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坪行记》尝析

(一)

品尝一位作者的佳作之时,作为读者的眼光要延伸到笔者文字之外去探索文字之美,才能真切感受到作者文字的魅力可贵之处,才能从文章的层面更深刻的看到穿透滋润壮丽之美和穿越时空的光鲜亮丽的一缕亮点,将读者引领去观察这个世界,去探索文字里的山水人文情怀,清醒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歌颂的什么!

黄慧慧老师此篇《茅坪行记》修订篇,作为读者应拉长焦距用深远的长镜头去聚焦欣赏这副丹青妙笔的画卷,才能达到欣赏的艺术效果和观赏效果。

本文开篇直入主题,没有拖泥带水的前曲,使读者跟随作者的笔墨临风观景,一路感同身受的走进茅坪,感受这个神秘幽静的神仙福地。她没有庙堂神冥的香火缭绕,更没有道家思想的深邃睿智,只有清新淡雅,馥郁花香的春色满园。

因为茅坪之美在作者思想灵魂处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这个根越扎越深,作者从观赏者印象中不得不用手中之笔浓墨重彩把茅坪通过笔墨栩栩如生的场景呈现出来,使整个社会知道茅坪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

(二)

作者开篇文字似行云流水,引人入胜,思想的飞越跟随作者一路前行。

我们驱车前往茅坪,沿着弯曲的山间公路一直向北而行,渐渐地山上树木茂盛浓密,百年银杏树在路旁矗立着非常雄伟壮观,浓密的树叶翠盖浓荫。山下清溪潺潺落石叮咚有声,清凉的山风夹着树木叶浓浓的味道吹进车窗内,使人感到特别舒心。

以上是作者双眼扑捉到的茅坪之行的风景带,紧跟着作者的笔锋一转进入到了一段更加详细的描述,向读者作了介绍。茅坪这个美丽的地方当年还是红二十五军北上抗日途径之地,曾经创立了苏维埃政权,具有不可被历史忘却了的地方。对中国大革命时期做过特殊贡献的地方。看似文笔轻轻一带,给文章增添了一段不寻常的斑斓色彩,具有了神圣的使命感。

(三)

一切交待清楚之后,作者的镜头立马对准了焦距,把该出现的人物呈现了出来。茅坪屹立在秦岭的群山怀抱之中,像是一块宝石在闪烁着光芒。当年茅坪中学培养了一批出类拔萃人才现在在祖国各地展示出非凡的才华,为社会做着重要贡献。茅坪更是人才辈出,文化璀璨,拥现出了一批文化名人,他们的文化作品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正是在这些文化作品的影响力下,人们才向往茅坪,崇尚茅坪。茅坪的文化名人有洋州最佳乡贤刘庚辛、诗人潘亚桥、企业家周亚军等人。刘庚辛的快板长期以来脍炙人口,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欢。潘亚桥深谙现代诗歌,诗韵悠长,韵味十足,使读者如饮甘露,陶醉文字之间领略其深刻含义!周亚军是IT.CEO他们都是茅坪的佼佼者!寥寥数语,把所要表现的人物全部神态跃然于纸上,他们各自的追求、思想已经表达的荡然无存了。

紧跟着作者看似轻描淡写的一段小生活场面给人的感觉是厚重的乡土气息和轻松的生活小场面,烟火味充满了文字之间,闻到了地道的腊肉和神仙豆腐的香味飘散在空气之中,飘散在朋友们欢聚一堂的感情之间,实实让人羡慕。

(四)

作者思想深处更多的是看茅坪美景,就急不可奈地前往最负盛名的香坊瀑布观望,用一段清丽流畅的笔墨给读者留下了美丽的记忆。我们去观看了附近比效有名的山泉瀑布,远远隔着浓密的树叶就听到了从山上直泻而下的瀑布声远远传来。我们快步流星地走到飞瀑下,薄薄的雾化伴随着山风吹到我们的脸上,身上。在炎热的夏天,飞瀑带着寒意侵染着我们,使人噤若寒蝉。飞瀑落下溅在下面的水潭的石头上,水花四溅,似珍珠般在水面滚动,继而水浪打着旋涡急速的流向下游而去。我们站在水潭边的巨石上,仰望着飞流而下的瀑布,无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创造的奇观。你能想象这茅坪响泉瀑布有多美!毫不夸张地说,完全可以和庐山瀑布媲美,如此景观期待早一天开发于世人见面,使茅坪这颗明珠璀璨夺目,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茅坪,了解茅坪。此处对瀑布的描写不是身临其境,有怎能写的如此如诗如画般动人心魄。

(五)

