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语者一一秦岭行记之一

这些年,一直想去秦岭,期间去四川和西藏走京昆高速穿过秦岭,但只是路过,并且开着车,安全起见,也不敢仔细的打量。每个人心里可能都有一座大山,在我心里,就是秦岭,尽管不熟悉,但瞑瞑中,它和我心里山的形象高度契合。今年终于能抽出点时间了,再不去,更待何时。

这次,我们仍旧没做规划,大方向定了,顺着路跑就是了。第一天早上走高速一路向西,经河北、山西,两过黄河,晚七点左右到陕西白水县,我们出去总喜欢找距高速近一点的小县城吃住,一是交通不堵,进出方便。二是吃住的可选项相对较多,又比较便宜,嘴馋的人往往每到一处,总是百度一下当地的小吃。三是一般的小县城都比较安静。夜宿白水。

白水的正西不远,有一个古镇,名气不大,以致于好多当地人都不知道,反正我们还得往西走,不妨去看看。陈炉,一看就知道与火有关,我们百度了一下,陈炉镇因“陶炉陈列”而得名,是宋元以后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一辈辈的烧瓷人和彤红的炉火一样千百年来灼灼不息,陈炉依山,远处望去,炉山不夜。 尽管山路蜿蜒,好在离城不远,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就看到路边的指示牌了,山里的村镇都是藏着的,不过路的最后一个弯儿一定看不见,这更激着我们的好奇,增着我们的期待,终于,“陈炉欢迎您”的大牌子横亘在路上,总觉得不对,又一看,“欢”的“又”掉了,变成了“陈炉欠迎您”,陈炉,你可别让我们失望。

耳语者一一秦岭行记之一


耳语者一一秦岭行记之一


耳语者一一秦岭行记之一


耳语者一一秦岭行记之一


耳语者一一秦岭行记之一


耳语者一一秦岭行记之一


耳语者一一秦岭行记之一

陈炉依山梯次而建,典型的窑洞民居,下户的屋顶是上户的院子,整个山的向阳坡都是住户,远远的看过去,很有气势。可能是来的早的原因,村头停车场里空空,村里的广场上也只有几个本村的老人和孩子闲坐着,除了我们,并无游客。村里的路很窄,整洁弯曲,上下纵横地连通家家户户,碎瓷片是铺路的主要材料,就连每户的院墙也是碎瓷或是整个瓷器砌成,徘徊其间,仿佛听到这个村里的先人们将这些碎瓷嵌进亘古岁月的叮叮噹噹的响声。既然生产瓷器,当然就会有卖瓷器的人家(是人家而不是店铺),但不多,整个村子我们看到的也就三两家,也只是闲挂着个招牌,店主人并不推介商品,只是微笑着任你来去。整个村大多家庭的门户是大开的,我们都可随意出入,迎接我们的是泛着淡淡的笑的面孔。四面的大山不仅能够掩藏,还能教化,让这里的人们沁入了大山淳厚中和,淡然不争的品性。几声鸡鸣,几缕炊烟,丝丝的菜香,立马让浓浓的生活的气息把这山村染的红彤彤的又香又辣。顿觉饿了,时已偏午,我们也闲逛的差不多了,村里没有农家乐之类的饭店,我们只好继续向前,不远处,秦岭,还在等着我们。

我们经历十几个小时,行一千多公里到了陈炉,被我们一两个小时逛完了,这像极了一段平凡的人生,让人留恋的时光能有多少,大多时光都是在庸庸碌碌的路上。逛完了绝对不是读懂了,每个小城小镇小村,甚至每个人都是一本厚重的书,每本书里都有精彩的篇章,但需要你有足够耐心细细的品读。对于陈炉,这次,我们只是匆匆的过客,这本书,只是轻轻的翻开了扉页。。。。。陈炉,我还会来,因为你还欠我一个欢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秦岭   白水   阳坡   白水县   梯次   淳厚   黄河   窑洞   瓷器   村里   吃住   不远   路上   时光   小时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