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记忆中的夏天,再也回不去了

进入7月以来,成都的最高气温突破30度已是常态,而随着上周二十四节气大暑的降临,也标志着炎热至极,一年中最热的日子来了。

生活在成都的每一个朋友都知道,夏季的成都虽然不像四大火炉城市那样暴晒,不过那种潮湿闷热还是会让不少人直呼受不了。

老成都记忆中的夏天,再也回不去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成都的夏天已经被空调和wifi支配,以及去各种网红店打卡。在没有现代科技武装的避暑装备的成都人,他们是如何度过炎炎夏日,曾经的老成都记忆中的夏天,你还记得多少?

老成都记忆中的夏天,再也回不去了

燥热的夏天,最痛快的事情莫过于一个猛子扎进游泳池里,对很多人而言,跨越半个世纪的猛追湾泳池有老成都难忘的盛夏。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成都东门府河外被称为“母猪湾”的河湾还是一片农田,1956年,由国家体委拨款,一个全国一流的游泳池和跳水池即将被建造。一年后,这个项目竣工,不仅可满足国际、国内游泳、跳水比赛需要,也成了广大群众休闲健身、避暑游玩的好去处。而这就是猛追湾游泳池。

老成都记忆中的夏天,再也回不去了

猛追湾游泳池的比赛池和跳水池


事实上,在人们熟知的猛追湾游泳池之前,成都还有过两个名噪一时的游泳池。

成都第一个游泳池叫晶金游泳池,位于离华西坝钟楼不远的三台山背后,由中国早期体育教育家向志均主持修建,除了设置专门的浅水区与深水区,还配备有下水的扶手和跳板,包括救生员。开业以后,生意火爆,成了上世纪早期成都人夏季避暑的见证。抗战胜利后,晶金游泳池更名为胜利游泳池。

老成都记忆中的夏天,再也回不去了

新中国成立前,成都另一座著名的公共泳池是南虹游泳池,由上海迁至成都的南虹艺术专科学校修建。1952年,中国西南地区第一届游泳锦标赛就在南虹游泳池举办。1993年,南虹游泳池因城市建设拆除,如今,林荫街一带的社区依然保留了“南虹”的名字。

老成都记忆中的夏天,再也回不去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南虹游泳池


而更多成都人记忆中的游泳池,就是猛追湾游泳池。其中于六一儿童节开放的儿童戏水池,据说是当年成都政府送给成都娃儿们的礼物。

老成都记忆中的夏天,再也回不去了

猛追湾游泳池儿童戏水池


猛追湾游泳池不仅有儿童戏水池,还有跳水池、甲池、乙池和丙池。甲池作为深水区游泳池,游泳者想下水就得考一个黄颜色的“资格证”,需在水下连续闭气60秒,外加100米游一个来回通过测试。那时候,学生时代能拥有一个黄本本,绝对能引来一众羡慕的眼光。

陪伴几代成都人长大的猛追湾游泳池,几经装修改建,如今已是专业范儿十足的游泳场馆。借助成都大运会召开的东风,经过18个月的提升改造,今年5月,成都猛追湾游泳场室内游泳馆开始试营业。

老成都记忆中的夏天,再也回不去了

猛追湾游泳馆新貌


“成都人的夏天,是从排队进猛追湾游泳场开始的”,这句流传的玩笑话,其实也证明了猛追湾游泳场在成都人心目中的地位。

老成都记忆中的夏天,再也回不去了

在旧成都,不仅泳池少见,也没有空调、冰箱甚至自来水,那么老成都人是如何度过炎炎夏日呢?

答案是:水井、凉席、蚊香、蒲扇。纳凉套装一个不能少。

“长似江南好风景,划船往来碧波中。”旧时成都城内外河流纵横,沟渠众多,且地下水十分丰富,有挖地三尺即可见水之说。而直到清末民初,除部分人饮用府河、锦江河水,成都城内绝大部分居民以井水为主要饮用水源。

老成都记忆中的夏天,再也回不去了

成都临河的民居


据民国初年傅崇矩撰写的《成都通览》记载,老成都城围城48里,穿城9里,有516条街,2515口井。这一口口水井,不仅连接了老成都的市井生活,也是成都人避暑的“大杀器”。

把西瓜、黄瓜、西红柿等果蔬在井水这个天然冰箱里浸上个把钟头再吃,那来自地底下的清凉,配合着西瓜沁人心脾的甘甜,可瞬间将炎热烦闷抛到九霄云外。

老成都记忆中的夏天,再也回不去了


而在入睡前,年轻的小伙子们光着膀子拎着一桶一桶的井水往身上淋,对他们来说那绝对是赶走炎热的绝佳享受。

在炎炎夏日睡觉,没有空调电风扇,凉席便派上了用场。而那时的凉席不像现在竹块“麻将席”,而主要用竹篾条编成,它除了造价便宜,也会越睡越光滑舒服。因竹篾条凉席较薄,容易破洞,破了不想扔就得补一下,那时在街上时常会听到有人吆喝着:“补凉席!补凉席!”

