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这样一个地方,万物皆可成歌

重庆有这样一个地方,万物皆可成歌

唱的是苗歌,也是生活


在彭水有名的民歌之乡鞍子苗寨的苗族歌师傅们眼里,即兴唱一首鞍子苗歌并不是很难的事情,莫说是专业的鞍子苗歌表演者,就是在鞍子苗寨中随便拉上一位上了年纪的苗人,也能做到张口即来。谈到原因,歌师傅们自负地说:“唱了一辈子,调子早就熟了,把词放到调子里面唱出来,有好难嘛?”


原来,鞍子苗歌的曲调基本是固定的。著名的《娇阿依》其实可以看作鞍子苗歌的一个“词牌名”,也是情歌的专用曲调,基本上所有表现爱情的内容都可以往《娇阿依》的调子中靠,基本的特征是高亢嘹亮,以展示情人间如火的激情。


重庆有这样一个地方,万物皆可成歌


此外鞍子苗歌最常见的调子还有“角山号”和“号子”。“角山号”是表现明清时期苗人遭遇官府迫害,流离失所,浪迹他乡的悲壮之情,所以音调偏中音,带着沧桑的感觉。而“号子”音调平缓,不过节奏感很强。


鞍子苗歌最高的境界还是即兴演唱。这一来要求歌者对鞍子苗歌曲调相当了解,二来需要情感充沛,能够“睹物思情”,让灵感源源不断。这些灵感来自苗家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生活中的任何场景,从田间地头到灶上炕头,都能成为鞍子苗歌的舞台。


当苗人劳作的时候,要唱劳动歌。根据劳动种类不同,劳动歌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采茶的时候唱采茶歌,刺绣的时候唱刺绣歌,薅草的时候还有薅草歌,就连“娇阿依”们在田间嬉戏打闹都有专门的打闹歌。


重庆有这样一个地方,万物皆可成歌


此外,还有仪式歌,这是祭祖时候唱的;生活歌,这个范围更广,苗家生活中任何事情都能唱成歌。笔者在鞍子苗寨找到一个歌本,上面记载了一首《耗儿药歌》,歌词让人忍俊不禁,“赶场的大哥你不买耗儿药,回到家中要着老婆说……你大胆的买,大胆的放,吃不了亏才晓得上了当……”完全就是一位卖耗儿药的小贩唱的促销歌。


这种贴近苗家生活,自然淳朴的表现形式,让鞍子苗歌得以传唱至今,也让鞍子苗歌获得无数赞誉。1954年和1957年鞍子苗歌参加在成都举办的四川民歌大赛,鞍子苗歌获得金奖,并刊入《四川民歌集》。1999年重庆市文化局授予“巴渝优秀民间艺术——鞍子苗歌”;2007年列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2008年起两次代表重庆市进入央视青歌赛决赛;2014年,在彭水县政府和鞍子乡文化馆的不懈努力下,鞍子苗歌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名录。


“娇阿依”的故乡


从彭水县城出发,朝着东南方向行进,沿着山路蜿蜒盘旋差不多一个多小时,一直行到雄伟延绵的东山盖下,当蜿蜒秀丽的诸佛江,在身边缓缓流淌时,就说明你已经进入了鞍子苗歌的故乡——鞍子苗寨。


你可能会觉得鞍子苗歌的诞生必然会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但实际上,鞍子苗歌的由来却带着强烈的现实色彩。这要从鞍子苗寨闭塞的交通环境说起,直到1974年修通马(峰岍)鹅(池)公路以前,鞍子苗寨与外界都基本处于隔绝状态。


重庆有这样一个地方,万物皆可成歌


如果当时你要从鞍子苗寨走出来,只有几个选择。要么翻山越岭,越过险峻的“大厂盖”,到达彭水县城。要么淌着诸佛江到鹿角入乌江,或是越过阿篷江去到酉阳、秀山。而外人想要进到苗寨里头,更是难如登天。


也正是拜这种闭塞所赐,无论是土匪还是官兵都很难找到这座藏在大山中的苗寨。这让明清时期饱受“赶苗拓业”迫害的苗人们得以在此躲避战乱,繁衍生息。就这样,鞍子苗寨成了一处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


这个世外桃源的大部分居民都是苗民,但是因为苗寨地处三省交界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明清时期战乱以及社会动荡的缘故,让部分周边地区的外族人也流落到此。这些来自渝、黔、鄂、湘各地区的外族人也带来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久而久之,让鞍子苗寨成了一块与周边迥异的特殊民俗文化区域。


重庆有这样一个地方,万物皆可成歌


而传统的苗族民歌,在保持苗歌固有特点的基础上,融入了其他民族和地区的民歌元素,在清朝晚期,终于形成了音乐色彩混合驳杂而与异地苗歌完全不同的鞍子苗歌,对于苗歌不甚了解的人来说,可能听到鞍子苗歌的第一反应会是“为什么苗歌不用苗语唱?”

这个问题在鞍子苗歌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还真被问过。当时负责申报工作的刘淇境回忆到,他为此整理了一份资料,详细叙述了鞍子苗寨的苗人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受到各民族文化融合的影响“被迫失(苗)语”的情况,但鞍子苗歌依旧保留了苗歌的基本形式,才得以继续申报。


而同样是因为当年的闭塞,鞍子苗寨保留了彭水最原汁原味的苗家味道,无论是苗寨中保存完好的吊脚楼上龙飞凤舞栩栩如生的雕梁,还是罗氏苗人传承十七代的传奇,都让人回味无穷。当然还少不了鞍子苗歌,从石磨岩苗寨的盘歌堂到乡间地头,随处都能见到淳朴的苗家人唱着歌的身影,歌声飘荡在苗寨之中,千百年不绝。


来源+《重庆旅游》 图+卢进

文+迷雾


重庆有这样一个地方,万物皆可成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苗族   鞍子   外族人   苗寨   重庆市   号子   地头   闭塞   音调   田间   调子   重庆   曲调   民歌   明清   万物   时期   地方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