作者美文到此看似给读者一个完整交待了,但是意未达而兴不尽,紧跟着又用清淡的笔墨略微渲染地描绘了茅坪之夜。

茅坪的夜晚,一去白天的炙热,太阳落山,天气就凉了下来。我们坐在潘亚桥家书房湾的庭院里,瞭望天空,南山巅的树丛上边悬挂着银盘一样的月亮,星星在朦朦胧胧的天空眨着眼睛,稻香习习,山花阵阵,不时有几声犬吠传来,打破了山中的寂静。山里空气越来越湿润,温度也越来越低,在城里还是开空调睡觉,在茅坪山中的晚上还得盖棉被睡觉。大夏天盖棉被,还稍微有点凉意,舒适极了!想不到山里和平川的温差如此之大。夏天盖棉被睡觉还是平生第一次感受。

茅坪之夜的美,是如此的疏朗清静,月亮明朗的和银盘一样,从文字中让读者置身于一个美轮美奂的忘我境界。天上的星星,地上的犬吠,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把读者带入到了一个静谧和幽深的境地。稻花习习,山花阵阵的对偶句法进一步加深了文章的感质。笔者从城市初到山野的人第一次感情的深处完全被茅坪的夜感染了,而且感触颇深,把城里的炎热和山区的清凉做了一番彻底的比效,使读者也身受同感一样,多么想去茅坪感受一下生活啊!这就是作者笔墨巧妙安排的结局。因为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只有对比,才有对事物的认识。

(六)

至此,作者才放下了好奇心,恐怕是旅途的劳累或身心疲惫,才暂时放下了手中的笔墨进入到了梦乡。

翌日,梦醒霞秀,神清气爽,作者就开始了新的旅程,笔墨到处皆是鲜活的风景和生活场面。去了茅坪沿河上下横夸东西的古韵临风的吊桥,走在上边,晃悠悠的左右摆动,初感头目昏旋,眼前的山,脚下的水都在晃动,过了一会,适应了环境,我们手挽手轻轻走在吊桥上感到非常地神情悠然自得。吊桥下,鹅卵石清晰的躺在哗哗流水中,一群群小鱼在清流中戏游,在一泓溪潭中荡起微波涟漪,碧柔的水草随波而动。这里无工业园区,无任何污染源,没有现代化的开发基地,一切都保留着原生态的地貌风格。原始的树林,原始的流域,原始的山体,无不俱有古韵诗词的的晨曦琴月之美,玉树兰溪的怀古之幽。

此段看似写景,实际描写的是一种情怀,给读者眼前展示的是一种自由自在的人生价值观。溪水中鱼儿戏嘻追逐,水草芳鲜,随波而流,无不彰显出生活的乐趣。充分显示了人们爱好大自然的心态。用游的鱼群,流的溪水,动的水草,使整个画面组成了动物、植物、水流互动,精彩迷人引人入胜的画面。又从另一个角度召示人与地球有着同呼吸共命运的科学世界观。只有优质的生态环境,才能幸福万代千秋。这种以微观喻整体的美好抒发感情和尊重科学的价值观,均是作者思维逻辑性的深度认知。

在谈笑间,就到了洋州最美乡贤刘庚辛家。这是一栋别墅式建筑,依山傍水,花树环绕,进入庭院,香味扑鼻,真是一块神仙福地,是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从建筑的外观就知道主人的文化底蕴。乡贤刘庚辛对我们的造访很是高兴,我们人才进院门,就听到主人爽朗的笑声从屋里传出:“欢迎,欢迎,欢迎诸位造访寒舍,不尽荣幸"。礼让毕,院中桌子上摆满了水果等食物。刘庚辛热情的和我们围坐在一起攀谈,聊的最多的是文学诗词,这是畅谈的纽带,把相互的心紧紧栓在了一起。刘庚辛,60岁左右,高梢的个头,微微清瘦的脸膛,一双明目闪发着坚毅的光芒。在交谈中,我猛地记起了其最近写的一首短诗,就读了起来:

田中小路月朦胧,

悉听蛐蛐伴耳鸣。

清风吹的歌声起,

村头舞步乐盈盈。

大伙一听抚掌大笑,刘庚辛面带羞涩,连连摇手,“打油诗,难登大雅之堂"。在欢乐中我们离开乡贤刘庚辛家。此段刻画描绘茅坪以原始的树林,原始的流域,原始的山体用排比的手法,向读者展示的是一个环保幽雅,环境未遭受现代污染源的原始圣洁之地。可以给人留下难忘的记忆。同时,一点带面把整个茅坪的人居环境和人文地理用点景焦墨突兀出了画面。乡贤刘庚辛的音容笑貌唤若笔下,一幅文质彬彬的文人群笑图破纸而出,使读者看后如临其景。大有林黛玉初进荣国府的气场描写感觉,人未见声先至。接着笔墨点醒刘庚辛新最近写的一首短诗,立马拉近了相互的感情纽带,而且以音质的效果响出画面使整个互动形象俱有了热烈的气氛。整个文字的巧妙安排,完全可以看出作者独俱匠心的缜密和思维的巧点穿叉之妙。

