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变迁-吉林

多图预警

中国上下五千年,多少城市兴盛又湮灭,从城市的变迁感受民族的兴衰,文明的传承。地图均出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吉林,是吉林省辖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吉林省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新型工业基地、具有中国北方特色的旅游城市。吉林是中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东北地区和吉林省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和新型工业基地,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较大的市,有雾凇之都、中国北方特色的旅游城市、中国书法城等名誉。吉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吉林省因吉林市而得名,吉林市因鸡林而得名,是吉林省原省会,因明清沿江建有吉林船厂城,吉林市故吉林市又被称为“船厂”、“江城”、“北国江城”。鸡林又作鸡陵是吉林的旧称。既古代所谓“五叶初成椵树阴,紫团峰外即鸡林。”《鸡林旧闻录》:“明代东征悉赖水师借松花江以济,而吉林乃其航行之始,以足补明史兵志之阙。”,吉林在满语里叫“吉林乌拉”,或“鸡陵乌喇”、“吉临乌喇”等,意为沿江的城市。杨靖宇在磐石县创建了最早的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打响了“抗联第一枪”。


城市的变迁-吉林

春秋


吉林市是人类在东北较早栖息和开发的重要地区之一。寿山仙人洞,位于吉林市桦甸榆木桥子镇寿山主峰东坡距山顶约50米的一处较大型的天然溶洞,是吉林市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居住遗址,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2万年。在洞内发现洞穴堆积文化厚度达2.6米,此次挖掘,出土古脊椎动物化石标本700余件,其中有熊、狼、马、羊、斑鬣狗、西伯利亚鼬、棕背鼠、鸭、雉等20余种动物的骨骼和牙齿。出土、打制的石器制品200余件,其中还有打制磨制的骨器10件。可见古人类在此洞居住的时间相当久远。舜、禹至夏商周时代,吉林省境内的古代民族就开始与中原王朝建立了具有隶属性质的贡纳关系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称:“肃慎、燕、毫,吾北土也。” 这一时期形成了肃慎、濊貊、东胡、山戎、夫余等民族地方政权,燕国置二龙湖古城、真番障塞管辖。并建有辽东郡吉林燕长城,属于辽东外徼。辽东外徼又称辽东障塞或辽东故塞,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燕国构建的辽东郡军民镇戎体系。燕国障塞是燕国点线式长城体系的一个特点,以“点线式”障塞形制为主体,构成了历史上中原王朝统辖东方渔猎诸族藩属的大本营。秦朝时期,沿袭燕国旧制。


城市的变迁-吉林

西汉


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灭卫满朝鲜设玄菟郡,管辖吉林省东南部。东部和南部的长白、图们、敦化、和龙、汪清、龙井、珲春、延吉等市县,先后属苍海郡、临屯郡、乐浪郡;通化、集安、梅河口、靖宇、白山等市县则先后属真番郡、玄菟郡。这是吉林地区纳入中原王朝行政建置之始。扶余人于公元3世纪建立了政权,史称扶余国。扶余国以农业为主,畜牧业很发达,手工业也比较发达。“其国殷富”,“方二千里,户八万”。东汉末年,扶余王城共有3万户,总人口约20万。根据《后汉书》卷85的〈东夷列传〉:扶余国,在玄菟北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本濊地也。《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也谓:“自虞暨周,西戎有白环之献,东夷有肃慎之贡,皆旷世之功。”


城市的变迁-吉林

西晋


汉末至曹魏时期,属于公孙度平州辽东郡。魏灭燕之战后归属高句丽及曹魏玄菟郡属国扶余国。西晋以后扶余国势衰落。公元285年西部鲜卑族入侵,扶余王自杀,扶余国第一次灭国。第二年晋武帝派兵帮助复国。

城市的变迁-吉林

高句丽

东晋义熙六年,高句丽王国第十九代王广开土王谈德即好太王,其势力扩展到今吉林一带。为抵御勿吉王国的南下,在今吉林市龙潭山、东团山和三道岭子修建了规模大小不等的军事城堡。

城市的变迁-吉林

唐朝,破高句丽,属河北道,由渤海都督府管辖。


城市的变迁-吉林

渤海国


唐朝中叶以后时期,东夷都护府爆发营州之乱,粟末靺鞨部首领大祚荣叛逃,唐朝于冬天发动天门岭(张广才岭)之战失败。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在敦化、宁安建立渤海国(初称震国),属于渤海王国扶余府的涑州、长岭府,五代时期辽国遣汉军攻灭渤海。


城市的变迁-吉林


辽代时期,属黄龙府(即“直捣黄龙”之黄龙府),隶东京道。辽保宁七年(975年),黄龙府的卫将燕颇反叛,杀了都监张琚,辽派大军平定了这起叛乱。后辽圣宗再次把黄龙府迁回古城(农安),为了避免重名,把一面城由黄龙府改为通州,属于东京道通州。


城市的变迁-吉林


金代时期,属于上京会宁府。


城市的变迁-吉林


元朝时期,今吉林地区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海西辽东道辖地。


城市的变迁-吉林


明朝时期,明朝政府在吉林市设置造船基地,用吉林船厂来加强辽东都司与奴尔干都司(远三万户府)之间的联系,负责建造运载官兵,粮草赏赐品和贡品的船只,同时也把这里作为护印军运输官兵、粮草的转运站,土木堡之变后属海西女真。


城市的变迁-吉林


清朝在东北地区实行军府制,吉林市为吉林将军驻地。清朝,统治者把奉天看成清朝的发祥重地,为了防止满族汉化,保护当地土特产品,施行了严格的封禁政策,于顺治、康熙年间先后修建两条柳条边墙(壕),吉林位于老边外,新边内,故称边外。清康熙十年(1671年),宁古塔副都统安珠瑚命率军筹建吉林城,驻兵永戍以防备沙俄侵扰,久而久之,吉林有了“船厂”这一旧称。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加封长白山为祀山,实行封禁。桦甸划为采贡围场封禁地,受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统辖,称夹皮沟。康熙皇帝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东巡吉林,视察山川地形,检验水师战舰设施,留下诗句——“乘流直下蛟龙惊,连樯接舰屯江城”,吉林又名“江城”。1727年,置永吉州,州治吉林城。清乾隆九年(1744年),山东省昌邑县李家郜、西营庄、徐家官庄饥民逃荒来吉林城东五里许(今维昌街道境内)落户,从而形成屯落,按原籍取名昌邑屯,昌邑屯属奉天府永吉州所辖。1747年,改永吉州为吉林厅。1881年,吉林厅升为吉林直隶厅,次年又升为吉林府。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磐石县,光绪三十三年(1908年),建立桦甸县。宣统二年三月壬戌(1910年4月27日),析吉林府北境,五常府南境,设置舒兰县,县治所抢子坡(朝阳镇),属吉林省西南路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吉林   桦甸   永吉   奉天   昌邑   辽东   吉林市   渤海   吉林省   东夷   扶余   王朝   王国   船厂   时期   城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