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索儿 | 记忆中家的味道

每年立秋过后,油菜脱下金黄的花冠后枝干上便结出一排排荚子,孕育着油菜籽的成熟梦。青稞也将一头油绿的秀发交给秋风和晨露,晕染成了黄绿相间的颜色,而穗头也开始变的饱满,看上去像镶嵌着一排排晶莹翠绿的翡翠。


麦索儿 | 记忆中家的味道


而这时候,吃麦索儿也被提上了日程。每年吃一次麦索儿和过年过节一样,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大事,抑或是一种执念。仿佛不吃一顿麦索儿,这一年便有了遗憾,不再圆满。母亲也像掐着指头算着一样,在刚好的时节召唤我们回家吃麦索儿。

于是,在一个艳阳高照,气清景明的日子,我们便向地头出发。父亲开着他的三轮摩托车把我们送到地头上,我们便开始折青稞了。

对于劳动,我实在是愧对这个农家女的身份。无论轻重,到了我这里都会让我显得狼狈。尽管我也扎扎实实的干过一年的农活,从春耕到秋收再到打碾。但如今走到地头,无论力气或技巧都不够成熟。走进田野,我更像是一个贪玩的孩子,拿起手机拍云朵在天空漂浮游荡,拍青稞在风中摇头晃脑,拍野花在阳光下绽放笑脸,拍远山被笼上一层黛色。听雀鸟在田地间歌唱,看溪流欢快的流向远方。

等我玩够了再回头时,母亲已经折了好几把青稞了。金色的阳光给麦芒上一层更加鲜亮的金色,如一把极具浪漫的手捧花。

快到中午时,我们已经扎好了三十几把青稞花,已经够我们吃一顿麦索儿了。

回家后,父亲负责用镰刀截掉秸秆,我和母亲用剪刀剪去麦芒,那感觉好像是在给一个黄毛小子理发,剪过的头发像毛寸。让我颇有成就感。


麦索儿 | 记忆中家的味道

收拾利落后,母亲便开始青稞。她先把秸秆铺在锅底,以防烧焦,粘锅。然后把手捧花整齐的排列在锅里,全部放进去后便像一座小山包了,然后倒进一大壶水。她又找来一片干净的布和一个编织袋包住青稞,再用绳子捆绑稳定后便开始烧火了。我问母亲为什么不放塑料,她说因为塑料不透气,容易把青稞捂黄,影响色泽和口感。

大约半个小时后,青稞焜好了。母亲便拿出柳条背斗开始揉青稞。这个用来揉青稞的背斗是父亲用砍来的嫩柳枝编成的,只是为了每年吃麦索儿时揉青稞用。


麦索儿 | 记忆中家的味道

母亲戴着厚实的橡皮手套,趁热揉着青稞,以防放凉了青稞籽粒揉不下来。看着翡翠一样莹亮碧绿的青稞挣脱麦衣的包裹,滚落到背斗跟前时,肚子里的馋虫儿早就蠢蠢欲动了。赶紧抓一把,捡去麦芒,吹去麦衣,塞一把在嘴里。嘴里便是新青稞的甘甜,清香了。

等母亲把那些全部揉完,接下来便是清除那些麦芒,麦衣了。这时,大大的簸箕就该登场了。母亲是用簸箕的高手,从十几岁开始便会用了,生长队碾场到后来自家的打碾,都会用到簸箕。

母亲放了一些麦芒和麦衣混杂的青稞,时而上下翻动,时而左右摇摆,而青稞和那些杂物随着母亲有节奏的运动,该出的出,该留的留,看上去那么听话。不一会儿便只剩下翡翠般的青稞了。


麦索儿 | 记忆中家的味道

麦索儿 | 记忆中家的味道

麦索儿 | 记忆中家的味道

接下来,便进入最关键也是最繁重的一项工作。上磨,拉麦索儿。那个古老的小石磨承载了几代人吃麦索儿的重任,沟壑纵横,纹理清晰的磨盘上是几代人共同的记忆。将上下盘对在一起,上盘里放上青稞,在缓慢的转动中,麦索儿便扭动着曼妙的身姿,款款落下。这个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没力气拉不动,光有蛮力没有技巧是做不出好吃又好看的麦索儿的。

在石磨转动时,需要全神贯注,不能往那个磨眼里灌太多的青稞,否则拉出的麦索儿又粗又碎,影响口感。一次只能放大约二十来颗,然后慢慢转动,听得见石头相互摩擦的硌啦硌啦的声响,这样拉出的麦索儿才会又细又长,有形又有味,让人看上去垂涎欲滴,食欲大增。


麦索儿 | 记忆中家的味道


最后,只剩下品尝了,母亲把色香味俱全的麦索儿盛在好看的碗里时,青稞便完成了从一粒还没长好的粮食到美味的麦索儿的华丽转变,像一个人在最美的华年里绽放出最美的样子。那个样子,赏心又悦目。

端起小碗,放一口在嘴里。新鲜的麦索儿带着青稞的甘甜,清香。小葱的鲜香,香菜的浓香和青蒜苗直接的辛辣,让人胃口大开,心头舒畅。这糅合了乡野的清新之气,灶间的柴火气,母亲浓烈的爱的美味,如一剂良药,熨帖着肠胃,款款的治愈着一个人内心的伤痛,离别的忧伤。

虽然家里年年都会吃好几次麦索儿,但已过了不惑之年的我却很少全程参与。有时候去的时候已经做好了,有时候母亲做好后会打发父亲给我送来。

今年,我从头到尾一直帮母亲做这些繁琐的工作,第一次了解了制作的费时,费力,从地头到端上饭桌整整一天,十二个小时。

晚上叫大姐一起来吃,我调侃她说,做的时候不来,吃的时候该没啥意见了吧,我们都已经做好了。大姐也笑着调侃我,年年是我们负责受苦,你负责吃,今年你负责做一回也公平的很啊。

我笑笑,欣然同意。是的,我是一个幸福的人,上有二老,有姐姐操持,一生基本没有受过太多的累。而所受的苦基本上是成家了以后,所谓只有担起自己的责任方能体会别人的辛苦。在我四十年的生命旅途中,我的父母,我的兄弟姐妹,我的叔叔姨娘给了我太多的宠溺,太多的关爱,让我在不惑之年依然享受着他们的照顾,我何其有幸,在今生做他们的女儿,姐妹。

而我那个在脑山深处的家也时时给我治愈和疗养。以一饭一蔬,一说一笑,一件普通的农活中给我养分和力量,让我有勇气去面对尘世的繁杂,困苦。

多年以后,那些打我骂我,也亲我爱我的亲人们逐一离开之后,谁又能给我做一碗解药,用青稞,洋芋做君,山泉水为使,绵长的爱为引,治愈我深沉而又哀婉的乡愁啊.



声明:本图文来源于互助信息港,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拉出   都会   簸箕   麦芒   不惑之年   青稞   石磨   农活   地头   甘甜   口感   翡翠   嘴里   味道   父亲   母亲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