(七)

作者急不可待,笔墨又一次把读者带入到了另一个景点,是乎是对全文的交待。但其纵深度和宽远度给读者的信息量是一个伟大时代的宏伟崛起和新农村改革建设的新的风景。作者不仅歌颂的是茅坪,而且歌颂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社会奔入小康社会的实践之道路,而且是以眼晴看到的万千株山萸肉硕果挂枝,似珍珠般晶莹剔透。一望无边的杜仲树挺拔凌霄,硕大的碧叶翠盖浓荫,以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描绘出青山绿水的茅坪实景。

这一天我们畅游了茅坪的山水,观赏了茅坪的人文地理,对茅坪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又去领略了九池的瀑布,万木丛林碧崖间,一水如玉挂山川。作者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实际是用远景散点的处理方法获得了艺术效果。前面,作者用尽笔墨和细节对香坊瀑布作了详尽的描述。后者九池瀑布用极简的文字几笔构画,以虚实相辅的写作技巧和近浓远淡的写意手法,是文章层次丰富,意境更为深远,笔墨更加完美。紧跟着又以文友潘亚桥的口娓娓道来:“这些山原来皆是荒山,只有放牧人多到此处,后来各村承包给村民,给于政策性扶持,经过几年努力,才有了现在的规模。这些杜仲树现在是山区人民的一项主要经济支柱。山萸果近几年市场皮软,人们只就近收获一点,卖了换一点油、盐、酱、茶钱”。我望着满山遍野的“发财树”心里默默祈祷,愿这些山民们的心血和汗水,能获得应有的回报!通过一段文字对白,从翔实的历史依据追朔,对党的富民政策更进一步的做了肯定。 在潘亚桥叙述中还知道茅坪九池有方家坟,东西对峙姊妹山,千年冬青树,太子坪,九叠罗汉,鲁班寨,观音峡,一切都是那么令人神往!整个文中,笔者用大量景点瞭拔着读者双眼,用不同手法变换视野和角度,把茅坪拉近到了读者眼前。

(八)

黄昏时候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归来茅坪的百年大树下,落日的余晖把茅坪的山山水水溶和在一片金色的晚霞中,远山雾霭朦胧,丛林楚幽,近树鸟儿归巢,碧叶清翘。松影斜径,老叟牧牛而归。山中田野蛙声跌宕起伏,勤劳快乐的茅坪村的父老乡亲们正在大树下跳广场舞,热闹的气氛立即把我们吸引了过去,在阵阵音乐声中我们也进入舞场一起手拉手跳了起来。茅坪的夜晚,音乐声和欢乐把勤劳一天的人们带入到了梦乡。

笔者最后一段文字的张弛之力把人们的看点又一次拉向了深远的苍苍茫茫的深远意境。更加加深了文字的美感和厚度。作者以起、承、转、合之笔饶有余兴的笔墨从视角看点用特写镜头捕捉的山林落日图,几笔勾勒,立即一幅茅坪山水美景画卷洇润涨墨色声而现。

笔者看似已经写完了一切,再也没有什么可写了,但脑海中波澜依稀游历于茅坪山水之间,用飘渺的梦境轻轻托起了深度,愿化作一只翠鸟,飞翔茅坪的崇山峻岭之间,这是灵魂的一笔,更是高度概括的一笔,思想的深度布局了开合有度的文字,使读者闭目遐思的感情落归于几行清丽的娟娟文字压轴,完成了一幅完美的艺术画卷。

(九)

笔者此篇行记文字优雅具有才情,且对天时、地理、人文、历史有着详尽的知识靣和层次靣。所以笔墨到处皆能微妙微俏的传神达意,亳无掩饰的描述到位。全文用不同的写作手法,增强文章的渲染力。在通篇文字中作者巧妙安排运用排比,对偶等句式,大大增强了作品气势和古韵悠然的味道,“晨曦琴月之美,玉树兰溪之幽”。“远山雾霭朦胧,丛林楚幽,近树鸟儿归巢,碧叶清翘"。“松林苍穹,鹮翔绰影”。前一组词既有画质泼墨的艺术效果和春风十里的兰亭效果图。后一组词以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写意手法构勒出了远山近景之美,最后一组词以满山翠绿的松林和天上飞翔的朱鹮形成颜色的对比,把整篇文章提升到了一个鲜活的亮度。作者提顿蓄势,激情澎湃的以大概括的境界和对新时代的观察思考,浓墨重彩渲染和细腻的点景,完全把茅坪之美展现在了读者眼前,完成了峰回路转的收笔,结束了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玉树   福地   兰溪   乡贤   吊桥   笔墨   瀑布   笔者   手法   原始   感情   读者   思想   文字   作者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