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30000+元的天价食材,凭什么?

今天来聊一个很贵、水很深的顶级食材,鲍鱼。


在高级粤菜馆,最便宜的也要上千元——就这么一小只

一口30000+元的天价食材,凭什么?


跑去海味店,各种陌生名词更是让人一头雾水:网鲍、窝麻、吉品、头数、溏心……其中最贵的干鲍,能接近3万元一只!


要知道,高级日料店爱用的名贵鲜鲍,也不过几百一只。晒干的鲍鱼,凭什么能卖贵几十倍???


跟从业近40年的干货商,以及专注卖干鲍超过30年的专业人士德叔聊完,发现其中门道,实在太深了。

一口30000+元的天价食材,凭什么?


干鲍高昂的定价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又受什么因素影响?花成千上万吃一口鲍鱼,真的值得么?


看完这篇文章,你可能就有答案了。(放心,我们不卖鲍鱼)


干鲍为什么值钱?

首先搞清楚鲍鱼的分类


鲍鱼常见的形态有:干鲍、鲜鲍、冻鲍、罐头鲍四种,其中后三者的价格多以产地、品种、大小与新鲜程度划分,市场定价透明,大多数普通人也吃得起。


我们今天主要讲最贵的一类:干鲍。

一口30000+元的天价食材,凭什么?


干鲍,顾名思义,是由鲜鲍经过一系列腌制、晾晒、发酵等步骤制成的,但并不是所有鲍鱼都能被点石成金。


目前全世界有纪录的鲍鱼约有90种,其中具有经济效益的仅有10多种,能用于制作干鲍的,更是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品种。

一口30000+元的天价食材,凭什么?


因为涉及的制作工艺复杂,它不像鲜鲍那么强调品种,而是主要以产地和干制工艺来分类,行内黑话也更多。


层层解读影响干鲍的价格因素

1. 最简单的标准:头数


影响干鲍价格最基础的指标,是大小,行内也称为“头数”,代表一斤里有多少只干鲍。举个例子,3头鲍,就是指一斤有3只的干鲍。


头数越小,意味着体积越大,价格就越贵。

一口30000+元的天价食材,凭什么?

最初干鲍定价由香港市场设立,以司马斤为标准(一斤600克),但如今早已按照国内通用的计量单位,也就是1市斤500克为准。


因为鲍鱼晒干会缩水50%-90%左右,所以,能被做成干鲍的鲍鱼,都有一定的个头要求。比如,日本网鲍要以壳长10厘米以上的鲜鲍制作,窝麻鲍则是5-8厘米。

一口30000+元的天价食材,凭什么?

一般超市卖9.9/只的鲍鱼仔,晒干只有指头大小。


鲍鱼的生长非常缓慢,一只鲜鲍,要达到干鲍的准入门槛,至少要花费3-9年。更大的干鲍,甚至会用到10-20年以上的鲍鱼,但属于极少数,坊间难见。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鲍鱼养殖量全球最大,但在干鲍圈却籍籍无名——不够大啊!像大连的干鲍,最大也只有15头左右,一般用于煲汤或炖煮之中,鲜少单独烹饪。

一口30000+元的天价食材,凭什么?

跟加工技术也有关系,下文会细说。


而且,这种软体动物娇贵得很,对海域的水质、温度和盐度均有着严苛的要求,任何一项指标受到影响,都会引发大面积死亡。

一口30000+元的天价食材,凭什么?

据记载,在90年代中期至2000年早期,我国的大连鲍鱼就曾因暴雨、气温等环境问题, 发生过大面积死亡的情况。图源:the fish side


即使鲍鱼能顺利长大,那些体质不好、外观破损或品相一般的,通通会被劝退,最终只有约20%的鲜鲍,能达到高级干鲍的门槛。可想而知产量有多稀少……


但有时你会发现,即使是同样头数的干鲍,定价也能差十几倍!


因为除了大小,对干鲍来说,决定价格更重要的是干制工艺。


影响价格因素2:产地与制作工艺


干鲍的产地有很多,中国、日本、南非、澳洲等地都有,其中,以日本最有名。他们早在30年代就开始探索鲍鱼干制工艺,甚至创造出很多专有名词。

一口30000+元的天价食材,凭什么?

日本因有海域优势,能产出最优质的鲜鲍,干鲍制作技术也成熟,早已成为行业标杆。图源:饮食男女


顶级的日本干鲍有多贵呢?以3头日本网鲍为例 ,要价约8万元一斤,一只就要2.6万!每一口就吃掉了好几千块……


喏,就是我手上这一只,长度超过20cm,如果泡发开,比手掌还大一圈。(要20年才能长那么大呢)

一口30000+元的天价食材,凭什么?


