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的古风

漫长的时光流转中,中国喝茶的方法也并非一成不变,不同历史时期流行的喝茶方法也各不相同。如今的“报泡法”可往前追溯至明朝,不过那时“撮泡”的为条形茶。宋朝流行末茶点饮的点茶法,这在前文中得以详述。再往前,煎茶法在唐朝大行其道。煎茶法与点茶法区别有二:前者需要煎煮,后者只需用开水点饮:后者在制茶时,还需将其中的茶汁榨去,以追求茶沫儿之白。在茶圣陆羽的《茶经》中,他对煎茶法倍加赞赏。却对唐以前将茶叶与他物混煮的方法很是鄙夷,将其誉为“沟渠间弃水”。

与他物混煮的饮茶法由来已久,在史料中不乏此类记载。三国时期的张揖在《广雅》中提到,在荆巴之地,人们将茶叶与葱、姜一同煮成夔。唐朝樊绰在《蛮书》中提及茶中混煮之物有椒、姜、桂。而茱萸、檄子之属,是西晋郭广义《广志》中所说与茶同烹之物。


茶中的古风


这种古老的喝茶方式,或许也解释了茶叶作为饮品的由来。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的丁以寿认为:“饮茶脱胎于茶的食用和药用,故煮茶法直接来源于茶的食用和药用方法。从食用而来,用鲜叶或干叶烹煮而成羹汤而饮,通常加盐调味:从药用而来,用鲜叶或干叶,往往佐以姜、桂、椒桔皮、薄荷等熬煮成汤汁而饮。”

不过,不论陆羽是否喜欢,这既能解渴又能充饥的茶,至今仍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存续,只是有一些将煎煮茶与诸物的方法改成冲泡。比如湖南湘阴的姜盐芝麻豆子茶、四川的八宝茶等。在湖南益阳,人们干脆将芝麻、花生、姜、陈皮等原料与茶叶一道,用特制的擂钵擂成糊状,再冲泡成茶,名日:擂茶。云南白族的三道茶更有意思,每一道都会用不同的原料:第一道“苦茶”,是用小陶罐烧烤大理特产沱茶到黄而不焦、香气弥漫时再冲入滚烫开水制成:第二道“甜茶”,需要在乳扇核桃仁和红糖中冲入茶水;“回味茶”是第三道茶入茶的佐料又变为蜂蜜、花椒、姜、桂皮。事实上奶茶、油茶,也是此种混煮饮茶方式的遗风。这里我们呈现的两种:甘肃罐罐茶、广西恭城油茶,鄱是特别有趣、又颇具古风的饮茶方式。

*本文摘选自《中华遗产》,分享内容仅限阅读推广与辅助购买决策,资源版权属于原出版机构,喜欢杂志的朋友,可以在杂志铺订阅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湘阴   白族   益阳   他物   油茶   古风   广西   云南   湖南   中华   唐朝   芝麻   开水   茶叶   方式   方法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