里说得已经非常清楚了,我们给大家举个例子,跟实际录取过程或有细微差异,但足以说明平行志愿和传统志愿的区别。

我们这里简单一点,不考虑中专、特长生、提前录取等情况,只考虑普通考生录取的情况。

不妨设小明中考填志愿的时候,依次报了A、B、C三校,A、B、C三校的计划招生人数分别为100人,110人,120人。

如果这一年不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时,对小明来说,先由A校对全市第一志愿报A校的学生进行排名,若小明排在所有填报A校考生的前100名,则被A校录取;反之,小明不能被A校录取。这时,小明直接失去第一批次被录取的机会,必须等待全部学校第一批次录取结束。此时,开始第二批次录取,B校对所有第一志愿填报B校的学生按分数进行排名已经结束,只有当全市填报B校的学生不满110人时(我们假设第一批次填报B校的有90人),小明才有机会在第二批次录取时,根据B校剩余招生计划数(如有),参与B校在第二批次对所有第二志愿填报B校的考生进行排名。此时,如果小明能在这些考生中排名前20(110-90),则能在第二批次被B校录取,否则,他将直接失去第二批次被录取的机会,必须等待第二批次录取全部结束,进入第三批次录取。

后面第三批次C校的录取过程我就不详细写了,反正跟B校差不多。

如果这一年实行平行志愿,则录取时,全市考生按分数高低排成一列,全市所有学校按照学生排名,从第一名开始,进行录取。排名全市第一的考生,直接进入第一志愿所填的学校。后面对每一个考生,只要他第一志愿所填的学校没有录满,他就可以进入该学校;如果录满,就看他所填第二志愿学校是否录满,若不满,则进入第二志愿所填学校,若录满,则看第三志愿学校是否录满,以此类推。

因此,对小明来说也是一样,他站在全市考生排成的队列中,录取到他的时候,若A校未满,则去A校;若A校满而B校未满,则去B校,若B校满而C校未满,则去C校;若C校满,则第一批次不能录取。这样,就避免了前述B校第一志愿填满导致小明失去机会的情况。

说到这里,大家就会发现一个问题了,就是,在平行志愿时,小明可以直接按分数,参加A、B、C三校第一批次在全市的排名,如果他不在A校排名的前100名,但是,在实行传统志愿时,小明一旦未被A校录取,只有在B校第一批次录取不满的情况下,才有被B校录取的可能,而对于稍好的高中学校来说,第一志愿不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换句话说,只要他考不上A校,不论他比B校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高出多少,只要第一志愿填B校的学生超过110人,他就不可能被B校录取,最后可能被录到比C校分数还低的一个学校,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滑档”。

平行志愿就是为了减少这类滑档的问题。

那么,对考生来说,平行志愿是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呢?

其实也不是的,我们还是拿小明来举例子。

如前假设,小明报了A、B、C三校,核对前面的叙述你就会发现,在传统志愿时,小明报考A校的竞争对手,是“所有第一志愿报A校的学生”,而在平行志愿中,他的竞争对手是“所有第一志愿报A校”的学生加上“第二、三志愿报了A校且没有被其报在A校之前志愿的学校录取”的学生。这第二波人,只要全市排名在小明之前,就能抢占小明的教育资源,后面B、C两校的情况,以此类推。

换句话说,如果实行传统志愿,小明虽然承受了滑档的风险,但也有可能由于第一志愿的关系,在某一很好的学校捡漏成功;如果实行平行志愿,在降低了滑档几率的同时,也抹杀了捡漏的可能性。

虽然如此,大多数学生和学生家长,应该都不是喜欢赌博的捡漏型选手。因此,在平行志愿中,每一个学生,都有着更广泛的竞争,有更大的几率被放置到更合适的录取分数段中,这就是“平行”的意义。


下面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南京市的中考志愿是填三个平行志愿呢?为什么不是两个或者四个呢?

