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雷州青年运河“天桥”,凝聚了祖辈们的血汗,造福了几代人

湛江历史悠久,在历史上曾是粤西和北部湾的中心,但市政建设一直被人诟病。当大城市到处都是天桥和立交桥时,湛江却只有霞山和赤坎两座人行天桥,显得有点寒酸。

其实,湛江有一座很厉害的“天桥”,虽然不是用于人车通行的,但凝聚了祖辈们的血汗,造福了几代人,被称为建桥史上的奇迹,那就是雷州青年运河东海河大渡槽。


湛江雷州青年运河“天桥”,凝聚了祖辈们的血汗,造福了几代人

雷州半岛由于江河少、降雨量分配不均、气候炎热,在农业上属于干旱地区,在历史上多次发生旱灾,是广东省连片干旱最严重的地区。1958年5月15日,湛江地委作出《关于兴建雷州青年运河的决定》,世世代代饱受苦旱折磨的雷州人民要拦腰斩断九洲江,建水库凿运河,改写雷州半岛干旱苦难的历史。

这一年,湛江人民不惧困难,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改造大自然,进行气壮山河的雷州青年运河的伟大工程,创造了人间奇迹,其中东海河大渡槽是运河渠道最大的建筑。它位于遂溪县城东,1960年7月动工,1962年建成。

据参与建设的老人家回忆,当时部队有一个师带着几万群众一起修建这大渡槽。他们每天每日从事粗重劳动,如搬石头、拉车等,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虽然辛苦,但他们从来没有偷懒。因为偷懒的人会被认为是“逃兵”,被周围的人看不起。劳动标兵则会受到嘉奖,哪怕是一些毛巾、衣服之类的,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已经是很珍贵了。

东海河大渡槽凌空飞架,横卧两岭之间,全长1206米,分40跨81个槽柱。每跨30米,最大槽高32.7米,槽身纵向双悬臂钢筯混凝土结构,总砌石47万立方米。槽底宽5.5米,高3.2米,每秒通过水流量8.8立方米,可灌溉农田12万亩,并解决沿河城乡几十万人民生活用水。58年来一直投入使用,安然屹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群众亲切称之为造福百姓的“天桥”。


湛江雷州青年运河“天桥”,凝聚了祖辈们的血汗,造福了几代人

这座天桥气势磅礴,宏伟壮观,工程浩大,每年都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游览观光。国家领导人朱德、陈毅、贺龙、郭沫若以及著名的诗人、作曲家田汉、巴金、冰心、贺绿汀等先后到此参观考察。田汉曾在1963年题下诗句:“虹桥八十一墩多,上有银河下石河;恰似锈针挑十字,湛江从此米粮窝。”

时至今日,雷州青年运河东海河大渡槽与黎湛铁路、广湛高速公路并列跨过西溪河,如三条蛟龙腾空齐飞,景象十分壮观,成了湛江一处特别的景点,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去看看!


湛江雷州青年运河“天桥”,凝聚了祖辈们的血汗,造福了几代人

关于雷州青年运河东海河大渡槽,你有什么感想?你去参观过吗?欢迎留言讨论。(本文部分素材已获湛江民间历史学家骆国和老师原创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雷州   天桥   遂溪县   建水   运河   郭沫若   冰心   渡槽   工程浩大   宏伟   青年   东海   祖辈   干旱   血汗   壮观   半岛   旅游   湛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