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活动中,金融市场是调控货币量的重要场所

引言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不仅要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也要包括金融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各个市场都有各自的功能、地位和作用,是有机整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金融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中心,社会主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摆脱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的影响,克服经济中的物化倾向,发展为发达的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货币曾经围绕商品,形成了以货币为中心的商品。国家对企业的管理从实物管理转变为价值管理,从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将会使金融市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的中心地位。没有金融市场就不能发展和完善其他市场,金融市场的存在和发展是其他市场活动的重要条件。

在经济活动中,金融市场是调控货币量的重要场所

金融市场在发展社会主义计划商品经济、调节货币流通、维持货币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有利于调节资金供需,促进资金供需平衡。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些企业从生产经营过程中暂时解放出来,处于闲置状态,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暂时的资金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随着金融市场的存在,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可以通过金融市场和各种信贷形式和融资方式调节生产经营企业的资金缺口,把握社会各方面的金融活力,调动社会闲置资金。因此,金融市场是实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地方,可以调动分散和暂时闲置的资金,部分解决社会对资金的需求,促进社会资本需求的平衡。

此外,金融市场的存在和发展有助于加强资金的横向联系。由于过去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我国的资金按计划垂直供给,因此资金供给只能垂直供给,地区间的资金不足不能相互调整。这是资金筹措和使用上的一大缺陷。市场开放后,地方政府和企业可以发行股票和债券,基层金融机构可以相互借贷资金,弥补计划垂直分配的不足。这是商品经济打破地区边界、加强地区交流的客观要求。促进资金供求平衡,有助于减轻国家银行的贷款压力,维持国家银行贷款计划的平衡,减少货币发行,维持货币稳定。

在经济活动中,金融市场是调控货币量的重要场所

第二,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资本呈现繁荣态势,资本总是流向国民经济的应急部门、经济效益高的企业、深受人民欢迎的大众产品的生产。由此,投资者可以根据社会需求的程度和经济效益的水平决定投资的方向和数量,促进资本从社会上不需要的行业流向社会上需要的行业,从社会上不需要的产品流向社会上需要的产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保持各产业部门的最佳比例和均衡发展,对防止结构性通货膨胀和维持货币稳定有积极作用。

第三,促进和提高资金的经济效益。在金融市场上,与资金供求有关系的企业和公司直接建立融资关系,或资方购买资金需求企业的股票和债券,直接关系到资金需求企业的资金使用、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这无疑是对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的监管,不仅促进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更因为金融市场的存在和作用,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金融市场选择企业银行存款和融资,选择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方式提供了一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这将促进企业强化资金的利息观念和时间价值,促进企业合理使用资金,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益都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社会货币稳定的基础。一个社会是货币稳定还是通货膨胀稳定,归根结底取决于其经济效益。

在经济活动中,金融市场是调控货币量的重要场所

第四,有助于加强金融宏观调控,保证货币稳定。金融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促进了宏观调控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过去,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主要通过指令性计划指标控制信用资金总量。如果中央银行放松货币政策,无论是国民经济急需的部门和企业,还是生产过剩的部门和企业,都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融资。结果,不能保证急需的部门和企业集中发展,反而是生产过剩的部门和企业盲目持续发展,相反,当央行收紧货币政策时,无论是急需发展的部门还是企业,或者盲目发展,都不受“一律”的影响由于金融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企业可以在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当货币紧缩,银行贷款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时,企业可以从金融市场筹集资金。这样,整个社会的资金需求必然会超过资金供给,利率也会上升。这种情况下,只有产品销路好、经济效益高的企业有条件筹资的产品没有市场,经济效益低的企业无法筹集资金,自然在资金供给方面给予差别待遇和优惠支持,提高了金融的宏观管理水平。

金融市场非常敏感,资本供给和资本需求的任何变化都会迅速反映在金融市场上。这为央行采取经济措施,检查货币信用政策的执行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这些都有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保持货币稳定。

如上所述,金融市场的存在和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主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持货币的稳定。国家不仅利用计划调节货币流动,而且依靠市场机制调节货币流通,有利于货币稳定;然后央行通过买卖证券调整货币供应量,通过折价和再贴现提高或降低利率,通过吸收基础货币可以参与市场调整,引导投资,调整信用规模,稳定货币。

在经济活动中,金融市场是调控货币量的重要场所

中国金融市场正处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发展和完善。其特点是,一是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形式多种多样。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成分很多,决定了参加金融市场活动的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是各种各样的经济成分。它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补充其他所有制形式。必须重视其他经济成分对社会主义银行信用调节资金不足的辅助作用。二是贯彻计划调整与市场调整相结合的原则。

总结

由于我国经济是计划商品经济,在金融市场的调节机制中,我们不单纯依赖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而是在国家计划的指导和管理下,自觉运用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和价值规律。中国金融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将会不断发展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金融市场   货币   经济   商品经济   社会上   经济效益   场所   资本   需求   资金   部门   稳定   计划   社会   旅游   市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