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真的锲而不舍的精雕细琢,按照事物的逻辑发展必然会有所收获

“张扬”“得瑟” 也是逻辑

春眠秋觉

2021.9.11

哲学是思想的空气,思维的翅膀,智慧的钥匙,行为的导航。

哲学的根本是逻辑,是得到正确的思想判断与行为方法的过程。诗歌作为文学样式之一,便是形象逻辑之一的存在,但有些知识性的规范要求便是抽象起初到形象结果的演绎过程。

我们的学习习惯大多都是举一反三地去推理去演绎,甚至于去想象,也可以正如谚语所说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好多的问题是在诸多的案例中去体会去领悟,甚至于经常地做出推理的判断,而不是事实根据的判断。好在是文学方面的东西,无须象数学那样严丝合缝的逻辑结论。久而久之,也避免不了妄想妄猜妄断,从正能量的角度来说那就是想象,就是艺术的联想,思维的飞跃。

有许多生活中的事情可以做到无师自通,以至于照猫画虎,只是乐趣使然无须深究,即便是深究也不会有什么太多的收获。倘若真的锲而不舍的精雕细琢,按照事物的逻辑发展必然会有所收获。然而,无师自通必然是原始状态,很难产生飞跃。这个时候便是老师存在的必然显现,传道受业解惑便就是老师存在的必要了。

再转回来说,悟性再高也得靠老师的点化,如果没有老师,猴子终究不会出息成为孙悟空的。当然,不是所有的猴子都能够成为孙悟空的。钟南山就一个,但毕竟是成千上万的想历练成为钟南山的人努力的结果。大格局的金字塔尖上只有一个钟南山,中格局,小格局,有许多奋斗者在不同层面上发光放热,就好比“学习雷锋好榜样,千万个雷锋在成长”。所以,在学习方面,尤其是在我们的这个人生阶段的学习就是为了满足文化养生的需要,然后才可以去考虑能否成龙成凤,成不了龙凤做孔雀,成不了孔雀做麻雀,快乐就好!

有些时候的快乐就是靠张扬靠得瑟,说文明些叫展示,说通俗些是表现,即便是粗鲁讲也不过还是张扬得瑟。其结果就不是物质上“垂老”,反倒是精神上的“年少”。生理上可以变老,生命则可以保持常青,尤其靠精神上的张扬与得瑟。

学习古诗词结果,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了清朝的文字文学发展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里的卓越,堪比黄河涌之于东溟。《全唐诗》《古文观止》《康熙字典》《四库全书》《红楼梦》《聊斋志异》以及《词林正韵》等方面的文字文学瑰宝,堪称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字文学之大成。尤其是《全唐诗》的问世,让我们有机会去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前生今世”,为我们的有所热爱有所学习有了更为深奥的宝藏可鉴可用。

所以,我体会,学习一门我们热爱的艺术或什么的,有必要去了解和掌握她的诞生与成长,甚至是影响,在了解的基础上去认识和把握她的价值存在,使得我们的热爱成为系统的文化储存,变为我们的生命与灵魂的一部分,并且是我们的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存,这才是我们学习的“天道”所在。

作为民族的文化遗产,我们的古典诗词是吹尽黄沙始到金,关联着历史与文化的大事小情的沉淀,关联着文字文学的发展。比方说平仄格律粘对应用,与音乐民谣等等都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其中平仄的应用,有许多文字的读音与现在汉字的读音大相径庭,按照判断或演绎也许是不同时代的“普通话”的缘故而形成的,我们现在阅读欣赏时只能作为文字沿革的现象掌握,有很多的也无从考据,所以也只能在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去吸收消化,作为兴趣,大可不必认真。

学习古诗词与书法练字习拳练功一样,必须要有老师,然后要有悟性,再然后就是要有耐性,最后还要有“痞性”,就是要敢“亮剑”,敢展示,敢张扬敢得瑟,敢写多练,才能够有所提升有所进步。当然,可以不写,但必须多读熟读,在学习掌握了诗词平仄格律修辞的基础上去欣赏,去陶冶,相信必会有所收获,有所成就,这个是“可以有”的逻辑的必然收获和体验。

中国古典诗词是几千年的磨砺,我们认识她的时间还很短,了解她还远不够,所以爱心耐心用心都是要有的,坚持持久的“张扬”“得瑟”必有好处,其依据就是我们面前正读着的“惊天地泣鬼神”。

我张扬了得瑟了,你呢,至少是内心里的张扬血脉中的得瑟,精神上的收获就是我们付出的结果,这个你我都可以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聊斋志异   逻辑   格律   平仄   无师自通   古诗词   读音   锲而不舍   悟性   必然会   南山   格局   事物   过程   老师   文字   文化   旅游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