老成都记忆中的夏天,再也回不去了

为驱赶蚊虫,蚊香也是夏日不可缺少的利器。不过那时的蚊香主要是“蚊烟”,它用白纸筒装上陈艾、桔子壳、青蒿等药末和锯木面制成,通常一卷蚊烟能烧四到五个小时,这在当时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是效果最好而且最便宜的办法。

老成都记忆中的夏天,再也回不去了

民国时期的蚊烟


后来人们对蚊烟进行改进,才制作出了新的升级版“蚊香”,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盘香。

作为民间应用最为普及的纳凉装备,蒲扇造价便宜却又实用,深受成都人喜爱。吃完晚饭后,人们各自拿着蒲扇聚在一起或闲聊家常,或溜达散心,夜风徐徐,把一天的暑气驱散。

老成都记忆中的夏天,再也回不去了

如果购置了凉席、扇子等纳凉套装都还是觉得夏日酷热难耐,那就需要考虑逃离家中,去更凉快的地方避暑。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西望则是高耸入云的群山。作为极少数能直望雪山的城市,唐代大诗人还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名句。因此,成都城西的青城山、西岭雪山等地自古以来就是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的避暑之地。

老成都记忆中的夏天,再也回不去了

据说国画大师张大千在青城山居住时,曾绘下了巨幅通屏《青城山全景》等数十幅山水作品。但对一般百姓而言,去山里避暑路途遥远且花费不菲,不算是很好的度夏选择。而随着青城山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和人们生活水平飞速发展,走进大山、古镇游玩才成为成都人常见的消暑方式。

如今,不论是青城山、都江堰还是黄龙溪、街子古镇,到处都是成都人休闲度夏、游山戏水的身影。

老成都记忆中的夏天,再也回不去了

除了从山里头寻觅清凉,爱吃、会吃的成都人也在夏天的饮食上做足了功夫来与酷暑“抗争”。

1929年,成都青阳冰厂(成都饮料厂前身)建立,冰糕、冰激凌等西式冰品也进入了成都人的视野。但无论新上市的冰品花样再多,传统糖水的地位仍不可撼动,尤其是在成都人消夏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冰粉。

冰粉,它是用假酸浆籽揉搓出的汁液凝固而成的独特冷饮,透亮晶莹却让人顿生清凉,尤其是在吃火锅辣得直出气的时候来碗冰粉,顺着食道滑入肚子,够解腻也够冰爽。

老成都记忆中的夏天,再也回不去了

作为一个泡在茶馆里的城市,茶文化也伴随着成都人过夏天的方式,并一直在传承。

在没有风扇和空调的年代,成都茶馆里依旧人来人往,密集的人群使空气更加闷热,却也诞生了一种新奇的职业——卖风人。卖风人往往是一群半大的孩子,他们大多数出自贫困人家,每逢夏天便带着蒲扇在茶馆里替人扇风,换取一点微薄的酬劳补贴家用。

如今在成都,不管是在有名的人民公园,还是背街小巷,不需要太高端的茶叶,不需要太豪华的设施,只要有一片树荫,一人一个大茶杯,一壶开水,就可以享受一个下午的阴凉与休闲。

老成都记忆中的夏天,再也回不去了

树荫下的成都茶馆


类似北方的夜啤酒,南方的大排档,夏夜的成都,有人烟处,就有冷淡杯。

在凉风习习的夜晚,和朋友家人一起,摆上卤菜凉菜啤酒,一起吃喝并摆龙门阵,冷淡杯,释放成都人夏日烦闷燥热与生活的压力的同时,也让人收获着最大的安逸。

老成都记忆中的夏天,再也回不去了

记忆里的老成都夏天已经渐渐远去,在物质资源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我们有无数种的方式可轻松舒适避暑,但越来越宅的人们似乎缺少些许成都人那种直面生活的热情,而过往人们对待酷暑炎热的“乐活”生活态度,也让如今的人们无比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成都   青城山   水井   跳水池   竹篾   游泳场   夏天   茶馆   蒲扇   凉席   井水   蚊香   泳池   游泳池   炎热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