而小一点的8头日本窝麻鲍,也要接近4.5万元/斤,一只长约7cm掌心大小的,要价高达5600元。

一口30000+元的天价食材,凭什么?

当然,跟所有昂贵且稀有的食材一样,干鲍的价格会因为供需关系浮动(但依然买不起就对了),所以也有不少专门炒干鲍的玩家,跟炒股一样刺激。


长期以来,干鲍榜Top 3一直被日本承包,分别是:日本本州岛北部青森县的网鲍、窝麻鲍,以及岩手县三陆町的吉品鲍。


这三种干鲍分别起源于三个神秘家族,各有独门的干制工艺,且从不外传,是国际公认的顶级干鲍。

一口30000+元的天价食材,凭什么?

日本网鲍


这三种干鲍的名字,其实不是指品种,而是代表三种典型的晾晒方式。


1️⃣ 网鲍是平躺式,将鲍鱼平躺散放在网架上,进行日晒风干;

2️⃣ 窝麻鲍是侧吊式,将麻线以45˚的姿势从鲍鱼头部左侧穿入,并在鲍鱼胃部右侧穿出,再吊挂晾晒;

3️⃣ 吉品鲍是顺吊式,将麻线从鲍鱼头部穿入,跨过右侧壳肌从胃部穿出,接着吊晒。

一口30000+元的天价食材,凭什么?

图源:何为贵食


名气仅次于日本的干鲍出产地是南非,猜猜价格相差多少?——接近30倍。一枚南非4头干鲍,价格约600元,而同等头数的日本干鲍就要近2万元一枚。

一口30000+元的天价食材,凭什么?

从成品来看,顶级的日本干鲍,品相的确更盘靓条顺。从侧面对比就能看出端倪。


价格差在哪呢?一般人自然会想到,南非的原料和人工更低啊!的确,南非鲍鱼产量大,野捕严重,人工又低廉,成本比日本低很多。


但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南非的干制工艺并不成熟,做出来的干鲍欠缺风味与溏心。

一口30000+元的天价食材,凭什么?


是的,并不是足够大,就能成为顶级干鲍,关键还得看“溏心”。


一只干鲍的风味巅峰——溏心


什么叫溏心?在很多人的想象中,它是如流心一般的粘稠酱状,其实溏心是指大面积的橘色,均匀遍布于肉心,质地软糯带胶质感,切割时会有粘刀感。

一口30000+元的天价食材,凭什么?


张大千的形容很贴切:“吃鲍鱼圆心,嫩似糖浆,晶莹凝脂,色同琥珀”。越好的溏心鲍鱼,溏心面积越大,甚至会遍布整只鲍鱼!


这是干鲍价格的重要分水岭:有溏心的顶级干鲍,和没有溏心的,价格能相差数十倍。

一口30000+元的天价食材,凭什么?

图源:kaneki.yoshida


懂行的人都知道,南非、澳洲、中国、美国、菲律宾等地的干鲍,很少有溏心;而日本生产的干鲍,出现溏心的几率达100%。


不少研究表明,溏心的产生,和鲍鱼加工技术密切相关。这也是日本鲍鱼加工厂的核心机密,从不外传。


大体的加工过程,基本如下:


第一步:酝煮(腌制),要将鲍鱼放在盐水中浸泡3-4天,再以低温慢煮的方式浸泡加热,让鲍鱼本身的水分大量流出,肉质更紧致,同时降低水活性,以延长贮藏期。

一口30000+元的天价食材,凭什么?

图源:有何贵食


第二步:发酵与烘干,这是产生溏心的关键时刻。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夜揞”


指的是傍晚将晒过的鲍鱼收起,置于特定低温与湿度的室内,像发面团一样,把它们用麻包袋盖起来,开始进行深度发酵。


日晒与夜揞反复循环,整个过程大约持续30天。

一口30000+元的天价食材,凭什么?

不同干鲍有不同的烘干发酵手段,也有些会先在炭火上烘焙至五成干。图源:kaneki.yoshida


在这个阶段,发酵与霉变都可能出现。至于怎样能抑制霉变,渐渐凝结出醇厚浓郁的香气,便是日本秘而不宣的核心技术了。


做好的干鲍,还要继续陈放1-3年,才会流入市场销售,期间肉心继续酵变,称为“酵干工艺”。最终,肉质形成似浆非浆的半凝结状态,就是“溏心”的真容。


怎样判断一只鲍鱼有没有溏心?许多人都知道一个直接的方法,通过光源照肉心的部分,如果呈现透光的橘红,即是有溏心,反之没有。


这个方法对不对呢?对,但也非全对。


来看看这两枚干鲍,猜猜哪个有溏心?

一口30000+元的天价食材,凭什么?