我的感觉是,这其实是三方博弈的结果。

不论对于哪个城市来说,中考的参与者,基本有三个群体:学生、学校和考试组织机构。学校招生,学生上学,考试组织机构组织考试,他们的利益诉求其实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即志愿越平行,可以填的学校数量越多,学生就越能去更合适的学校,学生的分数在各学校的分布也就越“扁平化”。也就是说,志愿越平行,各学校内部,学生分数就越接近,方差越小。

先说学生,这部分人也可以包括学生家长。前面已经说过,这个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最大的诉求是,希望自己被分配到“最合适的学校”,那么,怎么判断是不是“最合适”呢?一般的想法是,上一个录取分数线离自己分数最近的学校,即“一分也不浪费”。

那么,很显然,学生和家长最大的诉求就是,希望能填“无限多个”平行志愿。

这里说“无限多个”是夸张了,其实这个数字等于该城市高中数就够了。

换言之,学生和家长最需要的不是填志愿,而是允许他们在平行志愿中“对自己想上的所有学校进行一个排序”。如果只填三个志愿,依然有滑档的可能,你给我填三十个不好吗?这样我就能恰好的把自己放进“最合适”的学校了。

然后说说学校。学校分为两种,一种叫“最好的一所学校”,一种叫“其他所有学校”。为什么要这样分呢?这基于两个假设,一个是所有的学校都希望拿到分数高的学生,一个是,所有学生都知道全市哪所学校是最好的学校。

我们都知道,高中的绩效考核,很大程度上跟高考成绩有关,学生的高考成绩,又有很大程度上跟学生的中考成绩有关,统计上来说(注意这几个字,不要用个例跟我杠,我就是个例),中考成绩越高的学生,高考也会越好。

那你想,对于最好的学校来说,它一定是希望平行志愿的,并且能填很多个志愿的。由于大家都知道它是“最好的”学校,如果能填很多学校,因此都必然把它填在第一志愿。因此该校录取时,拿到的就必然是分数最高的学生,然后他们的高考成绩就理所应当的最好,所以最好的学校一定举双手双脚赞成平行志愿。

但是,其他所有学校(尤其是第二、第三好的学校)就不干了啊。你搞这么平行,那我拿到的都是我这个分段的学生,那我不是(统计上,别杠)永无翻身之日了?因此,这些学校都希望拿到的学生分数不扁平,也就是说,他们希望能拿到一些高分学生,即使多拿一些低分学生也在所不惜。尽管其实学生层次越接近越好教,平行志愿也有很多方便之处,但毕竟,相比之下,一般学校还是更希望偶尔冒出一两个北大清华的学生。

再说考试组织机构。这是个政府部门,负责组织考试并提供招生录取的平台。你们懂的,政府部门永远在找平衡。虽然考试组织机构算是权力机构,但做事依然要小心翼翼才能确保稳妥。一方面,它需要顶住大佬学校和学生家长力求志愿平行扩大化的压力,另一方面,又需要为“其他所有学校”争取一点分数的不扁平化,让他们在教育局的年终考核中有一点生存的空间,这就像过独木桥,偏左会激化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偏右又会使大部分学校生存艰难。因此,南京中考的平行志愿就找到了这么一个均衡点:允许平行的填写三所学校。在三方利益的制衡之下,尽管非常脆弱,但是十多年来,一直维持着这种微妙的平衡。


那有人又要说了,既然如此,政府部门不是损害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利益吗?

如果这正是你的想法,请在扣帽子之前,也想一想,如果“其他所有学校”收到的学生分数都过于扁平化,年年绩效考核都分到几乎一样大的蛋糕,那老师们还有什么动力去好好教学生呢?别忘了,你们孩子的高考竞争对手,可是全省所有考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志愿   南京市   个例   组织机构   政府部门   中考   学生家长   考生   全市   分数   传统   情况   学校   考试   学生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