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前因

东条英机下台:1944年7月22日,因战事进展不利,负有领导责任的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下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随后在9月2日举行投降仪式并正式签署降书

时间进入1945年,日本获得二战胜利的希望,可以说已经完全破灭了。日本本土早已进入了盟军的空袭范围,东京大轰炸造成近三十万人丧生,冲绳岛战役也造成了ニ十多万日本军民死亡。即便如此,日本政府依然叫暠着要在本土決战。

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冲绳岛战役中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

首相铃木贯太郎作为政府首脑,对于日本还有多少家底再清楚不过,剩余的油料甚至无法满足飞机组织有效防空。在一次内阁会议上,有大臣质疑说:“如果敌人不入侵,只是通过轰炸来消灭日本,那该如何是好?”在场的军方代表一时语塞,只能实话实说:“对我们来说,这将是最麻烦的问题。

可在御前会议上,铃木贯太郎等人一致同意,坚持在日本本土进行决战,不惜“亿玉碎”(即全民战死)。实际上,这也是日本最后的筹码,用不要命的狂热让盟军投鼠忌器,进而达成一份较为有利的和平协定。

为了商讨处理德国以及如何战胜日本的问题,美国、苏联、英国在德国柏林郊外的波茨坦召开三国首脑会议。在此之前,美国已经秘密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打算用原子弹轰炸加放宽条件的方式敦促日本投降,減少美军的人员伤亡。

会议结束后,美国、中国、英国发表了联合公告《波波坦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公告》的具体要求对于日本来说,已经是比较宽松的了,比如没有要求日本废除天皇制

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波茨坦会议

然而,铃木贯太郎为首的日本高层没有抓住这最后的机会。日本发现苏联没有在《波茨坦公告》上签字,就寄希望于苏联调停。铃木贯太郎此时仍然试图达成有利于日本的停战协定,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同盟国的決心。铃木贯太郎发表讲话,宣布对《波茨坦公告》置之不理,坚持将战争进行到底。

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促使美国下定決心使用原子弹。美国的另外一层考虑,是想单独迫降日本,避免苏联插手战后亚洲秩序。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广岛市被夷为平地,超过十万人死于轰炸。两天后,苏联红军发起“八月风暴行动,对日宣战,攻入中国东北,与驻扎在当地的日本关东军开战。又过了一天美国在长崎再次投下原子弹,又造成十万人丧生或失踪

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长崎遭原子弹轰炸前后的对比

接二连三的打击,摧毁了日本人的意志。铃木贯太郎询问关东军能否扛住苏军进攻,得到否定的回答后,铃木収了ー口气说:“那么一切都完了。”

外相东乡茂德紧急拜见首相铃木贯太郎决定马上召开会议,商讨停战问题。天皇也通过内大臣木户幸一,指示铃木贯太郎推动停战。

日本各方面的负责人坐在一起,开始讨论停战问题。东乡茂德首先提出,只强调不废除天皇制,全盘接受《波茨坦公告》得到了首相铃木贯太郎支持。陆军大臣阿南惟几、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等人,则坚持继续战斗,起码也要有更好的条件再投降。双方陷入僵持,谁也无法说服对方。

天皇听了汇报之后,选择了支持东乡茂德的提议,決定接受《波茨坦公告》。为了消灭不同意见,天皇破例亲自召集会议,表明了他決定停战的态度,并准备以广播形式向全体国民公布。一些激进的军人试图通过政变阻止天皇广播,但马上就被镇压下去。

最终,昭和天皇宣读了铃木贯太郎内阁起草的《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日本国民收听天皇宣读《终战诏书》。这是日本公众首次听到天皇的声音,这次广播也被称为玉音放送。

后果:天皇发表《人间宣言》:1946年1月1日,日本昭和天皇发表《关于新日本建设的宣言》,诏书后半部分否定了天皇是现代人世间的神,因此被称为《人间宣

结论:日本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胜利告终。日本作为战败国随后接受了一系列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波茨坦   关东军   东乡   长崎   铃木   苏联   同盟国   无条件投降   诏书   日本   天皇   原子弹   美国   首相   世界大战   结束   公告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