答案是两个都有。


右边是顶级的日本网鲍(对,两万多块一只那位),因为已经陈放了接近4年时间,所以肉心的色泽变得更加深邃,光照已穿不透它,风味是有增无减。


贵的食材,烹饪起来更是麻烦


干鲍之所以贵,一方面是原料矜贵、处理工序麻烦,另一方面,对烹饪技艺要求也很高,所以它一般只在高端餐厅的菜单上出现。


要煮好一只溏心鲍,可能得花上7天6夜,甚至更长的时间。过程复杂,非常容易翻车。

一口30000+元的天价食材,凭什么?


从第一步泡发开始,就高度依赖师傅的经验。


首先泡发时间会根据不同品种的鲍鱼而异,少则24小时,多则数天,期间要凭捏鲍鱼的手感,检验泡发程度。

一口30000+元的天价食材,凭什么?

鲍鱼不是泡得越大越好,泡的时间不够,或过长,都会影响最终的口感。图源:kaneki.yoshida


之后是水焗。很多人以为干鲍是煨软的,其实不然,煨不能令干鲍受热均匀,所以最早的粤菜师傅,发明了“焗”:利用积存余温加热的方法,能让硬实干货变为软焾。


方法是以5倍的水,升温至98度再熄火降温,焗至少4小时(同样因鲍鱼品种、个头不同有差异),水量与降温的时间也要进行把控。


而这只是最基础的预处理,到正式烹调,要把鲍鱼欠缺的味道和香气补足。


越是低档与廉价的干鲍,后期烹煮越要投入大量心力。如果手艺炉火纯青的话,一般鲍鱼也能做出接近高级干鲍效果。

一口30000+元的天价食材,凭什么?


这就要搬出专业人士才知道的两个技术:“㸆”与“爊”。


,就是用高汤来增味。最初粤菜师傅用的是水鸭高汤,后来发展得更豪华,以老母鸡、老鸭公、猪大骨、金华火腿骨、腊鸭头、五花肉、鸡脚、赤肉、排骨炖成高汤,再将鲍鱼投入其中低温慢㸆。


味道解决了,还要用“”注入灵魂香气。这是由杨贯一(干鲍界的权威人物,有香港鲍鱼大王之称)在70年代创造的技法,其实就是如今说的“美拉德反应”,让鲍鱼收汁,慢慢现出香气与光泽。

一口30000+元的天价食材,凭什么?


淋上以高汤制作的鲍汁,一份干鲍便煮制完成。


鲍鱼的精华,全浓缩在这酱汁里。所以香港有个形容富得流油的说法,就是“鲍汁捞饭”。如今专业的鲍鱼店,都会配一碗白米饭,就是让你捞汁吃的。

一口30000+元的天价食材,凭什么?


一口三万的鲍鱼,到底值不值得呢?


有幸吃过日本吉品鲍,的确口感非同一般,但到了这个价位,很难简单地用“好吃”来去概括。更有意思的事情,其实是:


鲍鱼并不是一直这么贵的。回顾干鲍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它 身价飙升的重要节点,正好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


那时香港经济起飞,对于各种名贵食材,如鲍参翅肚的追逐空前高涨。所有高端粤菜馆都推出鲍鱼菜式作招牌,港产片里听到的“鱼翅捞饭”、“鲍鱼煲粥”这些豪横说法,都是当年的现实。


直到今天,干鲍的价格依然坚挺,也早超出了“好吃”与否所讨论的范畴。至于值不值得为了一口溏心付出高昂价格,就见仁见智了。

一口30000+元的天价食材,凭什么?


最后,我们也拉着几位从业近40年的海味干货商,来传授一些分辨干鲍的窍门!(膨胀了,敢教人买鲍鱼了)


1️⃣首先,香味是最直接的辨别方法,好的干鲍,应有一股纯粹的海味香气,馨馨逸逸地飘散开来,反之,较差的干鲍,味道会闻起来较为混浊,不纯粹。不妨让店家多拿几款出来试闻一下,会有明显的区别。

一口30000+元的天价食材,凭什么?


2️⃣肉心在灯光的照射下,呈现的橘红色越大块,证明品质越高,至于陈放多年导致溏心映照不出的品种,普通人一般遇不到。


3️⃣买不起日本三大顶级干鲍,又想试试真溏心,有什么稳妥的选择吗?有的,来自澳洲的许榕干鲍,以及中东干鲍,因为知名度尚未走高,又拥有不错的溏心,所以目前拥有颇高的高性价比,8-9头的许棕鲍鱼价格在7000元左右/斤。


4️⃣如果小白想买干鲍,最直接的方法是找老字号的海味商,这是因为早年的海味商都是有门槛的职业,能坚持下来的多是口碑与品质有保证的商家,做生意更诚信与实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南非   都会   澳洲   干货   海味   鲍鱼   粤菜   日本   香港   香气   品种   大小   工艺   方法   价格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