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谈判:不可能实现的和平

前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39年9月,德国发动对波兰的闪击战,英国与法国随后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1年4月,日本新任驻美大使野村吉郎开始与美国国务卿赫尔谈判,试图调整两国外交关系,避免开战。

关于战争问题,日本和美国的态度是致的,那就是不能和对方开战。日本需要美国的石油、钢铁,也正在考虑进攻东南亚,不希望把强大的美国拖进战争。美国的动机也很明确,罗斯福总统前一年竞选时承诺过,不把美国人的子女送上战场。

在正式谈判前,日美两国已经做了一些非官方的接触。在美国的两个神父与日本首相近卫文磨的密友井川忠雄秘密串本首相近卫文磨的密友井川忠雄秘密串联下,形成了一份《日美谅解方案》。该方案规定,美国可以向日本提供资源,日本则必须接受美国斡旋日中关系,日本军队退回关外,美国负责推动中国承认“伪满洲国”。这份方案忽视了中国的合法权益,可在日本首相近卫文看来是很有利的。

日美谈判:不可能实现的和平

近卫文麿

谈判以《日美谅解方案》为基础开始却在摆上桌面的第一刻起,就引发了分歧美国国务卿赫尔认为,这一方案对日本过于有利,抛出了自己的筹码,要求日本尊重一切国家的领土和主权、不干涉内政、尊重一切国家平等的原则以及维持太平洋现状。这被称为“赫尔四原则”,是日后美国谈判的基调。

日本方面的分歧更加明显。首先外相松冈洋右就不同意。《日美谅解方案》形成时,松网洋右正在欧洲访问,对此富不知情。作为日本外交事务的负责人他对自己被蒙在鼓里很不满,于是他提出了自己对方案的修正,那就是美国只能调停,不能干涉日中谈判的具体内松网的条件,遭到了美方拒绝。美国还进一步提出了新的条件,实际上要求日本退出与德国、意大利的三国同盟,这是日本不能接受的。

就在这时,德苏战争爆发,局势骤然发生变化,日美谈判也受到了影响。近卫文詹与松网洋右因为是否继续对美谈判的问题分裂,支持继续谈判的近卫改组内阁,撤掉了松冈洋右。

近卫文磨对谈判的执著,让日本军方非常警惕,担心他会不顾三国同盟,对美妥协。于是军方要求近卫内阁承诺不对美妥协,同时下令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把英属新加坡置于日军轰炸范围内英国是美国的铁杄盟友,日军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后,美国迅速反制,宣布对日本实行全面石油禁运。日美关系顿时紧张起来。

为了继续谈判,避免日美战争爆发,日本新任外相丰田贞次郎照会美方,日本无意进攻法属印度支那以外的地方,希望恢复两国通商。首相近卫文磨也提出,希望能和罗斯福总统在夏威夷会面,缓和两国关系。

当时罗斯福正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会面,并且随后发表了反对侵略主义和纳粹主义的《大西洋宪章》。回国之后,罗斯福强硬拒绝了近卫的会面请求,警告日本停止侵略行径,否则美国将采取行动近卫文还没放弃,致信罗斯福说两国首脑应从全局考虑,避免最糟糕的结局。近卫文磨已经決定对美妥协,甚至还说过不惜“十年卧薪尝胆”这种话。

美国见近卫文磨十分积极,也软化了态度,但依然坚持“赫尔四原则”,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兵,晈定这是两国首脑会面的前提。日美谈判成功的希望,已经微乎其微。

此时,东条英机等日军高层失去了耐心,不断催促近卫文磨下最后決心,到底是战是和。近卫文不愿意承担开战的责任,只是一味坚持谈判,无果后,直接辞去了首相职务,东条英机随后接任首相。

此后,日美谈判虽然仍在继续,但实际上只是在就不可能达成一致的条件拖延,日美关系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战争。

后果

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对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发动突袭,史称“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随之爆发

结论:日美谈判是两国为避免爆发战争进行的最后努力,但由于两国在中国问题、三国同盟问题等几个问题上存在不可调和的分歧,这种努力是注定要失败的,其结果只能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日美   印度支那   太平洋战争   赫尔   珍珠港   罗斯福   日中   英国   日本   美国   日军   首相   中国   和平   战争   方案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